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恋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恋歌》是中国当代作家杨绛写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赏

七夕之夜,仰望星空。那天上定会有十万只花鹊自秦观的一阕伤词中如约飞出,用感动与爱怜搭成渡桥,让曾经隔河相望,对饮寂寞相思的牛郎织女再度团聚。执手相依桥上,无语泪千行,素描绘成的星盏,让翘首仰望的人们心中,婆娑成千古流传的经典爱情。

聚少离多的爱情在思念中煎熬,团聚成了梦寐以求的奢望。当思念已成为一种习惯,所有的空隙里挤满它的身影,每一分闲暇的时间就成了最甜蜜的回忆,思念是一种缘分,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寄托,所以我放纵了思念,任思念在梦里畅游,让思念代替忧郁。

曾经期盼的重逢心情,早已流转在指尖,如羽云已化做颗颗泪珠,滋润了天际,渐渐滋生出一弯相思的月,照亮寂寞的朦胧,此刻只能把所有的思念输进键盘,寄托此刻的孤独。

浪漫的风月在流年中几度轮回,金桂飘香的季节,一个深情回眸凝望的瞬间,等与盼交汇在天上人间。碧绿与金黄相遇了,寂寞轻轻地敲开温暖的怀抱,为这相思演绎了千古的绝唱,繁华深处叶与花相偎,芳香溢满秋的脉搏里,静谧的夜,默默地望着浮云围绕着圆月。

红尘如梦,谁又能阻止得了秋怨把纷飞的落叶,瞬间变成满地的相思,固执地逐追着那个匆匆地背影呢?无奈的咀嚼着一缕缥缈云烟,朦胧一腔心事,抚慰满眼潮湿,无言来消融这聚散匆匆。

七夕之夜,你在何处?我触摸不到你的脸庞,却分明感觉到你月色般的温暖,披我满身,渗进肌肤,侵入心扉。夜,我独自伫立,看那茫茫天宇里牵牛星与织女星聚首的缠绵。爱情的神话在千古的浪漫中延伸,是岁月车轮下最忠诚的子民。没有谁会计较爱中的得失,即便被伤,即便被放弃,依然坚信爱始终是个不朽的神话,就上演在那个某年某月某日,与我们挥洒的爱液重叠累积。当爱在离别时,幻想成了心上的主题,浩瀚的思绪里任意将你遐想,这一刻你我的心没有一丝空隙,紧贴在一起,柔和成七夕之夜的月光。

当你静静地溶入我温暖的记忆,当此刻我果断的想要告诉你,我爱你!我坚信,我的冰冷我的封闭我的彷徨,在你面前早已不是隔阂的墙体。有着月光倾泻的晚上,你我是两具赤裸的肉体,犹如前生遗落在人间的肋骨,在这个盛夏的季节相互找寻,渴望合体,静默的拥抱,体温传递间,心已痴迷。

风读懂了秋的落寞,而你可知道我的思念?那银河相隔的牛郎织女即便生生分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但终有年年七夕来成全彼此的守望,解脱相思的凄苦。而你我或许只能和着桂花的馨香,将思念在七夕放飞,掬一把月光写满恒久的相思,一丝银光撒落清幽,咫尺心系着天涯,漫长的等待,问浓浓地深秋何时才是春的归期,问来年七夕你我能否相聚?

牛郎织女何其幸哉,重逢终有时。而你我转身,从此天涯陌路,想要相见只怕无期。叹人生如雾又如梦,朝如春花暮凋零。慕然回首,抓不住月光片片余辉,地上斑斑驳驳的树影交错成相思的扣,锁住我七夕的离愁。[1]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