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遗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遗华[1] ,1940年9月3日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一朝鲜族贫苦农民家庭。

金遗华的父亲金世东,早年随父兄从朝鲜流落到中国吉林省,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勉强维持生活。为了混出个样儿。金世东后来又一路讨饭一路跋涉,辗转到依兰县八虎里落脚成家。

1926年金世东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从事地下工作的金世东被警察逮捕,开始了狱中的非人生活。国共两党达成共同抗日的协定后,金世东被释放出狱。但是长期坐牢,加上敌人的酷刑,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只好返归依兰县八虎里,后来又搬到阿城县谋生。1940年6月,金世东因劳累过度病重入院,不久又转到哈尔滨红十字医院。

1963年6月8日,金遗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党支部把金遗华作为“苗子”选送到军集训队学习。金遗华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不仅自己努力学习,积极提高军政素质,而且热情帮助战友。年底,金遗华从军集训队结业回连,被分配到四班担任班长。

1964年3月11日晚,在四班宿舍里,突然,闻听有人大声呼喊:“救火!救火!” 金遗华跟着救火的行列迅速向火场奔去。路上清点本班人数时,金遗华发现正患肠炎病的本班战士丁万举也跟来了,便关心地对他说:“你有病,又没吃饭,就不要去了!”班长的亲切关怀,使丁万举心里觉得暖滋滋的,但是想到班长患着感冒都抢着去救火,自己怎么能不去呢?就说了一声:“救火要紧!”继续跟着班长跑步前进。

“四班跟我来!”金遗华大喊一声,率先冲进火场。中屋里搪瓷产品很多,还有不少半成品和原料。由于这里起火较早,许多产品被烤热了,屋子里的浓烟呛得使人透不过气来。金遗华首先抢出一批搪瓷产品。片刻,他又返身闯了进去。这时西北角突然传出“哗啦轰”的响声,那里的天花板已经塌落,浓烟裹着烈火疾速向东扩散。金遗华毫不犹豫地抱起一摞被烤热的搪瓷产品,飞步赶了出来。外面的群众见他的眉毛、头发被烧焦了,衣服上燃着火苗,纷纷跑过来,接下物资,又帮他将身上的火苗扑灭,金遗华深深地换了口气,转身看到屋里的大批物资即将被熊熊烈火吞噬时,心如火灼。这个从苦窝里爬出来,又在党的阳光哺育下长大的孤儿,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多抢出一点物资,国家就少受一点损失!他又奋不顾身地第三次向中屋奔去。徐长庚和几名战士也随后跟着冲了过去。

危险!金遗华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危险,而是同志们的危险。火光中,他迅速环视四周,发现本班战士徐长庚和另外几个战士正在屋中间抱物资,不由得大声喊道:“徐长庚,快出去!快——!”徐长庚和几名战士听到班长的呼唤,很快从窗口跳了出去,金遗华随后也冲到离门口约一米远的地方,这时,金遗华只要一个箭步,就可以脱离险区!

然而,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驱使他坚定地站住了。

“快出去,危险——!”金遗华转身再一次招呼屋里的人脱险。

果真,工人李炳全还在里边。他听到喊声,便从浓烟里踉踉跄跄地冲过来。正当他俩的肩膀相碰的刹那间,房顶的大梁“轰隆”一声巨响,无情地倒塌下来。人的一生纵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最严峻的考验,莫过于生死瞬间。此时此刻,曾经是个优秀足球守门员的金遗华,凭着他敏捷的反应,完全可以一个鱼跃窜出门口脱离险境。然而,他所做的,却是举起他那只曾经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过誓的右手,将工人李炳全朝门口推了出去。李炳全脱险了,金遗华的手臂再也没有收回!

当他们不约而同地跑上去,从燃烧的房架下将金遗华扒出来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为表彰金遗华的英雄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追授金遗华“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同时还将四班命为“金遗华班”。

为抢救国家财产和工人同志的生命,金遗华牺牲了。烈火纵能夺去他的青春,然而,他用生命谱成的颂歌,将永世流传[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