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钱之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之光

钱之光(1900.11—1994.2),男,浙江诸暨牌头王家宅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一,华润集团首任董事长。他参与建立了新中国的纺织机械制造业体系,适时满足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使中国棉、毛、麻、丝等纺织业得到全面发展。提出了发展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化纤工业大国之一。

基本内容

中文名:钱之光

出生地:浙江诸暨牌头王家宅

逝世日期:1994年(甲戌年)2月5日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0年(庚子年)11月

职业:新中国纺织工业主要领导人之一

基本内容

钱之光是浙江诸暨牌头镇王家宅人,出生于1900年,原名钱光友。钱之光15岁时进入同文书院读书,逐渐接触到进步思想,还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的张秋人、宣中华等人。钱之光在他们的影响下立志投身革命,并于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部共8.6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钱之光作为政府机关成员,被编入由中共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总工会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第二野战纵队。

当时钱之光在没收征发委员会任职,主要负责在行军途中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每到一处,他都会立刻组织工作组,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没收物资、开仓济贫,给部队和当地穷苦百姓进行分配和分发。

1935年1月9日,红军进入遵义。钱之光要求没收征发委员会马上贴出安民告示,宣布经商自由,买卖公平。群众们看到红军露宿街头、善待群众、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社会氛围很快安定下来,第二天商店就逐渐开门,到了第三天,社会秩序就恢复正常了。钱之光在那里筹集了不少粮食、布匹、食盐、药品和皮货,相当程度补充了红军所需的供给。

根据遵义当地党史办的档案记载,当时中央红军想在贵州北部建立根据地,就在遵义的商业中心设立了货币兑换处,用光洋换回苏区的钞票,钱之光负责一个兑换点,基本上得从早忙到晚。

粮食紧缺一直是红军长征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进入夹金山北面的藏民区,当时大家带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当地藏民受敌人蛊惑,赶走了牛羊,藏好了粮食。饥饿成了摆在队伍面前的严重问题。

钱之光到达达维镇后,就带着一位同志去筹粮。在一座只剩下一名看寺喇嘛的大喇嘛庙里,两人做了一个晚上的工作,最终打动留守的喇嘛筹到了粮食。

中央红军在翻过梦笔雪山后,到达了黑水、芦花城一带,这里是粮食的产区,此时的青稞麦已呈淡黄色,勉强可以收割了。经过军委研究决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自己动手割麦,但一定要给钱。

芦花城里设立了“筹粮委员会”,钱之光带领工作组,在瓦布梁子山下设立了一个粮食接运站,把购到的粮食分发给部队。[1]半个月后,彭德怀和钱之光署名向军委和“没委”发了电报,任务完成。

到达毛儿盖后,钱之光再次扮演了后勤官的角色,不但动员当地百姓割麦子,还负责做草鞋,准备羊毛、皮子做衣服,千方百计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大约一周后,钱之光带着同志们准备了十天的炒面和少量牛肉干及乳酪。

1935年10月,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驱二万五千里,战胜几十万敌人的围堵,历经千山万水,遭受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抵达抗日前线。由林伯渠、钱之光和他们带领的没收征发委员会这支特殊的队伍,至此也完成了历史任务,一项关系到长征成败的极为特殊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之光先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兼中共党组书记。1970年,任国家轻工业部部长、中共党组书记,为新中国的现代纺织工业的奠基人。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顾问。曾被选为中共第八至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大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主编《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199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