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二海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金门料罗湾战役)
前往: 導覽搜尋

九二海戰發生於1958年9月2日,亦稱為九二台海戰役、料羅灣海戰、金門料羅灣戰役,屬於八二三炮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海戰兩方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華民國海軍

背景

1950年,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失利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徙至台灣國民黨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絕大部分中國大陸領土。不過,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仍續擁有福建省當中的金門、馬祖兩座島群總面積約兩百平方公里的群島(以下簡稱國軍)。1958年,為贏得國共內戰與取得金門島等因素,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下簡稱解放軍)於該年8月23日開始以密集炮擊為主攻打金門島,並對金門展開海路封鎖。

經過8月24日海戰,中華民國海軍的「台生」號被擊沉,「中海」號被重創,二艘均為美制「郡」級坦克登陸艦。此戰後,國軍對金門的運補選擇大風、高海況,解放軍的幾十噸級別的魚雷艇難以出航的時機,以避免遭解放軍快艇的伏擊。解放軍也意識到當天海況對魚雷艇作戰不利,因此另又組織了炮艇戰隊支援魚雷艇[1]

遭遇

1958年9月1日16時30分,國軍的美堅號登陸艦,在3艘軍艦護航下,從馬公島駛出前往金門島。美堅號滿載軍事物資,休假期滿的美軍顧問與士兵,以及中外記者37人組成的戰地訪問團。

20時52分,解放軍的近岸觀通站在27海里距離上發現美堅號船隊。此時,處於颱風前緣,風力8-9級,遠遠超出解放軍快艇的適航能力。國軍選擇這種天氣海況出航,就是看準了不適於快艇出擊。但最終解放軍仍派船冒險出航接戰。

1958年9月2日,為掩護從台灣後勤運補至金門的美堅號登陸艦(LSM-249),中華民國海軍的沱江號編號104、柳江號編號125獵潛艦,和維源號編號42炮艦共3艘,於金門料羅灣附近外海,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103、105、174、177、178、180號P-4型魚雷艇,和556、557、558號55甲型炮艇共9艘正面衝突。

沱江號和柳江號為美國Nashville Bridge公司(廠)所出廠的PC-461級獵潛艦(原編號PC-1247)所改裝,為二戰末期的1943年出廠,於國共內戰晚期的1948年由美國撥交給中華民國海軍所使用的軍艦。該軍艦長約52.94米,寬7.16米,排水量450噸,最高速率18節,經改裝後配有3吋主炮一門及1門40毫米和5門20毫米機關炮。維源號為美國USS Admirable (AM-136)級炮艦,長56.24米,寬10米,排水量650噸,最高航速15節,主武器一門3寸主炮、4門40毫米和6門20毫米機關炮。

解放軍所屬P-4魚雷快艇排水量僅22公噸,主武器為2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達40節。55甲型炮艇排水量75噸,2座雙聯37毫米機關炮塔,最高航速22節。53甲型炮艇排水量50噸,最高航速11節,未及參戰[2]

視頻

九二海戰 相關視頻

大明料羅灣海戰
金門料羅灣海戰中,鄭芝龍一戰成名,揚名歐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