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籍贯福建泉州,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
 
行 1: 行 1:
 郑经(1642 年10月25 -1681年3 月17日),一 名郑锦 ,字贤 、元 之, 号式天 昵称"锦舍" 籍贯福建泉州 延平王郑成功长 子, 台湾明郑时期 统治者,袭封 父延平王 爵位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郑经
 +
| 外文名    =  Jing Zheng
 +
| 图像    =
 +
[[File:郑经2.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3593/20180217031212-183694478_jpeg_497_676_94190.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51223&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9430%2F20170802225027-123292354.jpg%2F0&type=1#simple_1 来自搜狗]]]
 +
| 图像说明 =    郑经|center
 +
| 出生日期 = 1642 年 
 +
| 出生地点 =   中国
 +
| 逝世 期 = 1681年3
 +
| 国籍    =   中国
 +
| 别     =    郑锦
 +
| 职业    =   将军
 +
| 知名作品 =   《满酋使来有不登岸不易服 说愤而赋 》<br>  《题东壁楼景自叙》 <br> 《闻西方反正喜咏得诚字》 <br> 《东壁楼集》<br>
 +
}}
 +
'''<big>郑经</big>''' (1963年4月27日-2018年)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 有“靓绝五台山”的美誉。
 +
1984年从[[香港无线训练班]]毕业后即被派主演剧《[[家有娇妻]]》《[[宝芝林]]》等女主角 备受力捧 先后主演了《[[六指琴魔]]》《真命天 》《万家传说》《盖世豪侠》等,1992年主演商战题材电视剧《[[大时代]]》 饰演 罗慧玲悲情可敬可怜让观众印象至深。1995年在古装搞笑爱情电影《[[月光宝盒]]》中分饰春三十娘和蜘蛛精两角。2002年由 主演 古装爱情电影《阴阳路16之回到武侠时代》上映,在片中饰演[[潘金莲]]。2004年客串民国爱情电视剧《爱在有情天》,饰演思雨 
 +
2018年11月3日,蓝洁瑛在家中被发现离世,享年55岁
 +
==人物生平 ==
 +
镇守金厦
  
 郑经 曾经多次参与 郑成功的 战事 。郑成功 病逝承天府时 ,郑经 人在 厦门, 闻叔 父郑 袭准备继位消息 在周全斌襄助下 前来 台湾 弭平 自称"招讨大 军世子" 但是由于郑氏内斗,导致 康熙 (1663 )清朝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 金厦两岛陷 ,郑经 便撤退台湾 ,将"东都"改为"东宁",并伺机反攻福建 。郑 华的辅政下 抚土民 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
+
 郑经 郑成功的 长子,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生母董氏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 郑成功 率师取台湾 郑经 镇守思明州(今福建 厦门 ),调度沿海各岛。当时郑经十九岁 娶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虽端庄静正,但是与郑经关系并不和睦。故与四弟郑睿之乳母陈氏(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郑克臧。郑经向 亲报告侍妾生了个儿子, 成功因添孙高兴 赏了一点银物。[2]不料 当时 台湾 的士大夫一致认为这是乱伦, 成功遂下令处死昭娘 郑经却暗中 她藏起来
 +
康熙 (1662 ),唐显悦致书郑成功,指责他治家尚且不严 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郑成功大怒 命兄郑泰到思明斩妻子董氏、长子 郑经 及刚生下来的孙子郑克臧。郑泰与洪旭等人议论说:“夫人和少主怎能杀害呢?”于是提议仅斩陈氏及其子复命。郑成功不准 于是发生诸 联合抗命事件 加上当时 芝龙 北京被杀,又闻 历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 郑成功数痛攻心 遂于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一日病逝
  
 康熙二十年(1681 )3月17 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 年40 岁, 谥号 文王。
+
东征靖难
 +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逝世后,在台诸将举郑经之弟郑袭护理国事,而黄昭、萧拱宸等人又以郑经“乱伦”,不堪作为台湾之主,拥郑袭为东都之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消息传来,郑经即在思明继位发丧,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整师准备渡台。
 +
当时正值清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遣人前来招抚,郑经为了解除清军的威胁,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康熙帝交涉。康熙帝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即不同意郑经提出的仿效朝鲜例的请求。郑经便利用停战的机会,于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将领皆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萧拱辰等人,并把郑袭软禁于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
 
