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天龍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長生天龍(屬名:Erketu,取自蒙古薩滿教的天神Erketü Tengri)是一屬蜥腳下目多孔椎龍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約1億200萬至8600萬年前)的中亞。
化石最早於2002年至2003年間在蒙古的野外考察活動中發現,並於2006年首次發表敘述,2010年繼續敘述了一些當初考察活動遺留下的頸椎。長生天龍代表著巴彦思楞組第一種被敘述的蜥腳類。加長的頸椎可能代表著長生天龍具有相對身體比例極長的頸部。
發現及命名
最早的長生天龍化石是在2002年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及蒙古科學院於蒙古的聯合考察活動中發現。團隊發現了新的Bor Guvé露頭,覆蓋於Khara Kuthul地區之上而屬於巴彦思楞組地層。挖掘出土的標本編號IGM 100/1803發現於Bor Guvé暴露出的砂岩和灰粉砂岩夾層沉積岩,代表著與巴彥思楞組相符的河流作用環境。採集到的部位以頸椎為代表,還有部分顱後骨骼包含部分右胸骨、脛骨、腓骨、距骨和跟骨。[1]
遺骸成為新屬新種埃氏長生天龍(Erket ellisoni)的正模標本,於2006年由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丹尼爾·克塞卡(Daniel Ksepka)與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敘述、命名。這種獨特的蜥腳類屬名取自蒙古薩滿教的創造神(tengri)長生天(Erketü);種名以美國自然史博館的資深古生物藝術家兼諾瑞爾的好友米克·埃里森(Mick Ellison)為名。2003年團隊回到挖掘地並採集到額外的三節頸椎,為第一次考察活動中遺留的部分,其後於2010年敘述了這些頸椎。[2]
敘述
長生天龍是種相對大型的蜥腳類,估計體長15公尺及體重5噸。[3]估計頸長約是身體長度的兩倍,可能成為頸身比例的新紀錄。確切比例不得而知因為沒有發現長生天龍的背椎材料,但可以從後肢材料推算身體長度。長生天龍的極長頸部是個別頸椎加長的結果;但不確定頸椎數目是否有增加。長生天龍還具有雙叉的前段頸椎神經棘,是巨龍形類的另一項罕見特徵。保存下來的頸椎包含寰椎、樞椎、第三節及第九節,但第六節遺失,共計八節頸椎保存下來。
保存下來的胸骨某些邊緣相當厚、側緣深,量測長度為53公分。右後肢材料被發現保存良好且關節連接,並類似於戈壁巨龍。脛骨非常直,長71公分,末端微幅擴張,與後凹尾龍相比其近端及遠端擴張發育不明顯。腓骨長於脛骨,為75公分,其中一個轉子遠端斷裂。
參考文獻
- ↑ Ksepka, D. T.; Norell, M. A. Erketu ellisoni, a long-necked sauropod from Bor Guvé (Dornogov Aimag, Mongolia)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6, (3508): 1−16. hdl:2246/5783.
- ↑ Ksepka, D. T.; Norell, M. A. The Illusory Evidence for Asian Brachiosauridae: New Material of Erketu ellisoni and a Phylogenetic Reappraisal of Basal Titanosauriformes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10, (3700). doi:10.1206/3700.2. hdl:2246/6087.
- ↑ Paul, G. S.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2nd.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223−224. ISBN 978069116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