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唁沈山灵悼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金缕曲唁沈山灵悼亡》是一首新诗,新诗,又叫白话诗,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以白话入诗。毛伟人曾经说过:“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近代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1]的主体。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中国第一本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刊发)。而从思想艺术上正式确立新诗地位的,是郭沫若的《女神》。
“ |
湿透青衫袖。最无端鸾离鹄别,钗分镜剖。从古宝鬘云易散,何况瑶台佳偶。 怅春到荼蘼开后。一片红鹃留不住,遍青山啼的东阳瘦。酸切处,怕回首。 年时我亦伤春够。数新词吊花哭月,十之八九。须信才人多薄福,更不如君还有。 只几见白头厮守。噙泪看天何梦梦,试相携同把灵阍叩。返魂术,可知否。 |
” |
— [现代]顾宪融 |
新诗与旧诗区别
(一)旧诗是民族的传统的,新诗是开放的国际的。新诗是“舶来品”,在新诗的启蒙、成长与发展中,受外国诗歌影响极大,自主性原创性差一些。而旧诗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的嫡传正宗。
(二)旧诗是文字的艺术,新诗是思想的徜徉。中国传统诗词[2]在文字使用上推崇精准洗练,始终不废练字法,常常一字即可出彩。新诗则不讲究,看重的是思想的雕刻融塑,追求意识上的曲张伸缩,蒙太奇。
(三)旧诗讲究声韵之律,新诗追求语言自由。旧体诗格律的抑扬顿挫与和声压韵,使古代诗歌本身就自带声乐,读之朗朗上口。新诗则不然,没有任何声格韵律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天地遨游。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个古典诗歌的情节,旧体诗在文化圈虽不是诗歌的主流,然而它的地位是不可能被新诗替代的。
参考文献
- ↑ 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习啦,2019-08-15
-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的艺术 ,搜狐,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