 +
 康熙二 年(1663年)正月,郑经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郑泰支持黄昭拥郑袭拒己,假意置酒邀郑泰议事,伏甲兵而杀之。郑泰死后,其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 月,清廷调集大军,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舰队进攻金、厦,郑经不敌,退守铜山(今东山县)。这时,耿继茂、李率泰又遣人议抚,郑经仍执前议,声言:“如果清廷仍让我削发、登岸,我将虽死不允。”
 +
经营台湾
 +
康熙三 (1664 )三月,在许多将领叛去的情况下,郑经与洪旭等率师东渡,于初十 抵达台湾。到达台湾后 ,郑经 继承郑成功的政策,分配诸镇垦荒,寓兵 农。在台湾建立行政体制,设立六部管理政务。任命洪磊管吏部、杨英管户部、叶亨管礼部、陈绳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谢贤管工部。厚待明朝到达 台湾 的诸宗室,以王礼相待宁靖王朱术桂。在 承天府 起盖房屋,安插诸宗室及乡绅。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把政事委于陈永华。陈永华善治国,督诸镇垦田,栽种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广事兴贩,国用日足。又采纳陈永华“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并以陈永华为学院,“自此台人始知学”。还接纳洪旭“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春、秋操练阵法”;并檄各镇,入深山采办桅舵,修葺、兴造船舰。平时装载货物,兴贩各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
当时,英国和西班牙先后遣人来访,郑经许其通商,但拒绝西班牙在台设教的要求,并面告西班牙使者:华人到吕宋(菲律宾)经商,不许西班牙人寻衅生事、刁难勒索,如果背约,将立刻派人前 问罪。康熙六年(1667年)到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和议均未成。
 +
郑经退守台湾后,试图透过贸易来提升国力。因为清朝实施迁界令,他接受陈永华的提议,贿赂清朝将领进行走私。由沿海流民负责转运货物,当时台湾的汉人男多女少,甚至进行妇女的人口贩卖。流民也负责替郑军据守岛屿。
 +
德川幕府是郑氏王朝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大量输入日本银、铜、铅、盔甲,以支援战争的需要,双方的贸易量在康熙四年(1665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达到高峰, 而为了加强郑、日的贸易关系,郑经允许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
 
