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果(胡跃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果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金果》中国当代作家胡跃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金果

大山,不仅以其雄浑的峻奇彰显着他的威严,还以宽阔的胸襟接纳了属于他的儿女们。

山与山之间,一条横向公路,车向前驶,我们总是目视着前方的风景,一溜而过,很少向纵深挺进。在我们的思维观察中,纵深一般都是山泉、沟谷。即为山泉、沟谷,多有陡峭险要,挺拔屹立,可及而不可攀。其实,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大山的横切面,而忽略了大山纵深里的风景。不将两山撕开,不将头伸进,怎会知道山里还有别样的风景,怎会得只旖旎的风景总在险要处。

然而,不是所有大山纵深处,都是高山流水的悬崖绝壁,也不都是茂密森林遮天蔽日, 纵深的大山里定有不为人知,却也让我们惊叹不已的风景。

公路由四车道变成二车道向大山的纵深处伸延,攀爬向上山梁处,俯瞰山下,沟沟道道,坡坡坎坎。继续向前攀爬的二车道变成了一车道,不可称之为鸭肠小道,因为总有一条水泥公路在脚下,不太险要,却也坡陡,因为是村村通的乡村公路,这一段路弯多弯急,最终走到了路的临界点,再往上,路,就成了山坡,就是芒果林。

路到此,好像就为一家人专修的。而我们今天要到访的主人——熊广辉,他的家就安居于这半山坡上。

车到山前再无路。听见车鸣声,一脸堆笑的熊广辉向我们走来,人未到,声音就到了:“唉呀呀,我说今天为什么鸟儿大清早就在房顶叫欢了,原来真的是有贵人到呀,来来来,请进,请进,哈哈哈……一路辛苦,一路辛苦。”

这显然是山里老农热情的好客声,声宏气足,怎么也让我与“不言善语,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联系起来。还未进得家门,就听见院坝堂屋传出的江苏台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那首《可惜不是你》的音乐声。

耶,如今农村人也追公众婚恋呀。

四合院的院坝,正门对着堂屋,左房是卧室,右房同样是卧室,楼上还有一层。小院坝左边是厨房,右边是两间杂物及卫生间,没有鸡鸭鹅,看不到猪圈。这就是令我们羡慕不已,感叹不已的农村小“洋”房了。可熊广辉却说,这只是一般的,别人家的比我家更气派。

这栋房是熊广辉在父辈居住的草房推倒建土墙房,由土墙房屋再次推倒重建的第三次新房了。

熊广辉父辈的房就是建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四周荒野,冬不避寒,夏不避暑的山间民房——茅草屋。

生在一个野兽出没,四周荒凉,连山羊拉屎都不生蛆山间,还能指望什么呢?凄荒的山峦,一年四季里,荒草由黄转绿,再由绿转黄,遇到山火,那黄色的山体就变成了黑色的大山,岁月就那样的轮回着。此山望彼山,除了荒山荒野,就是杂草丛生,那一轮发光的红日也懒洋洋地照着沟沟坎坎,几头山羊有气无力地啃食着甘草果腹,连一只飞鸟的身影都不成看见,何来鸟鸣欢歌。

门前茅草丛生,坡陡路滑的羊肠小道稍有不慎就会滑到,如遇下雨天,泥泞的山路,人都有可能连山石滚到山底,谁敢出门?

再烈的红日下,都有勤劳人的身影。熊广辉的父亲、母亲的身影就常印在开垦的黄土地上。开垦的土地种下适应山间生长的麦子、土豆、红苕、玉米等农作物。辛勤的播种只能靠天吃饭,风调雨顺还有几分收成,干旱或梅雨或虫害,就只能望天兴叹,望山叹气。就只能是少收、欠收甚至是绝收。

辛勤劳累大半年,颗粒无收叹的咋过年。这也是一幅山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山称纳拉箐山,或叫纳拉箐沟,位于四川攀枝花市的仁和区。

名为沟,站在熊广辉家的半山腰上向下俯瞰,方可窥豹一斑,你才会感叹,一条“沟”,竟“藏”着永胜、田堡、高峰三村2000多人约500户人家。

极目远眺,山梁、山沟都是芒果树,树上挂有白色、黄色的纸袋,那纸袋里就是一个一个的芒果。那是一年辛勤的付出,那是大地回馈于勤劳人的果实,那也是播下一年的希望的收成,那也是丰收硕果的喜悦。然而,三十几年前,20来岁的熊广辉,什么是芒果,芒果长成什么样他都不知道。

