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滨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邵滨孙 | |
---|---|
上海沪剧院原副院长 | |
出生 |
1919年 江苏太仓 |
逝世 | 2007年8月4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邵念慈 |
职业 | 表演艺术家 |
知名作品 | 《叛逆女性》、《骆驼祥子》、《大雷雨》等 |
邵滨孙,原名念兹,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1] ,唱腔自成一派。先后主演过《叛逆女性》、《骆驼祥子》和《大雷雨》等西装旗袍戏,又在《罗汉钱》、《白毛女》等沪剧现代戏中扮演重要角色,塑造了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异的艺术形象。曾荣获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状、华东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
目录
人物生平
邵滨孙、原名念兹(1919--2007.8.4)江苏太仓人。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上海市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沪剧院原副院长、艺术顾问,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2007年8月4日上午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8岁。1935年在上海拜师学艺。后在文滨剧团当演员。1946年任中世沪剧团团长。建国后,历任上海上民沪剧团演员、团长,上海沪剧院副院长,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唱腔自成一派。
人物改名
邵滨孙幼年丧母,做裁缝的父亲给他取名邵念慈。小念慈小学毕业后迫于生计,到一家成衣铺当学徒,当时大家都叫他小裁缝。可是小裁缝喜欢唱戏,无论脚踏缝纫机,还是手拿铁熨斗,嘴里总不忘哼几句"西皮流水",唱一段隔晚才看过的戏词。1936年,17岁的小念慈正式拜申曲名家筱文滨为师,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因为他的老师筱文滨曾拜邵文滨为师,算起来他是邵文滨的徒孙辈,所以小念慈在学艺初露头角后改名为如今的邵滨孙。有趣的是,在"文革"中,艺术家还将自己的名字故意错写成邵滨荪,表示自己被埋在了草里。
拜师学艺
邵滨孙成名很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努力唱出自己的特点。一段"唐寿哭少爷"化文派唱腔为童生腔,受到了观众欢迎。第一部申曲电影《贤惠夫妻》的男主角使他声誉鹊起。为了丰富申曲的表现手段,他广采博取,向话剧、电影学习,自编自导自演了《秋海棠》等一大批时装新剧,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沪剧西装旗袍戏演出的一面旗帜。
1943年,他在麒派老生高百岁介绍下,举行了向周信芳拜师仪式,成为申曲界唯一的麒门弟子。他从京剧艺术中吸取营养,改变了申曲过去重唱不重演的习惯,形成了邵派艺术唱做并重、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
他走时很安详"邵老师是沪剧界泰斗级的人物,从艺70多年,一直受到沪剧界各方人士的称赞。他为人乐观,热心帮助年轻人成长,88高龄的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因为他的愿望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2004年,他的70周年回顾演出也很成功,相信邵滨孙老师走时是了无遗憾的。"
人物职位
上海市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原副院长、艺术顾问。
活动年表
2006年6月1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五日:六代沪剧演员录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晚会