 +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因郑经的邀请前来台湾,双方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签订通商条约。郑经因此透过英国获得火药和兵器,英国人也帮助郑军训练炮兵,郑经还借用英军炮兵作战。
 +
西攻大陆
 +
康熙十三年(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发起的叛乱,以提供战船给郑经,换取出兵,郑经应允此事。五月,在授职 子郑克臧为监国 命陈永华辅政后,郑经从台湾出发,抵达厦门,要求耿精忠将漳州、泉州交给自己。耿精忠这时已经拥有整个福建,认为郑经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战,拒绝郑经的要求。郑经于是占领海澄、同安,耿精忠则以断绝和郑经贸易作为报复,双方开始交恶。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陆续投靠郑经,耿精忠见郑经声势逐渐高涨,向他交涉,希望将泉州交还,郑经不允许。耿精忠决定用武力夺回泉州,郑经派刘国轩于涂岭(今泉港区涂岭镇)击退耿军,接着又为了争夺漳浦而发生战斗。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约定,提供5艘战船给郑经,并以枫亭(今仙游县枫亭镇)为界线,北方属耿精忠、南方属郑经,双方才停止斗争。
 +
郑经虽于之前两次击退广东的清军,仍然有潮州府的辖县不肯服从。与耿精忠和解之后,郑经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刘国轩击败尚之信,自己率军抵达海澄。这时漳州守将黄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联系,郑经怀疑他的忠诚,要他出城和自己见面、或者是派兵一同进攻,这两项命令黄芳度都不服从,并于六月举兵反抗。郑经亲自包围漳州,于十月初六(11月22日)将漳州攻陷,迫使黄芳度投井自杀。为了报复黄梧破坏郑家祖坟,郑经车裂黄梧、黄芳度的尸体,黄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处死。
 +
康熙十五年(1676年),广东尚之信再次遭郑军击败,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阵营,并将惠州割让给郑经。这时郑经已经拥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没有清军的领土让他夺取,因此容易因领土争夺和盟友起冲突。五月,耿精忠打算会合吴三桂进攻江南,征召汀州总兵刘应麟出师,刘应麟不愿派兵,暗中联络郑经,攻下汀州。
 +
这件事造成郑、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临郑、清包围,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郑经必须直接对抗清军主力,他先派3万人进攻福州,却于十月十五(11月20日)在乌龙江被清军击败,其他领地也相继失守,郑经只得退回厦门。
 +
晚年生活
 +
郑经战败后,试图坚守厦门。他派出将领防守福建、粤东、浙南沿海的岛屿,稳定军心,等到刘国轩返回厦门,郑经任命他统帅大军,准备反攻闽南,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谈中,清朝康亲王杰书向郑经许诺,如果郑军撤离大陆沿海岛屿,退守台湾,就答应台湾变为藩属,与台湾“通商贸易,永无嫌猜”。
 +
康熙十七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郑经派遣刘国轩先攻下虎渡桥,切断漳州、泉州的联系,经过约3个月的包围,于7月28日(六月初十)攻陷海澄,但接下来在漳州、泉州一带的战斗,都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况出现僵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和谈中,清朝将领赖塔给郑经信称,如果郑军肯退守台湾,则“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之地”,郑氏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复迁界令,北从福州、南到诏安的沿海都设立要塞, 并且盖围墙当作界线,使得郑氏王朝的商业活动大受打击,无法再透过贿赂清将进行交易。经过多年的征战,郑氏王朝的财务已经严重透支,军队又缺乏补给,郑经只得放弃东南沿海的所有据点。
 +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舟师进攻金、厦。郑经以右武卫林陛督师抵御,刘国轩部亦自海澄来援,战皆不利,郑经率诸将回台湾。其母董夫人见而责之曰:“七府连败,二岛亦丧,皆由汝无权略果断,不能任人,致左右窃权,各树其党。”郑经无言以对。秋八月,清贝子赖塔复致书郑经,准照朝鲜事例,“不剃发,不登岸,称臣入贡,俾沿海生灵永息涂炭”。郑经复书,请如约,请要求留海澄为互市地。福建总督姚启圣不许,和议又再次搁置。
 +
 +
== 主要作品 ==
 +
《满酋使来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说愤而赋之》
 +
《题东壁楼景自叙》
 +
《悲中原未复》
 +