为改变父辈那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原始生活,年轻气盛的熊广辉决定改变劳作方式,在栽种土豆、玉米、红苕的同时还间栽果树,从苹果到梨、桃、石榴、广柑都栽种过,其间又听说仙人掌易种且收成也好,又学种仙人掌。苦苦辛勤劳作,不仅改变不了家境,连大女儿的学杂费都交不起,最后只能辍学,谈及这些,都是熊广辉的心痛。

万般无奈的他,那天去赶场,看到有人在卖一种从未见过的树苗,好奇心驱使他上前问道:“这是什么苗苗哟?”

卖树人:“这叫芒果树。没见过吧,买几棵回家栽栽看。三年开花,三年挂果,三年丰收。”

熊广辉心想:“这家伙不老实,三年,三年,三年,不是要九年才能见效啊。我的妈耶,黄花菜都等凉了。”于是,回答说:时间太长了,九年时间,头发都等“白”了。

这么一说,卖树人觉得有戏,于是死乞白赖的对熊广辉说:“这位老哥,你理解错了。是我没有表达清楚,我是说三年就可以结果了。你买几棵回家栽下试试,也才几角钱一棵。”看到熊广辉有点犹豫了,就油嘴滑舌追加一句:“老哥,要是三年不接芒果,你来找我,包退树苗钱。”

熊广辉心想:“闯你妈个鬼哟,这家伙也真扯淡的了。三年,三年后我上哪儿去找你。”可又一想:“不过呢,也没见过芒果是什么样子,买两棵回去栽载看,就是活不了也就花不了几个钱。”

就这样,经讨价还价后,一元钱买回两棵芒果树。

栽下两棵芒果树苗的那天,他的二女儿也出生了。是为庆贺二女儿的出生吧,村里的老乡又送来了25棵芒果种苗。

是活了,而且还蓬勃生长,三年后,芒果树开了花,熊广辉心里那个高兴劲甭提有多快活了,芒果究竟长成个啥样呢?就要看到了。然而,高兴的劲儿还未散去,有的芒果树莫名其妙的死去了,只看开花,确不结果。好不容易燃起的激情,升起的希望就这样要泯灭了。

村民告诉他这是种植过密,造成树死。但毕竟是看到花开了,那就将希望寄予明年吧。第二年,终于盼到开花了,终于看到挂果了,可是,让他同样感到沮丧的是,外观看似成熟的芒果,打开一眼,里面竟有蛆在爬,这个东西怎么能吃得?丰收无望,但这一次终于看到了形似“肾脏”一样的果实——芒果。

花也开了,果也看了,可终究改变不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夫妻俩哀叹声连连,二儿女在成长,再过二、三年又将面临上学,又要交学杂费,家境还是这样,生活怎么过哟。无奈,与妻子一商量,只好决定大女儿外出打工,哪怕只能挣微薄的钱,也可以补贴一下贫穷的生活。

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夫妇,都在琢磨怎样走出困境。熊广辉还在怀疑是不是卖芒果树那家伙有鬼,这树苗根本就接不了芒果。唉——是不是又得将树砍了,再想办法种植别的什么东西,才可有别的出路。

正一筹莫展的他,看到几个人向他家爬上来。他的心一下就提了起来,莫不是又是来串门的乡亲?说实在的,农村人都好客的,包括自己也想请客,家有喜事巴不得办个三桌、五桌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不说,就是自己脸上都有光。可是,半山腰的他,不仅请不起客,就是别人家请客还不一定想起他呢。那天,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人,看到他家墙角堆着的除了红苕就是土豆,硬说自己“不饿”就下山了。请客,也就成了熊广辉的一块心病。

可眼下这几个人又是来干什么的呢?边爬坡,边指指点点。除了喝口水,我可是什么东西都拿不出的哟。这下他看清了,原来是村长正领着人向山上爬来。还没看清人脸,村长就嚷开了:“熊广辉,熊——广——辉——出来,你出来。” 心里一急的熊广辉,穿上那双前脚开了“天眼”的解放胶鞋就跑出了家门。熊广辉:“村长啊,他们都是谁呀?也不进家里喝口水,看这天热的。”

村长又大声的吼道:“知道天热,那还不快点滚出来带我们去看看你的芒果树。”指指熊广辉,转身说道:“这是上面派来的科技人员,做芒果技术指导的。我们村请来的‘财神爷’。”

