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释木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释木庵

来源网页

释木庵(1611~1684年),俗姓吴,名性瑫,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二月初三日生。幼失父母,由祖母苏氏抚养。13岁入泉州开元寺礼佛拜塔,遂萌出尘之志。16岁入开元寺拜印明和尚为师。19岁经印明师剃度,成为正式僧人,法名木庵。明末清初,泉州开元寺僧木庵禅师东渡日本,扶助其师一代高僧隐元禅师开创了日本黄檗宗,并继承隐元禅师的法席,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代祖师。木庵在日本兴隆黄檗事业,弘传黄檗文化,是一位对日本近代佛教史有着重大影响的名僧,为中国佛教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1]

生平

崇祯三年(1630年),木庵上碧芝岩就樵云大师受十戒,并阅读藏经。翌年拜谒修雅法师,听讲《弥陀疏钞》、《法华》、《金刚》等经。崇祯五年,印明圆寂,木庵回开元寺本房任事,与寺僧丰俭同乐。崇祯八年,为本寺监院。同年,受具足戒。

崇祯九年,木庵为参禅求法,不畏乱世路途艰险,前往浙江诸山参拜名僧。两年间先后参谒过接待寺雪关禅师、龙居寺古德禅师、龙树寺雪松法师、天童寺密云老和尚、真寂寺永觉老和尚,并从永觉受菩萨戒。崇祯十一年,登金粟山广慧寺,参拜临济宗正传第三十一世传人费隐禅师,认真参禅学法,越年任广慧寺副寺。崇祯十三年,以祖母年高,乞假省亲。

木庵回乡之后,先任朋山青阳室住持,旋归开元寺本房。曾往漳州南山寺拜谒亘信老和尚。

崇祯十六年,木庵再往浙江求法,登金粟山参谒费隐老和尚,被命为广慧寺知客,第二年转为维那。时临济宗正传第三十二世传人隐元禅师任广慧寺首座,木庵拜隐元为师,早晚随从请益。清顺治三年(1646年),木庵离开广慧寺,经绍兴、温州,返回泉州,时年36岁。

顺治四年,木庵入开元寺珠林室闭关。顺治五年秋,登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拜谒本师隐元,任万福寺维那,越年冬转为西堂。顺治七年,应请为福清敛石山太平寺住持。顺治八年十一月,木庵回黄檗山为本师祝六十寿诞,隐元命他为万福寺首座,代住持说法。随后,隐元又将法衣和手书的六祖以下源流,付与木庵。木庵遂成为隐元法统继承人,即临济宗正传第三十三世传人。

木庵住持太平寺三年后,请法弟即非继续住持,自己回万福寺省候本师,仍被命为首座。顺治十一年春,隐元应日本长崎福济寺之请赴日-,木庵先回泉州筹办接送本师东渡事宜。五月十九日,木庵领众到洛阳桥南恭迎老和尚入开元寺。五日后亲送本师至厦门启航,并命侍者雪机护送老和尚到长崎。是年十二月,木庵应请住持永春象山惠明寺。

顺治十二年,木庵遵师命率弟子慈岳、喝禅等人东渡日本助化。六月二十六日由安平港启航,七月九日抵达长崎,十一日到兴福寺省觐本师。八月初隐元应请赴普门寺,木庵留住福济寺。两年后法弟即非至长崎进住崇福寺。木庵与即非在福济、崇福二寺唱法,长崎信众称为“二甘露门”。

木庵助师-兢兢业业,克尽孝敬。当隐元创建新黄檗山万福寺时,他全力扶助营建寺院堂殿;当隐元主办第一次黄檗三坛戒会时,他为羯磨阿阇黎;当隐元退隐命他继席后,他对本师十年尽孝敬,未敢以方丈自居,时新必先进而后尝;当隐元圆寂时,他就地坐禅伴龛,百日后放龛上塔亭,方回寝室,接受衲子礼拜。

日本宽文四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木庵继住新万福寺,重新营建寺院。之后,木庵十年四上江户进谒将军家纲;命法子潮音在上野馆林创建广济寺;自在江户白金创建瑞圣寺,开关东黄檗宗之基。宽文十年四月,日本天皇特赐紫衣。木庵赴江户进谢时,在白金瑞圣寺开山传法,将黄檗禅风传播到关东地区。在木庵门下“三杰”(即铁牛、慧极、潮音)下关东以后,黄檗宗在关东地区特别兴盛。

在木庵住山的17年间,先后主办三次黄檗三坛戒会,每次登坛受戒者数百人至一千多人;每年按期举行各种类型的佛会。由于隐元与木庵等的倡导,临济宗风在日本得到发扬,并发展成为临济宗黄檗派,以后成为日本佛教一个新的盛宗——黄檗宗。而木庵法嗣则发展成为黄檗宗紫云派,是黄檗宗11个支派中嗣法者最多的一派。

