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基督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遵义市基督教堂乃由四个宗派联合组成。远在十九世纪末,基督教内地会美国牧师潘惠廉便到遵义租房传教;1903年于丁字口购地约2500平方米拟建教堂(现区政协大楼址);1916年开办小学历时约10余年;1919年建基督教“福音堂”。1932年,安息日会由华西联合会贵东区会执委会派传教士李德馨至遵义老城租房设堂传教;1948年于丰乐路建礼拜堂。1939年9月,中华圣公会由鄂湘教区传教士杨廷璋至遵义新东门租房传教,同时开办遵道小学;1948年在中华南路建的“马可堂”竣工使用。1946年,卫道会美国籍牧师卫格尔到遵义老城西门沟租房传教,并成立卫道会遵义分会,不久于法院街建成教堂。
历史沿革
遵义基督教有着积极支持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1935年红军两次进入遵义时,遵义基督徒以药物支援了红军;原内地会福音堂曾作过苏维埃银行营业厅,并为邓发、傅连章等领导同志提供住处。该会瑞士籍传教士薄复礼离开遵后,曾为红军翻译一张法文贵州省大地图、募集一万银元和一批药物,并于1936年向西方如实报道了红军;1988年,原红军首长肖克题词称赞薄复礼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在后来的电视片《长征纪实》中留下了珍影。
三自爱国运动发起后,遵义基督教也积极响应和支持,于1959年5月28日联合各宗派成立了遵义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并举行联合礼拜。文革期间,各教堂被迫关闭。改革开放后,1982年复堂。复堂后的遵义基督教,配合政府工作,1982年3月24日,为了支持政府修建政协大楼,让出丁字口“福音堂”;1993年10月16日,为了配合市政规划,让出中华南路“马可堂”黄金地段。1997年9月27日,遵义基督教迁至政府补偿的现遵义杨柳街“基督教堂”。
教堂现况
目前,遵义基督教堂有信徒2000余人,工作班子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和堂务委员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本届成员8人,牧师1人,副牧师1人,传道员1人。为加强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遵义基督教正着重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学习。除礼拜四外,每天均有新旧约查经聚会、要道学习、诗班团契等活动。
讲台事奉中,遵义基督教同工们比较重视圣经真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弘扬圣经中的爱国主义和伦理道德,强调基督徒离恶向善,作盐作光,做国家的好公民。遵义基督教也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曾为地震、泥石流、洪涝、雪凝等自然灾害,以及关顾孤残儿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火灾家庭、患病人士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约80万元,被区政府评为“扶贫济困”先进团体、“五好宗教”活动场所;2012年6月,被中国基督教两会评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团性先进团体,还获得贵州省省级优秀“和谐寺观教堂”荣誉称号。
未来,遵义基督教还将循着三自爱国道路,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参与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活动,为建设更加荣神益人的基督教会而努力奋斗。
神学
神学(theology),又称圣经学。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1],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5世纪左右,圣安东尼奥用圣经来补充他自己的元素论,进一步为神学奠定基础。到了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最早的神学院是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2]大多从这里毕业。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参考文献
- ↑ 《圣经》里面为上帝传福音的先知们全都没有读过神学院,新浪博客,2017-05-28
- ↑ 教你分清枢机主教、正权主教、助理主教和辅理主教,腾讯网,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