耶!有知识就是不一样,穿着整洁,说话还文绉绉的。什么时候修枝,什么时候打叶,什么要掌握“少量多施,勤施薄施”的原则,再就是什么时候套袋,人家句句话就说道点字上了。

原来,不是自己也不够勤快和尽力,怪只怪自己没文化,只知栽种,不知呵护,一直以为给芒果树灌足了水,吃饱了的芒果树就像草一样的疯长,哪懂得什么温度呀、温差呀、雨量不均对发育生长的果树会带来影响,花期和结果初期如空气过分干燥,又易导致落花落果;雨水过多呢,又易引起烂花和授粉受精不良,从而诱发严重的果实病害。哦,还有呀,就是芒果为喜爱阳光的树,要有充足的阳光光照,也就是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坐果,达到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外观的观赏性。

句句是要点,句句都是经验之谈,熊广辉就向他家的那只红公鸡,不停地上、下点头。技术人员还告诉他:“芒果树枝叶过多,树冠郁闭,光照不足就会开花结果少,就是结果外观和品质都很差。你要合理的整形和修枝修剪,这样就可以提高产量和延长盛产期了。”末了,技术人员还不忘叮嘱道:“哦,对啦,你还得去买纸袋,等挂果的时候你就得套上纸袋,以防‘果实蝇’侵害,不然也无收成。”

“‘果实蝇’呀,这个我知道,这个像‘蜜蜂’一样的害虫,我烦死了,原来我的芒果生蛆就是它捣的鬼嗦。”点头的同时,熊广辉将专家的话都一一的记在心头。

专家就是专家,传经送宝学知识,所有的病根都能对症下药,受到,手到病出。

其实,这其间,栽下芒果树苗的不只是熊广辉一家,应该说,纳拉箐沟的永胜村、田堡村、高峰村的村民们都在种栽芒果,但都遇到了同熊广辉同样的问题。

不仅如此,又过几天,他又看到有人在山上,山中挖了几个大坑,再过几天,大坑变成了大水池,接上水管,就是天高无云,天高地旱,芒果树也不愁没有水“喝”了。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那曾经生长荒草的大山,如今都被绿油的芒果树覆盖,漫山遍野都是勃勃生机。

太阳还未露脸,熊广辉就早早的起了床,他要去芒果林看看那些就待开花的花蕾,那又是今年收成的希望。自从那几个小青年到这芒果地传授经验指点后,嘿,那个芒果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天一个样,也像那些小伙一样,天天精精神神的,天天冲着太阳笑,就是那太阳也有了活力,将那么多的光辉洒在那个个如猴般调皮可爱的小脸上。这也是他养成了早晨起来必须到芒果地看一看,摸一摸的习惯,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内心的一种踏实。

那天,他不仅是做这样一件事,他还要等太阳还未爬上山之前做准备,准备。今天还有一件喜事在等着他,那也是一件“天大”的事,他新建的房子建好了,那可是推倒的茅草房改建的土墙瓦房啊,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了,那可是父亲一辈子想,却也没有想到的房子。今天,不仅是要住新房,还请了乡亲们来喝喜酒,还有一大摊子的事等着他回去张罗。

丰收的芒果,新建的房屋,让愁眉苦脸的熊广辉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忆当年,明明是“昨天”才修的土墙瓦房嘛,怎么今天就成了现在的房子了呢?想都不敢想啊。看现在的家,二十几年过去。房,不再是土坯墙,而是砖瓦结构,楼上,楼下的二层楼小洋房,客厅有彩电,卧室电脑。

来到厨房,我看到,烧的不再是树根,干玉米杆,看不到黑漆漆昏暗的房梁,也看不到发黄油烟油亮的墙壁,而是整洁清爽的摆设,除了冰箱还有冰柜,烧的是清洁能源的煤气罐。冰箱里放着冰冻的拉罐啤酒。

室外除了房前屋后的芒果树,还间种了广柑、柚子、桃树,且棵棵苗青绿叶,更为养眼的是院内还有月季花、多肉、玫瑰等盆景花卉。这真是新农村的新面貌,新型农民的新观念,新生活。


谈到现在的生活,熊广辉笑得嘴都合不合不拢。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说:“现在生活好了嘛,不愁吃穿。我二女儿上大学的钱都是靠买芒果买出来的。”

“你二女儿上大学了?”