《闻西方反正喜咏得诚字》
 +
《东壁楼集》
 +
 +
== 人物评价 ==
 +
赖塔:足下(郑经)父子,自辟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3]
 +
吴兴祚:郑锦盘踞厦门,沿海生灵受其荼毒。[4]
 +
施琅:贼兵不满数万,战船不过数百,锦(郑经)智勇俱无。[4]
 +
杨捷:海逆郑经,三世作贼,流毒闽南,王法首诛,天人共愤。[5]
 +
美国学者丹尼•罗伊(Denny Roy):郑经在台湾虽然称为延平郡王、奉明为正统,但当时明朝实际上早已经灭亡,而清朝又尚未统治台湾,因此实际上台湾是独立政权。
 +
顾诚:郑经继承父业为经营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他一直以复明相标榜,但他的功业显然不适合纳入南明史的范畴。[2]
 +
 +
== 为政举措 ==
 +
发展垦殖
 +
郑经袭位后立即“分配诸镇荒地,寓兵于农”。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遣施琅、周全斌攻台,郑经“令洪旭抽各镇屯田者十之三,又拨勇卫、侍卫……丫合戴捷、薛进恩、林升、林应等舟师御敌”。清水师为飓风所阻,郑经“令班师回台湾……仍归屯耕作”。兴兵的同时又不废农。由于郑经始 没有停止垦殖业的发展,台湾的农业在不长的时期内达到了空前的成就。陈永华“亲历南北二路各社,劝诸镇开垦,栽种五谷,蓄积粮模,插蔗煮糖,广备兴贩,于是年大丰熟,民亦殷足”。共建立和发展起了三十五个庄,十二个平社。使“向之惮行者万今瞥为乐土焉”。许多居民点成为后来近代都市的胚胎。他们把大陆先进的生产经验广泛地传播到台湾各地,使“不识钩镶割获”、“不知犁耙锄斧”的高山族人民学会了冶铁、晒盐、炼制樟脑,开发原始森林,发展造船、渔业。从刚来岛时身处荒野以“食木子充饥”到齐拓田园近二十万亩,连年丰收,余粮栖亩,蔗物蕃盈,民殷国富。达到了“野无旷土,而军有余粮”,并建天兴、万年二大粮仓,将其余供漳、泉二州,以取其利,故国用无匾。是时,闽粤逐利之氓,辐揍而至, 率数万人,台湾之人以是大集。连清统治者也承认:“兹地自郑氏窃踞,民间积储有年矣了。”
 +
兴修水利
 +
台湾冬季旱,无雨水。原来的水利建筑只有荷兰陂和王参陂两处。郑经在台湾大兴水利。当时的水利建设大致分为二类:一是筑堤储水:二是截流引水。郑军所垦之处 几乎都有兴修水利的记载,如维新里、长治里、依仁里、新丰里等十一个里就有二、三十处水利建设。仅万年州地区的水利破圳总数就达二十处。这些工程有的是郑氏 武官吏修筑的,有的是地方人士修筑的,大部分则是各营镇在自己的屯兵处修建的。晒盐制瓦郑氏入台之前,岛民煮海水为盐,既费工费时,味又苦涩,难以食用,所用之盐多自漳、泉两地输入。康熙四年(1665年),陈永华教岛民沿用大陆“天日晒盐”的方法,在天兴南面的獭口修筑沂规晒盐,所山之盐色自而味咸,且费工甚少。郑经许民自实,这祥既做到了食盐日给,解决了民生所需,政府又可以从申漆税,增加财触收入,为目后该地成为中国最大的产盐试之一打下基础。
 +
开办教育
 +
陈永华从郑氏统治台湾的长久之计出发,为求“人才以相佐理”,提出“既足食,则当教之”.郑经初觉“荒服新创,地狭民寡”,要待以后再议。后为陈永华的“十年生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自当速行教化以造人才,才能邦以永宁而世运日昌”的一番慷慨陈词所打动,允陈永华所请。于是天兴土木,建明伦堂,造圣庙,设学校,延请中原通儒以教子弟,层层选才.郑经还实行“子弟能就乡塾读书者,湖其摇役”的优待读书人的政策,逐步培养起一批为东宁政局所用的整齐有为的千部,缔造了一个经济健全、政治清明的社会。
 +
治乡抚藩
 +
郑经嗣位,委政陈永华,改东都为东宁,按照大陆的封建制度制定了一整套乡治制度。建天兴、万年二州,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并建立保甲制。陈永华又筑围栅,起衙署,劝农工,禁淫赌,计丁庸,严盗贼,并训之以诗书,申之以礼义,范之以刑法,励之以忠敬,故民皆有勇知方。于是地无游民,蕃地渐拓,田畴日启,万庶偕来,出现了“夜不闭户,百姓乐业”的局面。
 +
郑经采纳陈永华“与民休息”的方针,对当地土蕃继续采取安抚政策,每当台湾秋禾成熟季节,“郑经仿诸岛守将,勿得侵扰百姓”。对新港、嘉溜湾、欧 、麻豆诸社的土蕃,“令其子弟能就乡塾读书者,烟其摇役,以渐化之。四社亦知勤稼稿,务蓄积,比户股富;又近那治,习见城市,居处礼让,故其俗于诸社为优”。经过数年安抚,使土蕃“民间悦服,相率感化”。终郑氏之世,土著居民,除因偶然的土地争执外,皆能相安无事。
 +
 +
==后世纪念 ==
 +
郑经于台南建造园亭“北园别馆”,为其在台湾的行馆以及安养母亲董氏之所,1960年改建为“海会寺”,亦名台南开元寺,至今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历经几次修建,在建筑风格上保有‘伽蓝格局’,为典型佛寺的形制,为国家二级古迹
 +
 +
== 参考资料 ==
 +
1.郑经
 +
2.《南明史》郑成功的开始经营台湾和病卒
 +
3.《清史演义》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屈俄臣
 +
4.《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列传四十七》
 +
5.《平闽纪•卷十三》
 +
6.《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於 2019年1月24日 (四) 11:07 的修訂

