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西五馬路基督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春西五馬路基督教堂位於南關區西五馬路37號。始建於1886年,由英國基督教愛爾蘭蘇格蘭長老會國外宣教部英國人傅多瑪到長春創建。1888年首次為信徒洗禮。1893年英國牧師紀禮備在此修建牧師府,創辦教會施醫院(今長春市婦產科醫院),1907年創辦教會萃文學校(今長春市西五馬路小學)。
1933年信徒捐款建兩層樓學道館,1934年,英國牧師張士敦在教會院內修建了一座單峰鐘樓大禮拜堂,1940年又修建小禮拜堂。長春解放後,教會響應中國基督教界發起的三自革新愛國運動的號召,擺脫了外國差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長春市基督教各宗派開始在西五馬路教堂聯合禮拜。每逢宗教節日和禮拜日,信仰基督教的外國在長專家學者、留學生,也到教會參加禮拜。解放後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革」期間,該教堂曾一度被占用,1980年長春市政府對教堂進行了修繕,恢復正常的宗教生活。1996年,西五馬路教堂拆除原大禮拜堂,在原址上重建了三層大禮拜堂,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可容納信教群眾4000餘人,1998年6月正式獻堂使用。
教堂整體建築風格為新哥特式,有大禮拜堂、小禮拜堂各一座,設有經書銷售處,原學道館現為教會辦公樓,今吉林省、長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會辦公機構均設在樓內。目前該教堂為吉林省的最大的一座基督教堂。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參考文獻
- ↑ 【哥特建築:飛扶壁】,新浪博客,2014-05-30
- ↑ 哥特建築之精髓 ——玫瑰窗 (the rose window)║牆紙知識 ,搜狐,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