“是啊!”很是得意的开怀大笑了起来:“是呀,那是2005年,二女儿考上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攀枝花,现太平乡中小学教书 。”

“那你现在种了多少芒果树?”

“大概有3000多棵吧,种类也由以前单一的象牙芒、吉禄、肯特发展到现在的贵妃、椰香、台农、金黄、乳芒、金白花、红凯特、攀岩二号、红云、澳芒、凯特等品种。嘿嘿。”

我吃惊的问道:“3000多棵,这么多名字,你忙得,管得过来吗?”

“哈哈哈……我算啥,我们村,还有田堡、高峰两个村的人比我们栽得更多,人家年收入都是几十万,我们只是一般人家。”

“那,你家人手够吗?”

“我们是全家上阵了。”指指身后两个看着我们一直在笑的一男一女说:“那,这是我家大女儿,那个就是女婿。”

“他是你女儿、女婿呀?你不是说外出打工去了吗?那,那,那个小孩是你的孙儿啰?”

“是都嘛,是都嘛。现在生活好了嘛,芒果树也管不过来了。娃儿在外打工,挣那辛苦钱干啥?不如回家帮我的忙。这样女儿就回来了,还带回个女婿。嘿嘿嘿……女婿以前是修车的,又会开车,这不,一起回来,正好帮帮手,跑跑运输。”回头看看女婿:“闲着的时候还可帮帮村里人的一些忙。”

“哦,原来是这样呀。收的芒果好卖吗?卖得出去吗?”

一直想说,却没插上嘴,熊广辉的妻子朱红英终于忍不住开腔了:“原来嘛倒是愁得很。盼芒果树开花,开花又怕吹风下雨把花吹掉打掉了;结了芒果就盼着长大,熟了芒果又愁没人上山来,卖都卖不出去,一年都再愁。”

我对她问道:“哪现在呢?”

她也哈哈大笑,好一个女村妇女淳朴、憨实的笑声:“现在好了都嘛?现在嘛。哈哈哈,国家关心我们都嘛,你们看,家家户户们前都通公路了,方便多啰。芒果也卖得出去。”

“就是村村通,户户通。”接着我又问道:“今年你家又有好多芒果要收成?”

我说,我说。这个熊广辉还挺逗的,抢话说:“今年我家芒果套袋都套了6万多个,光套袋都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哇,这么多你们套得过来呀?”

朱红英又把话抢了过去:“肯定是套不过来的,每年这个时候就请人,还要请人摘芒果的时候呢。都请人,请人付工钱。”

我打趣道:“这么说,每年的这个时候,你就成‘老板’,你就成‘老板娘’了喽。”

“哈哈哈……哈哈哈……”老两口要笑翻了。

“6万多个,要收多少哟?芒果好卖吗?”

朱红英又把话抢了,“气”得熊广辉白了他一眼,但还是得听着:“以前,有人来上山来卖芒果,大了又说太大了,小了又说太小了。一会儿又说口感不佳,一会儿又说看相不好,难伺候得很。”

亟不可待的熊广辉把话题抢了过来:“不过现在不怕了,我二女儿开了网店,现在在网上卖芒果了,还有些是那些老板主动上门收购。不愁销路。”

朱红英又想抢话,是怕她唠叨吧,只见熊广辉把手一一挥,站起来说:“走,咱们转转去,看看我的芒果树去,你们也得察看实情嘛。走!”

上山、山下,房前屋后,都的芒果树,都套着或白或黄的果袋。

芒果,改变了纳拉箐沟的变化,改变了500多户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芒果成了一种产业链,芒果也成了一种文化。是芒果让村民们脱贫,是芒果使村民们致富,因此,每年芒果开摘的时候,村民们都要举行一种仪式以示庆贺。像熊广辉家就要卖肉杀鸡。好的家会宰羊,更好的家还要杀牛摆宴,村里还会举办文艺节目表演,那个热闹劲就像过节一样闹热。一提到芒果那种情不自禁的高兴劲就挂在脸上。所以,有的人干脆就将芒果称为金果。

纳拉箐沟,大山里看不到茂密的森林,可在地下藏着丰富的煤矿。为了保住青山绿山,为了对子孙负责,他们不再挖掘煤矿;纳拉箐沟,没有金矿,但勤劳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的路,通过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发现了似“金”一样值钱,用辛勤的汗水,用辛勤的劳作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金果——芒[1]

作者简介

胡跃宁,重庆市人,现居四川省攀枝花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