鄭經
鄭經
原文名 Jing Zheng
出生 1642年
中國
逝世 1681年3月
國籍 中國
別名 鄭錦
職業 將軍
知名作品 《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
《題東壁樓景自敘》
《聞西方反正喜詠得誠字》
《東壁樓集》

鄭經,(1963年4月27日-2018年)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有「靚絕五台山」的美譽。 1984年從香港無線訓練班畢業後即被派主演劇《家有嬌妻》《寶芝林》等女主角,備受力捧,先後主演了《六指琴魔》《真命天子》《萬家傳說》《蓋世豪俠》等,1992年主演商戰題材電視劇《大時代》,飾演的羅慧玲悲情可敬可憐讓觀眾印象至深。1995年在古裝搞笑愛情電影《月光寶盒》中分飾春三十娘和蜘蛛精兩角。2002年由其主演的古裝愛情電影《陰陽路16之回到武俠時代》上映,在片中飾演潘金蓮。2004年客串民國愛情電視劇《愛在有情天》,飾演思雨 。 2018年11月3日,藍潔瑛在家中被發現離世,享年55歲

人物生平

鎮守金廈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生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生母董氏。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率師取台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州(今福建廈門),調度沿海各島。當時鄭經十九歲,娶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雖端莊靜正,但是與鄭經關係並不和睦。故與四弟鄭睿之乳母陳氏(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鄭經向父親報告侍妾生了個兒子,鄭成功因添孫高興,賞了一點銀物。[2]不料,當時台灣的士大夫一致認為這是亂倫,鄭成功遂下令處死昭娘,鄭經卻暗中將她藏起來。 康熙元年(1662年),唐顯悅致書鄭成功,指責他治家尚且不嚴,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鄭成功大怒,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及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鄭泰與洪旭等人議論說:「夫人和少主怎能殺害呢?」於是提議僅斬陳氏及其子復命。鄭成功不准,於是發生諸將聯合抗命事件。加上當時鄭芝龍在北京被殺,又聞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鄭成功數痛攻心,遂於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一日病逝。

東征靖難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鄭成功逝世後,在台諸將舉鄭經之弟鄭襲護理國事,而黃昭、蕭拱宸等人又以鄭經「亂倫」,不堪作為台灣之主,擁鄭襲為東都之主,並分兵準備抗拒鄭經。消息傳來,鄭經即在思明繼位發喪,以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馮錫范為侍衛,整師準備渡台。 當時正值清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泰遣人前來招撫,鄭經為了解除清軍的威脅,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貢體系,和康熙帝交涉。康熙帝指出:「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即不同意鄭經提出的仿效朝鮮例的請求。鄭經便利用停戰的機會,於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進攻台灣,戰鬥中黃昭被流箭射死,其餘將領皆投降。鄭經勝利後進入安平城,處死蕭拱辰等人,並把鄭襲軟禁於廈門,結束了這場內鬥。

