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阿克赛钦盆地

阿克赛钦盆地

中文名称;阿克赛钦盆地

外文名称;AksayqinPendi

地理位置;和田南部昆仑山

与喀喇昆仑山间

属性;半封闭性山间盆地

中心;阿克赛钦湖区域

阿克赛钦盆地(AksayqinPendi) 是青藏高原西端阿克赛钦区域的半封闭性山间盆地。位于和田南部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间,地质构造上北为西昆仑山背斜带,南为古生代褶皱带。东南部的地表径流归宿于山间局部洼地,形成许多咸水湖。中心在阿克赛钦湖区域。

大部分在新疆和田地区南部,小部分在西藏阿里地区西部的日土县西北部。

它的西方是中国西藏的拉达克地区(被锡克帝国及其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侵占)。

在新藏公路上,北方的大红柳滩过来,就进入阿克赛钦区域。

有一小块儿地,当初回归祖国的时候,她的GDP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去的人却都不愿意回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是祖国最值钱的地方,到处都是宝藏——她就是面积仅有4.2685万平方公里的阿克赛钦!

目录

序言介绍

地形地势

半封闭性山间盆地。

位于和田南部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间,地质构造上北为西昆仑山背斜带,南为古生代褶皱带。东南部的地表径流归宿于山间局部洼地,形成许多咸水湖,如阿克赛钦湖、萨利吉勒及腾格湖,属封闭性部分。西北部地表径流汇集为喀拉喀什河,流至塔里木盆地,为和田河西源,属外泄性山间盆地性质。盆地海拔几乎都超过4000米,而位于喀拉喀什河谷的康西瓦,为3986米;东南部的阿克赛钦湖,湖面海拔为4990米;萨利吉勒湖,湖面为5181米。盆地内的山峰大多超过6000米,山口大多超过5000米。如喀喇昆仑山口为5568米,其东南的天文点为5565米;空喀山口5278米。

气候特点

因海拔高,全属高寒气候。以康西瓦为例,年均温-0.6℃,1月均温-11.3℃,7月9.8℃,无霜期10天,10℃以上活动积温仅20℃。天文点年均温-9.8℃,1月均温-21.0℃,7月3℃。盆地位于雨影面,西南季风很难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风气流也难越过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实测年降水量均不到100毫米,康西瓦36毫米,天文点47毫米,空喀山口仅29毫米。

地貌荒凉

阿克赛钦盆地相当荒凉。

交通

盆地虽然地处高寒,但地势较平坦,且有几处山口可至克什米尔地区,自古以来为新疆至印度次大陆以及从塔里木盆地经克什米尔至中东各国的捷径。南疆各地去沙特阿拉伯朝圣的穆斯林,过去多取此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新疆至西藏阿里地区公路,通过阿克赛钦盆地的线路约400公里,至喀喇昆仑山口、空喀山口等边防点也有公路。

资源

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北部已作初步查勘,从康西瓦至大红柳滩间为伟晶岩密集区,已发现电气性能良好的工业云母,伴生锂、铍、铌、钽、铷等稀有金属。并发现近20条锂辉石矿脉,大多可露天开采。

所谓争议

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约21000平方公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后准葛尔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雍正时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其属于中国,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注意:麦克马洪线被发现是1935年起被伪造的,因此所谓约翰逊线很可能也是伪造的。】

1846年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原本属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归英印政府统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便悄悄占领拉达克地区。后来,在标定拉达克和西藏的边界中,英国侵略者为了寻找一条侵略我国新疆腹地的捷径,于1865年派遣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潜入新疆南疆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约翰逊线"线,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1]

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因此从这条线被炮制出来那天起,它就和麦可马洪线一样,是一条一文不值的"屁线"。

和东段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自1954年被印军占领不同,印军从来没有进入过西段的阿克赛钦一步。1956年印军首次派巡逻队进入该地区,也被解放军逮捕并驱逐。中国人对阿克赛钦地区早已形成了实际控制,约翰逊线连一天也未曾派上用场。

在中印部队屡次发生冲突后,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解决的方案,在两国总理最后一次谈判中由周恩来向印度方面提出。

这个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虽然中国受到损害很大,但这并非是印度人民的错,不应该由独立后的印度负责。对于边界现状,中国政府准备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但是尼赫鲁早在中印总理会见前,就从缅甸得到了消息:中国已经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缅两国的西段边界,加上中国政府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一向表现出的漠然态度,所以此时尼赫鲁对中国这一"现实主义态度"并不感兴趣了。他的要价更高了。尼赫鲁明确对周恩来表示,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是印度领土,而领土问题是不容谈判的,要谈就谈中国把阿克赛钦归还印度 。

1962年战争, 西线中国军队(属新疆军区)对印反击时,印军在狮泉河(现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驻有一个连的兵力,整个地区是一个营的兵力,滚雷英雄罗光喜(四川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斑公湖地区驻有一个半连的兵力。当时新疆军区的部队,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相关视频

环准噶尔盆地探路(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