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醴陵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醴陵縣》作者:查慎行(1650年—1727年),杭州府海寧花溪(今袁花鎮)人,清代翰林,著名詩人、藏書家[1]。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於初白庵,故又稱查初白。為清初「國朝六家」之一。

醴陵縣

作者文學評論

查慎行不僅在詩歌創作上卓有成就,在詩歌評點方面的造詣也極高。他一生在創作之餘,還精心選評了歷代大量詩人的詩集。《初白庵詩評》的編撰者張載華即謂查慎行平生瀏覽博綜,參學甚廣,自漢魏六朝以迄唐宋元明諸家詩集皆有涉獵,每閱一編,輒施評點,珍如拱璧,遠近傳鈔。他以詩人身份評點詩歌,諳熟詩歌創作規律,其評點往往有真知灼見,時人奉為圭臬。然而,由於未能刻板刊印,其評閱原本多已散佚消亡。幸有查氏摯友許昂霄的弟子張載華,集數十年之力輯成《初白庵詩評》十二種。書分三卷,上、中兩卷匯集查評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王安石、朱熹、謝枋得、元好問、虞集諸家評語;下卷則專輯《瀛奎律髓》評語,且較之上、中兩卷所錄評說更多,用力也更精深,代表了查氏詩歌評點的偉大成就。

查評《瀛奎律髓》創穫頗多,具體說來,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注重詩歌的抒情言志功能,善於「知人論世」地解讀詩歌,並能「以意逆志」,發掘詩歌所蘊含的深層意涵;第二,以格論詩,提倡風骨錚錚、骨力勁健的詩歌氣格,偏好平淡自然、空靈雅致的藝術風格,並重視與人品相關的詩歌品格;第三,重視詩法,在章法安排、字句錘鍊以及技巧掌握等方面都有精深的見解;第四,箋評結合、對比論析,在評點方法上進行了成功的嘗試。

查慎行的評點通常只有寥寥數語,但鞭辟入裡,簡單實用、切實可行是他評點最大的特點。這一點在對杜詩的評點中尤其突出。查慎行的杜詩評點從字句校勘、考辨音韻入手,涉及杜詩的鍊字、立意、風格、結構、技法等方面。他又善於將杜詩與其他詩人詩作加以比較,評價整體優劣,針對時人寫詩的弊端,查慎行以古喻今,加以總結,分析作詩經驗,其詩歌評點在當時被奉為學詩者之入門錦囊,晚清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中《初白庵詩評》條下寫道: 「近日子弟為詩文,苦不得門徑者,或取老輩點堪過大家集子,及太史令其移鈔,每有悟入處。」就學詩者而言,相對於「目眩心迷」的《漁洋詩話》,查慎行的評點是切實可行的。

查評有意識地將杜甫蘇軾這兩位大詩人聯繫起來,指出其藝術創作上的前後因承關係,他對於蘇軾學杜,可謂獨具慧眼。查慎行選評蘇詩之最可取者當是對蘇軾詩語言平淡與凝練所作的精闢分析[2],其次他對蘇詩章法與句法的剖析也時有令人會心解頤之處,再次是能精闢地指出蘇詩與莊子散文及杜詩的藝術淵源。查氏高度評價了蘇軾政治詩中所蘊含的政治內涵與現實精神,對其感懷詩也能設身處地,從精神上產生共鳴。將蘇詩作為一個整體,前後比較,縱橫聯繫,以蘇注蘇,以蘇解蘇,這是查評在寫作方法上的顯著特點。

視頻

醴陵縣 相關視頻

原創:每日習詩練字修身(舟夜書所見 清代:查慎行)
海寧花溪俠影風景線形象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