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鄭經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鄭泰支持黃昭擁鄭襲拒己,假意置酒邀鄭泰議事,伏甲兵而殺之。鄭泰死後,其弟鄭鳴駿、子鄭纘緒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調集大軍,會合投誠諸軍及荷蘭艦隊進攻金、廈,鄭經不敵,退守銅山(今東山縣)。這時,耿繼茂、李率泰又遣人議撫,鄭經仍執前議,聲言:「如果清廷仍讓我削髮、登岸,我將雖死不允。」 經營台灣 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在許多將領叛去的情況下,鄭經與洪旭等率師東渡,於初十日抵達台灣。到達台灣後,鄭經繼承鄭成功的政策,分配諸鎮墾荒,寓兵於農。在台灣建立行政體制,設立六部管理政務。任命洪磊管吏部、楊英管戶部、葉亨管禮部、陳繩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謝賢管工部。厚待明朝到達台灣的諸宗室,以王禮相待寧靖王朱術桂。在承天府起蓋房屋,安插諸宗室及鄉紳。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縣為州。把政事委於陳永華。陳永華善治國,督諸鎮墾田,栽種五穀,插蔗煮糖,修埕曬鹽,廣事興販,國用日足。又採納陳永華「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並以陳永華為學院,「自此台人始知學」。還接納洪旭「文事、武備,兩者不可缺一」的建議,令各鎮於農隙時教習武藝,「春、秋操練陣法」;並檄各鎮,入深山採辦桅舵,修葺、興造船艦。平時裝載貨物,興販各國。從此,「台灣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 當時,英國和西班牙先後遣人來訪,鄭經許其通商,但拒絕西班牙在台設教的要求,並面告西班牙使者:華人到呂宋(菲律賓)經商,不許西班牙人尋釁生事、刁難勒索,如果背約,將立刻派人前去問罪。康熙六年(1667年)到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又兩次派人到台灣議撫,鄭經均堅持「照朝鮮事例」,和議均未成。 鄭經退守台灣後,試圖透過貿易來提升國力。因為清朝實施遷界令,他接受陳永華的提議,賄賂清朝將領進行走私。由沿海流民負責轉運貨物,當時台灣的漢人男多女少,甚至進行婦女的人口販賣。流民也負責替鄭軍據守島嶼。 德川幕府是鄭氏王朝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大量輸入日本銀、銅、鉛、盔甲,以支援戰爭的需要,雙方的貿易量在康熙四年(1665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達到高峰, 而為了加強鄭、日的貿易關係,鄭經允許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因鄭經的邀請前來台灣,雙方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簽訂通商條約。鄭經因此透過英國獲得火藥和兵器,英國人也幫助鄭軍訓練炮兵,鄭經還借用英軍炮兵作戰。 西攻大陸 康熙十三年(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發起的叛亂,以提供戰船給鄭經,換取出兵,鄭經應允此事。五月,在授職世子鄭克臧為監國,命陳永華輔政後,鄭經從台灣出發,抵達廈門,要求耿精忠將漳州、泉州交給自己。耿精忠這時已經擁有整個福建,認為鄭經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戰,拒絕鄭經的要求。鄭經於是占領海澄、同安,耿精忠則以斷絕和鄭經貿易作為報復,雙方開始交惡。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陸續投靠鄭經,耿精忠見鄭經聲勢逐漸高漲,向他交涉,希望將泉州交還,鄭經不允許。耿精忠決定用武力奪回泉州,鄭經派劉國軒於塗嶺(今泉港區塗嶺鎮)擊退耿軍,接着又為了爭奪漳浦而發生戰鬥。