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那年巫山叶红时(周子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那年巫山叶红时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那年巫山叶红时》中国当代作家周子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那年巫山叶红时

壁立于神女峰,执着地守望,看江流千古,演绎吟哦。不弃不离,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一份信念存于心中:任世事沧桑,终是英雄的寰宇。 ——周勇《江山红叶》

枫叶树红了几片,摇曳在我家的阳台。

市文联的王超伯伯发来微信:“小周,有空把巫山初中一九七一四班拍个照片传给我,谢谢!”

进入巫山高中,在教学楼内,我仔细端详着一个个学长学姐的名字,拍了张校友墙上的图片,便传给了王伯伯,王伯伯回复了个可爱谢谢的表情包,我便熄灭屏幕,站在巫中教学楼上,两岸起了白,校内的黄栌树抖落了初夏的败叶。

那年隆冬、白雪皑皑、霜叶红透,爷爷终含笑离开了巫山,收拾遗物时,一封泛黄的信件夹着一枚红叶出现在我眼前,爷爷写道:

“我世居巫山县巫峡镇十字街头,现如今生我、养我、我最初参加革命为之战斗过的土地已长眠于大江之下,有时看着静静的湖面,往往忆起当年刚参加革命工作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俱往矣,60多年过去了,我一生从事粮食工作近40个年头,我最初踏上革命之路,就与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巫山解放。解放后的第一任县长是赵景,县委书记是张增。当时我家庭贫苦,正好县政府充实革命队伍,巩固巫山新政权,招录地方干部,当时有100多人报名,录取了100多人。

录取后,我们在老县城巫中集中学习了半个月,就分配到县里面各地工作,我当时分到县委负责后勤工作,接王佩甫的手,我接手后,也没给我交付什么东西,县里面当时既无钱也无粮。我记得我接手不久,有一天下午两点多钟,卢祖政(原巫山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父亲是老地下党员,当时病了,从福田抬了出来,当时县里面考虑,为了方便治病,准备任命他为巫山人民医院院长,但是将他抬到县委礼堂,张增看到人不行了,就让我喊他家里面的人去帮忙,县里面在当时也没有办法。我在县委负责后勤,三个月后,县委县政府将我们招的这批干部,全部分配到各区乡去征粮,我被分配到大溪乡筹集转运粮食,保证巫山县城人民的口粮供应。

我当时与丁庆元一路,背着铺盖卷走了90多里的山路,赶到大溪,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当时大庙,大溪刚刚发生过土匪暴动,区长韩天月被杀,到了大溪后,大溪乡指导员冯光柏就去给我们找了一间地势较高的房子居住,冯光柏手中有一支步枪,我们三个人就住在一起。那时,大溪住了一个排的解放军,住在大溪炮洞里,洞里有一部手摇电话,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100多米远,我们有情况需要和县委县政府汇报,就到洞里去打电话联系

当时,粮食主要依靠大溪的农民肩挑30多里山路运送,我在组织过程中,向县城运送粮食工具主要依赖当时的木船(大溪船舶社),一条船可以运4吨多大米,一天一班向巫山老县城发4条船,最多一次发了8条船,由于当时长江沿岸土匪较多,每次都需要有人押送,我每次都是亲自跟船护送,确保粮食万无一失。

船到巫山,我又要立即赶回大溪,组织下次粮食筹集工作,经常是船到码头停靠后,船都没有吃的就往大溪走,经常在回大溪的路上,遭到国民党特务残兵的毒打。后来,我只好装成外地人,学着外地口音,遇到特务残兵就跟着他们顺路走,到了大溪后,想方设法离开,旧时,下川东地下工作很难,我常常怕这些残兵知道真相,被他们杀害。

在回大溪的路上,饿饭是经常的事,由于当时刚解放,一些老百姓不认识政府发放的粮食。我记得,一次回大溪的路上,赶到曲尺盘一个的村户人家,实在饿得不行了,我请曲尺乡亲给口吃的,可是,他的家中的确没有任何可以吃的粮食。我看到他家里墙角处有一把晒干的豌豆壳,乡亲煮了一碗豌豆壳,但卡得我无法下喉,我请乡亲给点盐,但家中一粒盐都找不到,他说家中有个水菜坛子,里面无菜只有水,他倒了一碗给我,里面全是蛆,我用一块布挡着蛆,将水过滤到碗里,下着豌豆壳吃了。吃完后,我给了乡亲半斤粮票,他根本就不认识那是什么,我说这可以换粮食,并叫他第二天来大溪乡找我,乡亲半信半疑收下了,他第二天在大溪乡找到了我,我按照政策给他兑换了半斤粮食,他对我很是感激

就这样,我在大溪给巫山县城筹集粮食,一直搞到了52年年底。后来,组织上安排我到万县去学习粮食储藏管理

经历解放,土改,三峡移民,我觉得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但我记得最清的是刚刚参加革命工作的那段岁月。总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

夜幕落下,我从神女大道走下,回到广东路家中,奶奶倚靠着窗台,她望着公路对面喃喃着:“顺秋十八暴,暴雨至便夏天走,想去大昌镇、福田镇、笃坪乡看看……”,白发奶奶摸着几颗巫山脆李感叹一声:“人老了,未来在你们身上。”

入伏时节,本是很少有红叶的,而不知名的红色叶片的树却一大丛一大丛在阳台上伸展……巫山县的那些熟悉的,陌生的面孔,竟然像那些年的飘飞红叶,牵动着淡淡的清凉,激励着后辈不断前行。[1]

作者简介

周子杰,巫山青年,供职于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