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林小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林小蠹 學名: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 類屬:小蠹科、鞘翅目

形態特徵

成蟲:體卵圓形,長9-15mm,寬4-7mm;帶強金屬光澤;前胸、頭、足、小盾片墨綠色;鞘翅黃褐色至赤褐色,鞘翅外、內端緣暗綠色;臀板基部有2個白色毛斑;腹部1—5節腹板中央兩側中部各着生1列白色剛毛,剛毛列在腹側分別聚成1毛斑,6對毛斑不被鞘翅覆蓋。唇基倒簸箕形,強卷;前緣加厚並上翹,厚度為其寬度的1/4—3/8,前角近100°水平夾角;頂觀,頭頂前至唇基前緣部呈平坦的斜截面;額唇基溝中斷或消失;唇基除基中部外刻點粗密交合成皺刻狀;額和唇基中部刻點連續,適中粗密,排列均勻,點徑與點間近等;頭頂常具啞鈴形無刻點區;觸角9節,鞭部5節;額中部縱凹。前胸背板寬勝於長,強隆弓,側緣前段向前弧彎收攏;前角銳,后角鈍角形,基緣向後方突出,並在小盾片前凹入,後緣邊框近完整;側區小凹陷1對;盤區刻點與額部刻點近等,較疏,兩側刻點漸粗密,在前側區及小凹陷周圍刻點多交合或至少點徑大於點間。小盾片圓三角形,常具不規則刻點。鞘翅扁平,短,向後收狹,露現部分前臀板;肩疣,端疣發達;具緣膜;鞘翅縫角間具有1對小齒;鞘翅背面6條點行,行2散亂並在近端部4/5處消失;行間平坦;點行刻點粗密深凹,點徑一般大於點間。臀板強隆,具鱗狀橫刻紋;前臀板具有白色剛毛。中胸腹突前伸較明顯;胸腹部布滿白毛。足粗壯;前足脛端部外側具2個相連大齒,內側中端具1距。後足脛節內側無刺列,但有一個長毛刺。雄性外生殖器的陽基側突向端尖細,端部下彎強,背面馬鞍狀,前側緣凹彎強,前側緣與後側緣成圓弧彎折,端尖腹面小縱脊與陽基側突腹片極接近;陽莖基片端緣弧凹深;陽莖內骨闊大;內陽莖囊長形,中部一側有一長條形毛區,毛區後具一粗壯骨片,骨片端半部具3—6個大尖齒,側面現成整齊的齒輪狀。雌性生殖器的卵巢輸卵管總長2倍於交配囊,交配囊端部不膨大;受精囊腎形;附腺圓形。卵:剛產的卵乳白色,呈圓形,直徑1mm,之後變成長卵形,長1.5mm,寬1mm,色也漸加深。幼蟲:體白色,呈「C」型彎曲,體長18—25mm,上顎極發達,黑褐色,尾節極膨大,藍色或黑色;腹毛區具一橫弧狀肛裂,且具2列相向短剛毛,每列6根。幼蟲3個齡期,頭殼寬度分別為 1.2mm、1.9mm、3.1mm。蛹:闊紡錘形,長14mm,寬7mm,灰白色至黃褐色,附肢活動自如,離蛹。[1]

發生規律

每頭雌蟲最多產卵500粒,以幼蟲越冬。幼蟲在樹皮下取食,老熟後化蛹,春季羽化飛出。成蟲危害時,常在洞口排出粉紅色的粉末。該蟲一般為1年3代,成蟲大部分是在涼爽高濕時期活動,世代重疊使其在1年內多數時間都能夠停染傳播。[2]

分布與危害

長林小蠹通常侵染新伐木及衰弱木,受傷的健康樹也常遭到危害。在智利,發現長林小蠹也危害旱季的健康樹株,偶爾也能殺死輻射松樹苗。該蟲還是松樹黑根病菌和藍變真菌的傳播媒介,不僅易導致樹木的死亡,而且還嚴重影響成品木材的品質。該蟲具有很強的自然傳播能力,成蟲飛行距離可達幾公里。我國地域幅員遼闊,松屬資源豐富,且引種了大量的國外松以人工純林形式廣泛分布,又由干我國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與該蟲的分布相似,而且長林小蠹的適應環境極強,其成蟲、幼蟲和卵均可隨寄主材料(原木、木質包裝)遠距離傳播。

防治方法

檢疫措施:在進口木材的樹皮下抽樣檢查蟲口密度,再根據蟲口密度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可考慮剝皮除蟲、水浸木材、熏蒸殺蟲或其他藥劑處理等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