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約定,提供5艘戰船給鄭經,並以楓亭(今仙遊縣楓亭鎮)為界線,北方屬耿精忠、南方屬鄭經,雙方才停止鬥爭。 鄭經雖於之前兩次擊退廣東的清軍,仍然有潮州府的轄縣不肯服從。與耿精忠和解之後,鄭經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劉國軒擊敗尚之信,自己率軍抵達海澄。這時漳州守將黃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聯繫,鄭經懷疑他的忠誠,要他出城和自己見面、或者是派兵一同進攻,這兩項命令黃芳度都不服從,並於六月舉兵反抗。鄭經親自包圍漳州,於十月初六(11月22日)將漳州攻陷,迫使黃芳度投井自殺。為了報復黃梧破壞鄭家祖墳,鄭經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屍體,黃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處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廣東尚之信再次遭鄭軍擊敗,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陣營,並將惠州割讓給鄭經。這時鄭經已經擁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沒有清軍的領土讓他奪取,因此容易因領土爭奪和盟友起衝突。五月,耿精忠打算會合吳三桂進攻江南,徵召汀州總兵劉應麟出師,劉應麟不願派兵,暗中聯絡鄭經,攻下汀州。 這件事造成鄭、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臨鄭、清包圍,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鄭經必須直接對抗清軍主力,他先派3萬人進攻福州,卻於十月十五(11月20日)在烏龍江被清軍擊敗,其他領地也相繼失守,鄭經只得退回廈門。 晚年生活 鄭經戰敗後,試圖堅守廈門。他派出將領防守福建、粵東、浙南沿海的島嶼,穩定軍心,等到劉國軒返回廈門,鄭經任命他統帥大軍,準備反攻閩南,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談中,清朝康親王傑書向鄭經許諾,如果鄭軍撤離大陸沿海島嶼,退守台灣,就答應台灣變為藩屬,與台灣「通商貿易,永無嫌猜」。 康熙十七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鄭經派遣劉國軒先攻下虎渡橋,切斷漳州、泉州的聯繫,經過約3個月的包圍,於7月28日(六月初十)攻陷海澄,但接下來在漳州、泉州一帶的戰鬥,都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況出現僵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和談中,清朝將領賴塔給鄭經信稱,如果鄭軍肯退守台灣,則「本朝何惜海外一彈丸之地」,鄭氏可永據台灣,「從此不必登岸,不必剃髮,不必易衣冠。稱臣納貢可也,不稱臣,不納貢亦可也。以台灣為箕子之朝鮮,為徐福之日本」。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復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 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使得鄭氏王朝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經過多年的征戰,鄭氏王朝的財務已經嚴重透支,軍隊又缺乏補給,鄭經只得放棄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舟師進攻金、廈。鄭經以右武衛林陛督師抵禦,劉國軒部亦自海澄來援,戰皆不利,鄭經率諸將回台灣。其母董夫人見而責之曰:「七府連敗,二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不能任人,致左右竊權,各樹其黨。」鄭經無言以對。秋八月,清貝子賴塔復致書鄭經,准照朝鮮事例,「不剃髮,不登岸,稱臣入貢,俾沿海生靈永息塗炭」。鄭經復書,請如約,請要求留海澄為互市地。福建總督姚啟聖不許,和議又再次擱置。