日本延宝八年(1680年,康熙十九年),木庵退隐万福寺紫云院。但他隐而不休,经常应请为各地新建的黄檗宗寺院开山布法,为缁素赠题书画、像赞或偈跋。

日本贞享元年(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木庵因风寒病复发而逝世,法腊57。墓塔在本山万寿院。

木庵与日本黄檗宗

清顺治十年(1653年),日本长崎兴福寺第三代住持逸然等人第四次联名盛情邀请隐元禅师东渡开化。越年春,隐元应邀准备赴日弘法。是时木庵为万福寺首座,为送本师东渡,木庵请法弟即非继任,自己先回泉州筹办接送本师东渡事宜。顺治十一年五月十九日,木庵领众到泉州洛阳桥之南,营斋迎候老和尚,斋后迎入泉州开元寺,款留五日后,又亲自送隐元至厦门启航,并命侍者雪机护送隐元直到日本。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后,在幕府的支持下,于日本宽文元年(1661年)5月,在长崎“仍以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之名”,在山城宇治创建了黄檗宗万福寺,独树一帜,开创了日本佛教的黄檗宗,⑤成为开山的第一代祖师。隐元在日本传播黄檗禅,宣传“悟顿”、“见性成佛”禅旨,举行黄檗三坛戒会,整顿禅林规制,给日本禅界以新的刺激,而一振临济、曹洞之势,各派禅僧相继趋其门下,新黄檗事业在日本得以兴隆发展。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已63岁年届花甲,在日本居三载创立黄檗山后,由于年迈体衰,精力不足,很想找一得力助手来日本辅佐他。在选择继承人时,他自然想到了中国国内的法嗣木庵。于是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隐元禅师作信木庵,云“老僧近年已来,心力俱惫,虽东应亦勉强矣。望上座亟来相助,盖法中诤臣也。然密观法运,正在斯时;东兴祖道,全仗护佐。故差雪机相接……是嘱,至望”(此信现存日本黄檗山万寿院)。木庵接到本师催促东渡助化的来信后,以“万里师命,不可不遵”。于是,45岁的木庵遂率弟子慈岳定琛、喝禅道和等人,于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由泉州安平港启航,七月九日到达长崎。隐元即派大眉性善和诸执事到船相接,由蕴谦戒琬和檀越颖川藤左卫门迎入福济寺。十一日,木庵登东明山兴福寺省觐隐元禅师。师徒二人“海外重晤,忻庆弥涯”。木庵应召东渡,助师法化,表现了他对弘扬佛法的决心和对本师的崇敬。

木庵一生谦虚谨慎,尊师重道,对本师隐元,更是顶礼膜拜,十分敬重。跟随隐元参禅学法后,都紧跟着他,侍奉左右,或掌记室,共十余载。应召东渡扶助隐元唱道黄檗禅风后,虽为兴隆日本黄檗事业而成就了多方面的业绩,但他总是归功于本师禅师,无论是隐元在世或示寂后,他始终以辅助者的身分自居。隐元在太和创建新黄檗山万福寺,他全力以赴扶助本师营建堂殿寺院;隐元主办第一次黄檗三坛戒会时,他为羯摩阿阇黎,为开创黄檗山的事业呕心沥血;当隐元圆寂时,木庵“就地寝者百日,昼夜伴龛坐禅,二时讽诵上供,逢七放生,以酬慈荫。百日已周,放龛上塔亭,然后归寝室,以受衲子之礼”。由于木庵的竭诚相助和卓越才能,日本宽文四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隐元和尚退隐,即命木庵继主新万福寺,时年54岁。据当初规定,黄檗山的法席是需要三年才轮换主持的,但隐元在这个时候改为木庵单独主持,可见隐元对木庵的推重和信任,以后事实也证明,木庵没有辜负本师的期望,他接住万福寺的17年中,在丕振宗风,续建堂殿,授戒弘法等方面,成就了辉煌的功业,不愧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代祖师。

木庵继住新万福寺后,全力以赴兴隆黄檗事业。他在新万福寺独主法席,“领众妙密,规绳严整,兢兢战战,莫敢少怠”。他大力振刷宗风,制定了黄檗宗的品色衣服,禀奉公贴,为法门式,使新万福寺“法席规念又见一新”。他又能“友爱诸弟,弥谦弥笃”,因而深得僧众敬重,“内外咸称颂焉”。在营建新黄檗的过程中,木庵更是勤劳竭力。日本宽文五年七月,木庵到江户参谒将军德川家纲,拜受万福寺领有山林田园的特许证,接着德川家纲将军又赠给白金二万两并西域大木,用于兴建大雄宝殿。之后,木庵十年之间曾四次上江户进谒德川家纲,为谋求幕府将军对黄檗事业的支持而奔走。在万福寺的17年中,木庵营建了甘露堂、大雄宝殿、天王殿、斋堂、钟楼、伽蓝堂、开山堂、万寿塔院、檀越祠、大三门、鼓楼等主要建筑。此外,尚有一些添建补修的工程。由于木庵的努力,新黄檗的“宝殿门楼,焕然一新”。