为庆祝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六代沪剧名家在上海电视台高清演播室录制了一台"同唱一台戏"的庆祝晚会。此次演出是上海沪剧界的一次难得的盛会。沪剧老艺术家代表邵滨孙、杨飞飞、王盘声悉数到场。中青年演员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孙徐春、陈苏萍、华雯等献上了诸多沪剧经典。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京剧演员张达发、越剧演员王志萍、淮剧演员梁伟平也客串了一把沪剧。与沪剧一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丝竹和锣鼓书的艺术家们也参加了现场展示。
人物轶事
四上银幕
1938年,沪剧《贤慧媳妇》在大世界屋顶花园演出。这是筱文滨"文月社"最受欢迎的新戏,久演不衰。这个戏还引起了电影界的重视,决定拍成电影戏曲片:筱月珍饰恶婆婆、杨月英饰好媳妇、凌爱珍饰恶媳妇、筱文滨和邵滨孙分饰大儿子和小儿子。导演岳枫对邵滨孙十分器重。南京路巨幅电影广告上的主体人物就是他穿西装的全身照,引人注目。影片在新光剧场放映时十分轰动。初上银幕的邵滨孙立即名声大震,俨然成了电影明星。
此后,他主演的沪剧《恨海难填》由导演郑亦秋搬上银幕,再次受到戏迷欢迎、增加了知名度。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沪剧团创排《罗汉钱》,丁是娥、筱爱琴、石筱英等主演,邵滨孙饰李小晚。1952年首演后成为剧院保留剧目。不久该戏又拍成电影,他改饰村长,在全国放映后影响深远。
国庆十周年时,沪剧《星星之火》作为献礼剧目一炮打响,也被拍成了电影。邵滨孙饰戏中的工人运动领袖刘大哥。他那铿锵悦耳的唱腔和正气凛然的英勇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邵滨孙四上银幕,为沪剧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沪剧与电影的缘份很深。他曾编、导、演过的100多部剧目中,有不少是根据电影故事片改编的,有的已成为沪剧保留剧目。
主动让台
"文革"后,邵滨孙等一批老艺术家获得了重上舞台的机会,主演的戏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可是就在自己演出最红火的时候,邵滨孙以宽广的胸怀主动提出要为中青年演员让台。打这以后,他不再在戏里扮演主角,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扶植青年演员马莉莉身上。在排练新戏《张志新之死》时,他全力支持马莉莉挑大梁演张志新,自己则配演一个只有一两段戏的检察官鲁兵。在马莉莉主演的《少奶奶的扇子》里,他演配角吴八老爷。在《日出》里,马莉莉演主角陈白露,他配演资本家潘月亭。马莉莉成名之后,没有忘记邵老师对她的关心和支持。1992年她举行个人演唱会时特地请邵老师与曹可凡一起担任整台演出的节目主持人,对她的舞台艺术进行诠释评说。对当时的青年演员陈瑜,邵滨孙也关怀备至。在新戏《画女情》演出中,陈瑜演女主角方惠良,邵滨孙为她配戏演艺校校长。这个戏的成功成了陈瑜艺术腾飞的一个转折点。在白玉兰奖表演艺术研讨会上,陈瑜多次提到邵老师对她的教诲和帮助。
在帮助扶植的青年演员中,邵滨孙花心血最多的要算茅善玉。他以一个老演员的敏感,很早就觉得这个小姑娘悟性高、音色好,在艺术上会有大的发展。
1981年剧团开排《一个明星的遭遇》,编导主张起用年仅19岁的茅善玉来演周璇。有些人担心茅善玉年纪太小,对旧社会缺乏了解,万一演不好,整台戏就砸锅了。邵滨孙却积极支持让茅善玉挑大梁,他说:"谁都有第一次,决不能因噎废食。"邵滨孙不仅亲自出场,为茅善玉配戏演剧中大老板顾仲昆,而且自告奋勇,为茅善玉作表演上的辅导。
在这个戏即将上演时,有人来告诉茅善玉,在演员名单里,她排在最前面,字也写得最大,邵滨孙却排在她后面。茅善玉听了后怎么也不敢相信。直到戏上演后,她亲眼看到海报上邵老师的名字确实排在她后面,此刻,她激动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她为邵老师宽阔的胸襟所感动。
主要作品
邵滨孙1936年投师从艺以来,先后主演了《叛逆女性》、《秋海棠》、《骆驼祥子》和《大雷雨》等西装旗袍戏,又在《罗汉钱》、《白毛女》、《金黛莱》、《母亲》、《战士在故乡》、《星星之火》、《巧遇记》、《芦荡火种》等沪剧现代戏中扮演重要角色,生动地塑造了刘大哥、刁德一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异的艺术形象。他在《庵堂相会》、《杨乃武与小白菜》和《雷雨》等沪剧传统剧目中的表演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他曾荣获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状、华东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