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邾国故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邾国故城

中文名;邾国故城

外文名;Cultural Zhu countries

地理位置‘’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之阳峄山镇纪王城

占地面积;约6.32平方公里

历史价值‘’东周时期都城之一

批准单位;国务院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Ⅰ-120

所属时代;东周至北齐

邾国故城,俗称纪王城 ,位于山东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地处峄山南麓,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6.32平方公里。

邾国故城始建于春秋时期,秦汉至两晋时期为邹县县治,北齐后废弃,延续1100余年。 邾国故城内分布有邾国宫殿区、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区, 出土的周秦陶量及东周、秦汉时期的各类陶文数千件, 其中1964年出土的钤印秦诏书的陶量片异常珍贵,已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陈列室中展出。

邾国故城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周时期都城之一,城内出土文物甚多,大多带文字,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历史价值。

2006年5月,邾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国国君邾文公从曲阜东南的"陬"迁都于今邾国故城,直至战国晚期邾国被楚国所灭,立都于此共有近400年历史。 邾国灭亡后,故城作为治所仍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代以后在此设邹县,属于薛郡。以后,历经了汉、晋、刘宋、北魏,直到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迁邹县治所于铁山之阳,邾国故城逐渐沦为废墟。

遗址特点

地理特征

邾国故城处于邹县中部的丘陵地区,北枕绎山,南依廓山。绎山周约十余公里,岩石峥嵘,殆无土壤,山多洞穴,有的彼此相通。主峰曰五华峰,海拔555米。廓山五峰连绵,在东者最高,估计约200米。东有高木山,俗称"圣人脚",估计高约50米。峄、廓两山间纵长约近2.5公里,大体而言,邾国故城北部地势比南部略高。

邾国故城内金水河斜穿而过,其水发源于峄山之阳,出城后向西南流,至大故县村汇入白马河的支流石墙河。

城制布局

邾国故城总体近似长方形,故城遗址周长9200多米,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现残存城墙总长7200米。

邾国故城城内地势起伏不平,沟壑纵横。 城内中部偏北有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的高地,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皇台",应为当时宫殿区;故城的西南部,发现许多处陶窑遗址、制陶工具和大量的陶制器物残片,可能为当时的制陶手工业中心;故城的东北角,地形高低悬殊,多为黄土断崖,其上分布有许多土冢。

城墙构造

邾国故城的城墙有土筑,有石砌,夯层坚硬,层次分明, 城墙一般残高3-4米,最高处约7米。墙基宽20-30米,夯层结实,层次分明,厚8-12厘米,夯窝分布均匀,直径4-6厘米。城南部墙体沿廓山山顶而筑,呈斜坡状或台阶状,上部为用土夯筑,下部为石砌墙基,城墙残高1-2米,墙基宽3-4米,没有明显的夯层。

文物遗存

文物工作者曾在故城内进行文物调查、考古发掘以及当地村民进行工农业生产中陆续出土和发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物,数量达400余件。时代从春秋至汉代,种类包括铜礼器、铜兵器、陶器、铁器、印玺等。 铜礼器中有盘、鼎、豆、盆、舟、匮等;铜兵器中有剑、戈、戟、矢镞、弩机等;铁器中有锄、犁、凿、铲、锛等;陶器有陶鬲、陶罐、陶豆、陶盆、陶瓮等。另有重要文物,如秦诏文陶量、东周至秦汉时期陶文等。 其中,陶文多达3000多件,它们有的刻于盆、罐口沿和肩外侧,有的刻于豆柄中部和器座上。

2017年3月至7月,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的考古队对宫殿区的"皇台"展开了发掘,出土遗迹包括灰坑270余个、沟渠10条、水井4眼,还有房址、窑炉等。出土大批遗物,其中陶器有鬲、盂、豆、罐、盆、瓦、瓦当、砖等,铜器有新莽铜器8件,以及钱币、印章等。遗存的年代多数属于春秋、战国、汉代,另有少量北朝至隋唐时期遗存。

文物价值

研究价值

邾国故城发现的多件带有陶文、规格等差的陶量,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官方陶量,为研究东周时期的量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陶量上的各类陶文,在古文字发展演变史和邾国发展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邾国故城的8件新莽铜器是首次科学发掘出土,也是一次性集中出土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汉代度量衡器。 这批铜器制作精良,保存较完好,铭文字数多,透露的历史信息丰富而重要。货版的文字虽然只有7字,但列出了政府颁布的五种货币种类和价值差别,也与《汉书》的相关记载相符合,也是新莽王朝颁行的官器。这为研究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并实行货币和度量衡制度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中国度量衡发展史等问题,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此外,这批铜器出自邾国故城遗址的宫殿区"皇台"之上,证明"皇台"范围应存在汉代官署区,这对研究遗址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

邾国故城是保存较好的东周古城之一,其建筑形式具有战略防御的特点,为研究东周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该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面积较大,延续时间较长,出土文物丰富,在山东境内古国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也具有重要的价值。[1]

保护措施

1977年,邾国故城遗址被山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1年以来, 邾国故城的保护利用项目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纳入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项目名单,同时先后拨付专项补助资金8408万元用于城墙保护、考古发掘、环境整治、展示规划编制等各个子项目建设。

2013年,邾国故城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

截至2018年7月,邾国故城西城墙本体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历史文化

邾分三国

邾国是子爵国,是周代著名的东方古国之一,邾武公夷父颜之时,因有功于周,周王室封其子友父于郳,史称小邾。周宣王时,夷父颜因故被诛,宣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公元前782年,叔术让国于夷父颜之子夏父,自己移居于滥(今山东滕州东南),建立滥国。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邾子卜迁

邾又作邹,亦称邾娄,传为上古颛顼后裔曹挟在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一带建立起来的古国。本都于邾,即今曲阜东南陬村。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峄)。尽管行卜者谓"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还是将国都迁到了峄山之阳。故峄山又有邾(邹)峄山之名。邾国故城建在山南,秦汉间于此置驺县,晋以后改为邹县。

相关视频

邾国故城-邾国文化-朱家人社区 zhujiaren.com

家乡|走近三千年历史的枣庄山亭小邾国故城遗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