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钩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钩骨

钩骨呈楔形,位于远侧列的内侧缘,介于头状骨三角骨之间。上面与月骨相接,下面与第4、5掌骨底相接,内侧面与三角骨相接,外侧面与头状骨相接。背面粗糙有韧带附着。掌面有弯向外方的扁突,称钩骨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钩骨
  • 外文名:hamate
  • 科室:骨科

钩骨的生理学位置

位于腕部钩骨呈楔形,下面被一微嵴分为2部,分别与第4、5掌骨底相关节,前面上部有钩骨钩,钩的顶部有尺侧腕屈肌及腕横韧带附着,钩的内侧面为小指短屈肌及小指对掌肌的附着部。

解剖观测

钩骨钩解剖观测

钩骨位于头状骨和三角骨之间,呈楔形,其尖在后侧,基底朝前侧,学侧面及背侧面均似三角形。内、外侧和前侧均为关节面,前侧关节面呈鞍形,分别与第4、5掌骨基底关节面形成关节。学侧面的前内侧部分即为横向扁突的钩骨钩,突向掌侧,为腕管内侧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腕尺管的外侧壁,它与环指的外侧缘在一-条直线上,在豌豆骨的前方2.5cm处可触及。钩骨钩外侧是屈肌腱,内侧是神经血管束,尺神经深支绕过钩骨钩的基底进入掌中间隙,在基底部可见一压迹,即尺神经深支切迹。

将钩骨钩与钩骨体部相移行的部位命名为“钩骨钩基底”,钩骨钩中部命名为“钩骨钩腰部”,钩骨顶端膨大部命名为“钩骨钩冠部”。分别将基底与腰部的前、后径命名为“基底长径”与“腰部长径”,将基底与腰部的内、外径命名为“基底短径”与“腰部短径”,长径和短径均在同一-水平点上测量。冠部前、后径最长处称为“冠部长径”。将钩骨钩顶端至测量腰部短径时的腰部横线的垂直距离称为“顶腰距”;将钩骨钩体部掌侧面至钩骨钩顶端的垂直距离称为“钩骨钩高”,规定钩骨钩高一律从钩骨钩的外侧测量

钩骨钩由钩骨体突向掌侧、外侧,大体近似扁板状。延前臂长轴(前-后方向)由切线位观察钩骨钩时,钩部都有--凸向内侧的弧度,有利于将腕管内侧的指届肌肌腱更稳定地固定在钩部凹陷处。研究发现钩骨钩的冠部长径比基底长径和腰部长径大,是钩骨。钩的最大长径。钩骨钩的顶常为弧度向上的圆顿状;仅1侧标本钩骨钩顶部为分叉状,项部中央存在一浅凹,其深度为1.98mm。

临床解剖

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及意义

目的: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及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骨标本,保留腕掌、背侧韧带,切除大、小多角骨和手舟骨,游标卡尺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各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4骨,观察各骨形态;游标卡尺测量各骨参数。结果: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有较恒定的骨性标志。头月间距最小,为(24.75±3.13)mm,钩月间距(29.46±2.85)mm、月三角间距(26.48±2.08)mm;三角骨的厚度最小,为(8.76±0.91)mm。结论:

(1)按照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恒定的骨性标志制定的测量标准可具体量化形态不规则的腕骨;

(2)依据测量数据及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进行设计,可设计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

(3)按照测量数据进行腕骨四角融合术,可避免并发症,提高四角融合率。

钩骨钩骨折

钩骨钩骨折多见于网球、高尔夫球及棒球运动员。此症易漏诊。多数病例有明显外伤史,个别可毫无症状。其损伤机理主要是由于钩骨钩直接受撞击所致,系击球时,球拍、棍或棒“把”,突然撞击钩骨钩造成的,而不是由于肌肉的牵扯所引起。

主要症状是腕的背侧相当于钩骨处有压痛,相反掌侧却不明显,因为这里有较厚的脂肪垫。摄钩骨钩切线位X线片多可确诊。

早期发现后以固定治疗较宜。晚期骨折未愈合并有症状的病例,可以手术切除游离的骨块而获较好效果。此时保守治疗多无效。[1]

参考文献

  1. 钩骨”,医学百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