在营建新万福寺的同时,木庵命法子潮音在上野馆林创建广济寺;当时有一个叫青木端山的人对木庵禅师深为皈依,在江户白金兴建紫云山瑞圣寺,请木庵前去传法,从而开关东黄檗宗风之基。由于木庵对宏扬黄檗事业的杰出贡献,日本宽文十年四月,日本天皇特赐木庵紫衣,以示嘉奖。木庵在赴江户进谢时,在白金瑞圣寺开山传法,将黄檗禅风传播到关东地区。在木庵门下“三杰”(即铁牛、慧极、潮音)下关东以后,黄檗宗在关东地区特别兴盛。

为隆兴黄檗宗,木庵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举行了四次“黄檗三坛戒会”,每次登坛受戒多至千人,黄檗戒坛盛况空前。此外,木庵每年都按期举办各种佛会活动,在历参各地寺院时经常述偈、作法语、题钟铭、上堂说法以至答僧俗的问法,他的这种随时随地宣扬佛法的活动,得到僧俗的普遍赞同,许多僧俗纷纷皈依于木庵名下。由是,木庵“声光日远播,诸方益推重之”。他在日本各地奠基的禅寺除瑞圣寺外,又有冰明寺、千年寺、方广寺等,嗣法弟子有40余人。隐元禅师开创的日本黄檗宗,真真正正在木庵手里兴旺发达起来。在木庵63岁诞辰之日,其弟子独湛为其画像并题赞,木庵题下自赞云:“大唐不居,来游日国。如水赴川,犹月出谷。水月交辉,了无定约。若知端倪,福慧并足。”进一步表达了他在日本弘扬佛法的决心和信心。

日本延宝八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70岁的木庵请法弟慧林继住黄檗法席,自己退居紫云院。但他隐而不休,继续为兴隆新黄檗做了大量工作。他德高望重,受到缁素的崇敬。他老而益壮,随机答问,善于启导后昆。“虽曰隐居,未尝自逸。有参叩者,皆以本分接之。而日间定课,夜间坐香,或时忙冗,亦不疏失”。日本贞享元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月二十日,木庵因风寒病复发而逝,时年74岁,法腊50有7。墓塔在本山塔头万寿院,永留后人瞻仰朝拜。日本明治十四年(清光绪七年,1881年)十二月廿三日,明治天皇在准备纪念木庵示寂200年忌辰之前,特颁御敕追赠“慧明国师”尊号,以示尊崇。

正是由于隐元及木庵等人的辛勤弘法和大力唱道,临济宗风在日本才得到发扬,并在日本形成了以隐元为首、木庵为继的临济宗黄檗派,派下又分以木庵为首的紫云派,以即非为首的广寿派,以慧林为首的龙兴派,以龙溪为首的万松派,后总称黄檗宗,成为日本佛教的一个新盛宗,并一直繁衍到现代。隐元与木庵开创的家风,明末清初的黄檗禅,具有强烈的西方净土色彩,禅净融合的宗风和教化形式,给长期处于锁国状态下,力图摆脱固定化、形式化束缚的日本佛教界带来了活力。隐元与木庵倡导的禅净双修与密教祈祷主义相融合的佛教思想特色,令日本佛教界刮目相看。现在,黄檗宗寺院在日本已发展到500多座,信众达2500多万人。长崎万福寺的法席,自1680年木庵退隐后至今已传至57代,其中前21代(除14、16、17、19代外),主要是由中国高僧担任。足见木庵在日本弘扬临济宗佛法的影响之大。 [2]

诗文书画方面的成就

木庵精于佛学,诗文书画亦有较深的造诣。《黄檗木庵和尚年谱》收录其诗作几十首。东渡前他纂有《象山惠明寺志》,并梓刻《象山语录》;渡日后所写的序跋、语录、像赞、钟铭等很多,刊印行世的语录共有14部104卷,又有《东来集》2卷。

木庵与隐元即非并称为“黄檗三笔”。其书法以笔法圆润雄浑见称。东渡前所写的对联,现珍存在泉州开元寺藏经阁,其联文云:“鹫岭三车,不让当人跬步;曹溪一指,好看孤塔云中。”木庵所题像赞大都采用行书,而手抄的经书则专用楷书,行阵规整,别具一格。其画则并具文人温雅滋润的画风与僧道简笔画法。木庵的书画成为日本“黄檗文化”的珍品,被日本的黄檗宗寺院或地方人士所珍藏。

日本明治十四年(1881年,光绪七年),明治天皇追赠木庵为“慧明国师”。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