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钝感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擅长情感题材的渡边淳一此次在《钝感力》中抛开情感话题,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引发民众的阅读热情,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妇女阅读群体。

“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作者据此分章论述了在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作用,并从医学角度出发(作者为医学博士),阐述其合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都有全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

渡边淳一,日本当代著名作家。1933年10月24日生于日本北海道,19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在母校担任整形外科讲师,授课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

1970年以小说《光和影》获得第63届直木文学奖。1980年以小说《遥远的落日》获第14届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日本出版大奖菊池宽奖。1997年2月出版的《失乐园》(日本讲谈社出版),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时引起极大反响,在日本已发行260万册。小说的书名还获得了日本1997年流行语大奖。

作家初期的作品以医疗题材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特别是其以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日本读者的喜爱。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现在仍活跃于文坛第一线,至今已出版了140多部作品。

原文摘录

这时我切切实实地感到,再没有比有点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的人更难伺候的了。 一旦下了决心,就能够无视周围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语,毅然决然地进行。即使听到别人的讽刺,也是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这种钝感力,正是人们向崭新的领域挑战时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书评

我从来没有认为“敏感”是个褒义词,相反,“世上忧患敏感始”。林黛玉敏感,伤月悲秋,寸寸断肠,是个短命人。契诃夫笔下那个小公务员更敏感,一个喷涕溅到了上司的身上,最后竟然惊恐得送掉了小命。我自己似乎也属敏感一族。小学念的是私立,学费是分期付清的,我家常常是交了一,没了二。早读课上见到班主任手里拿着点名册就心狂跳不止,头低得差点钻进裤档;大一点,又“敏感”上了填表,看到什么“家庭成员”“社会关系”一类栏目,跳楼的心思都有。少年的心是多么稚嫩脆弱呀!有人说,敏感是感情丰富细腻。可是,在这个不公平现象比比皆是的社会,你泪囊再丰富也不够淌呀。 然而,钝感就好吗?钝感是“木格格”“慢吞吞”,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这样的角色又好得到哪里去呢?最近我看了畅销书《钝感力》,可是把钝感当成人生智慧来褒扬的。作者从健康、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诸多方面进行论述;因为他是医学博士,所以更从医学角度出发阐述其合理性。全书的结论是:“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没有看该书前,我以为钝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难得胡涂”之类,其实不然。“难得胡涂”多半是用于消极方面,是面对邪恶力量的自我防护;而钝感力是抓主要矛盾,避免“小不忍则乱大谋”,并非事事胡涂的。另外,中国式“胡涂”操作性强,而钝感,天赋的基因的因素更多。书一开始举了个被蚊子叮的例子,敏感的人非常痒,拼命抓挠,被叮处由红肿而溃烂,转成湿疹;而迟钝者轻轻一拍,赶走蚊子就算了。敏感者感情跌宕,刺激交感神经,能诱发包括胃溃疡、失眠、腹泻、尿频,甚至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人们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就是钝感的作用。日本游客去国外患感冒的特多,是因为国内空气太洁净了。至于钝感力用在社会生活方面无非是脸皮厚一点,必要时装聋作哑。这些内容我们并不陌生,充斥书店地摊的《厚黑学》一类“励志书”“当官经”早就在传授了,只不过没有从医学的角度去写吧。 我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一个“钝感大师”,其实是个小青年,名叫“小奋”,下放到我们队里的。他偷懒到了“生蛆”的程度,一边用脚划水“耘禾”,一边站着看连环画;而其他人则是老老实实趴在滚烫的水田里四肢并用。他“走”累了,便往田埂上一坐。队长是个谁见谁怕的黑脸大汉,批评他,刺激他,痛骂他,他都不理。让人叫绝的是,他不理就是不理,不强词夺理,不回嘴,连看都不看队长一眼,小书看到有趣处竟然旁若无人地大笑。队长恨得磨牙,骂道:“你不是小奋,你是大粪!”我们以为这下有白戏看了。可是他抬头瞅了瞅队长,目光毫无恶意还带着欣赏,又低头翻起连环画来……队长塌足了台,又无计可施,后来有一次招工的机会,便把小奋推了出去。钝感确实有用哪。可是用处恐怕也有限,因为这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关他“飞黄腾达”的消息…… 书很薄,文笔轻松,一两个小时便能看完;作者是日本大名鼎鼎的渡边淳一。有空,就当作“保健读物”来翻一翻吧,那你就能清醒地“糊涂”了。

博客里有一些读书笔记,我同时发到了豆瓣网上,有几篇还被其它读书网站采用转发,可是没有想到——到现在也想不出原因——的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写了读后感,竟然在我的读书笔记里,“阅读量”、“收藏”、“转发”都名列前茅。是不是这本薄薄的书切中了许多人的心扉呢?

再看一遍,我注意到,作家一开始就把“钝感”定位成一种能力。他的“钝感”是有选择性的,该“钝”则“钝”,该“敏”则“敏”,而“钝”就是为了自己在心仪的领域里更加清醒、更加敏锐,让生命里并非取之不竭的能量不要白白浪费。

这就跟“难得糊涂”划清了界线。不少“难得糊涂”的人其实根本没有清醒过,糊涂了一辈子还以为自己“洞穿天下”;而具有“钝感力”的人却是“清醒”以后选择了“糊涂”,作为保护自己好心态的活法,况且并不是事事、时时糊涂的。这也跟目前国人爱说的“躺平”不同,他们的“躺”是为了在需要起来的时候一跃而起,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展身手。把“钝感”和“敏感”结合,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生活是一种人生智慧。这是不是这本小书获得中国读者的青睐,而我也搭上了顺风车的原因呢?

文中提到的那位“小奋”,好像是54年生的,也是近70的老人了。可是在我脑海里永远是那张白白胖胖的脸;他是“糊涂”一生,还是“躺平”一生呢?但愿他过了“小奋”的一生,如今正安享着“小康”乃至“大康”的晚年。

十多年过去了,国家更强大了;人们的心理有没有更“强大”呢?不大乐观,从“巨婴”到“躺平”,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要说有什么不同,我发觉那些标榜“难得糊涂”的真糊涂人,倒是处处表演着自己的“聪明”。所以对他们的言行“钝感”一点倒不失为让自己耳畔清净一点的好办法。

渡边淳一去世有好几年了,朋友去日本北海道旅游,特地去瞻仰了他的纪念碑。他那么多的情爱小说,如《失乐园》、《复乐园》,中国的年轻人不大知晓了,可是《钝感力》却常读常新,先生也可以瞑目于雪野之中了。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