主要作品

《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 《題東壁樓景自敘》 《悲中原未復》 《聞西方反正喜詠得誠字》 《東壁樓集》

人物評價

賴塔:足下(鄭經)父子,自辟荊榛,且眷懷勝國,未嘗如吳三桂之僭妄。[3] 吳興祚:鄭錦盤踞廈門,沿海生靈受其荼毒。[4] 施琅:賊兵不滿數萬,戰船不過數百,錦(鄭經)智勇俱無。[4] 楊捷:海逆鄭經,三世作賊,流毒閩南,王法首誅,天人共憤。[5] 美國學者丹尼•羅伊(Denny Roy):鄭經在台灣雖然稱為延平郡王、奉明為正統,但當時明朝實際上早已經滅亡,而清朝又尚未統治台灣,因此實際上台灣是獨立政權。 顧誠:鄭經繼承父業為經營台灣作出了重大貢獻,儘管他一直以復明相標榜,但他的功業顯然不適合納入南明史的範疇。[2]

為政舉措

發展墾殖 鄭經襲位後立即「分配諸鎮荒地,寓兵於農」。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遣施琅、周全斌攻台,鄭經「令洪旭抽各鎮屯田者十之三,又撥勇衛、侍衛……丫合戴捷、薛進恩、林升、林應等舟師禦敵」。清水師為颶風所阻,鄭經「令班師回台灣……仍歸屯耕作」。興兵的同時又不廢農。由於鄭經始終沒有停止墾殖業的發展,台灣的農業在不長的時期內達到了空前的成就。陳永華「親歷南北二路各社,勸諸鎮開墾,栽種五穀,蓄積糧模,插蔗煮糖,廣備興販,於是年大豐熟,民亦殷足」。共建立和發展起了三十五個莊,十二個平社。使「向之憚行者萬今瞥為樂土焉」。許多居民點成為後來近代都市的胚胎。他們把大陸先進的生產經驗廣泛地傳播到台灣各地,使「不識鈎鑲割獲」、「不知犁耙鋤斧」的高山族人民學會了冶鐵、曬鹽、煉製樟腦,開發原始森林,發展造船、漁業。從剛來島時身處荒野以「食木子充飢」到齊拓田園近二十萬畝,連年豐收,餘糧棲畝,蔗物蕃盈,民殷國富。達到了「野無曠土,而軍有餘糧」,並建天興、萬年二大糧倉,將其餘供漳、泉二州,以取其利,故國用無匾。是時,閩粵逐利之氓,輻揍而至,歲率數萬人,台灣之人以是大集。連清統治者也承認:「茲地自鄭氏竊踞,民間積儲有年矣了。」 興修水利 台灣冬季旱,無雨水。原來的水利建築只有荷蘭陂和王參陂兩處。鄭經在台灣大興水利。當時的水利建設大致分為二類:一是築堤儲水:二是截流引水。鄭軍所墾之處,幾乎都有興修水利的記載,如維新里、長治里、依仁里、新豐里等十一個里就有二、三十處水利建設。僅萬年州地區的水利破圳總數就達二十處。這些工程有的是鄭氏文武官吏修築的,有的是地方人士修築的,大部分則是各營鎮在自己的屯兵處修建的。曬鹽制瓦鄭氏入台之前,島民煮海水為鹽,既費工費時,味又苦澀,難以食用,所用之鹽多自漳、泉兩地輸入。康熙四年(1665年),陳永華教島民沿用大陸「天日曬鹽」的方法,在天興南面的獺口修築沂規曬鹽,所山之鹽色自而味咸,且費工甚少。鄭經許民自實,這祥既做到了食鹽日給,解決了民生所需,政府又可以從申漆稅,增加財觸收入,為目後該地成為中國最大的產鹽試之一打下基礎。 開辦教育 陳永華從鄭氏統治台灣的長久之計出發,為求「人才以相佐理」,提出「既足食,則當教之」.鄭經初覺「荒服新創,地狹民寡」,要待以後再議。後為陳永華的「十年生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自當速行教化以造人才,才能邦以永寧而世運日昌」的一番慷慨陳詞所打動,允陳永華所請。於是天興土木,建明倫堂,造聖廟,設學校,延請中原通儒以教子弟,層層選才.鄭經還實行「子弟能就鄉塾讀書者,湖其搖役」的優待讀書人的政策,逐步培養起一批為東寧政局所用的整齊有為的千部,締造了一個經濟健全、政治清明的社會。 治鄉撫藩 鄭經嗣位,委政陳永華,改東都為東寧,按照大陸的封建制度制定了一整套鄉治制度。建天興、萬年二州,分都中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並建立保甲制。陳永華又築圍柵,起衙署,勸農工,禁淫賭,計丁庸,嚴盜賊,並訓之以詩書,申之以禮義,范之以刑法,勵之以忠敬,故民皆有勇知方。於是地無遊民,蕃地漸拓,田疇日啟,萬庶偕來,出現了「夜不閉戶,百姓樂業」的局面。 鄭經採納陳永華「與民休息」的方針,對當地土蕃繼續採取安撫政策,每當台灣秋禾成熟季節,「鄭經仿諸島守將,勿得侵擾百姓」。對新港、嘉溜灣、歐王、麻豆諸社的土蕃,「令其子弟能就鄉塾讀書者,煙其搖役,以漸化之。四社亦知勤稼稿,務蓄積,比戶股富;又近那治,習見城市,居處禮讓,故其俗於諸社為優」。經過數年安撫,使土蕃「民間悅服,相率感化」。終鄭氏之世,土著居民,除因偶然的土地爭執外,皆能相安無事。

後世紀念

鄭經於台南建造園亭「北園別館」,為其在台灣的行館以及安養母親董氏之所,1960年改建為「海會寺」,亦名台南開元寺,至今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歷經幾次修建,在建築風格上保有『伽藍格局』,為典型佛寺的形制,為國家二級古蹟。

參考資料

1.鄭經 2.《南明史》鄭成功的開始經營台灣和病卒 3.《清史演義》台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 4.《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列傳四十七》 5.《平閩紀•卷十三》 6.《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