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西岸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岸镇位于广东省连州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2°36′--112°39′,北纬24°48′--24°49′。东北与该市的东陂镇相邻,东南与该市的保安镇相隔,西南与连南县的小龙林场相壤,西北与湖南省江华县的码市镇交界,北面与本市的丰阳镇相连。全镇面积211.03平方千米(2017年)。明清时期广东与连州方志记载,连州有延真观、元真观,而无玄贞观。民国《连县志》载:元真观,有二:一在县城南瓦窑冈;一在西岸乡第五保,又名合水观。至此,仍无法知道本文的玄贞观在何处?2014年3月29日,石、黄两人到西岸镇马带村的玄贞古观调查,发现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神像记》、嘉庆十年(1805)《云阁碑》及今人重修碑文等,知道此观早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同时,发现古碑文与清代邓云衢《重建玄贞观碑序》均与此观的地理环境十分相符,三者都供奉北帝为主神。因此,可定民国志的合水观(元真观)正是本文所述、今天的玄贞观。玄天真武——即玄武。本为北方七宿的总称,因以为北方之神。又,其统领水族,故兼水神。宋代《云麓漫钞》卷九:“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为真武……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以为北方之神,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又名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等,民间俗称“北帝”。在乡村田野,大凡水口,多见供奉道教民间水神北帝的庙宇。[1]
地理位置
辖冲口、河田、溪塘、东江、石兰、东村、西岸、马带、七村、奎池、三水、清水、石马、小带14个村委会。181个村民小组,人口47222人(2017年)。西岸镇于2003年合并清水镇,镇政府驻地西岸村,离连州市区约19公里。2008年,全镇生产总产值5890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594万元,工业总产值31314.1万元。
旅游资源
西岸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最高温度37℃。冬季最低温度-2℃,年平均气温19.2℃,冬天可见霜雪,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8天。年平均降雨量1800mm,雨期多在春、夏季。全镇地域广阔,既有典型的山区,又有半山区、丘陵地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资源,昼夜温差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西岸镇境内有2条河流,一条是发源于湖南省码市的清水河,一条发源于三水乡的东陂河;清水河流经三水、小带、清水、石马、冲口、河田、溪塘和马带后与东陂河交汇;东陂河流经东江、西岸、马带、七村后与清水河交汇,然后再流经奎池注入连州河,最后汇入北江、珠江,流入南海。矿产资源方面,有色金属有铅、锌、锰、铁矿等,且储量居全市首位,非金属矿产有磷矿、石膏矿产等。现有矿产开采及深加工企业如兴发、兴达、清水铅锌矿等5家矿产企业,年生产富锰渣、生铁等7万多吨,年产值2.1亿多元。旅游资源方面,有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诸如端午节划龙舟,春节唱春牛戏、舞马鹿戏,文胜古迹方面有石兰寨……历史上,大宋召兴二年夏闰四月岳飞大元帅由柱岭遣扎岳荣岭,这个地方就在石兰寨。许多旅游景点都是免费进出的。
交通和通信
西岸镇的交通非常方便,陆路S114线、X388线、X390线从本镇的通过,连州至湖南省江华县公路贯穿镇内南北,全镇14个村委会除奎池村尚未通水泥路外,其余13村委会均巳通了水泥路, 98%的自然村也通了公路,全镇公路里程达172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73.8公里。规划中的二广高速公路从西岸镇境内通过,并设计有出、入口各一个,此外,连州市在“十一五”规划中,规划改建、扩建、新建公路4条都在本镇通过,届时西岸镇的交通将四通八达,出入更加方便。全镇村村都通了有线电话,有移动、联通、电信通讯基站10多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镇各个村庄。
农业方面
农业方面,全镇耕地面积47300亩,其中水田面积38000亩,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实现种植已获认证的无公害蔬菜6000亩,种烟基地两个255亩;建成6个连片30亩以上的优质水果场;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反季节蔬菜。年出栏瘦肉型猪8000头,基本形成养猪产业化;年家禽出栏154000只。全镇林地面积229266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6420.5亩。
文教卫生方面
文教卫生方面,西岸镇现有2间卫生院,卫生所14间,全镇有3间中学,在校学生约1320人;小学12间,在校学生约2050人。
民间文化
西岸不但历史比较久远,而且文化底蕴也比较深厚,在文物、民俗文化、古村落方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有较高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
文物方面
- 五拱石桥:五拱石桥是西岸的古建筑物的代表和象征,它始建于干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桥全长68米,宽5.6米。它以长方形石墩为柱基,用著名的西岸大理条石砌成五个半圆拱桥,虽经历了几个世纪现仍横跨一河两岸。1958年由人行的石梯级桥面铺成通车的沙石桥面,1998年混凝土加固加宽桥面,近年因不堪重车碾压使桥面产生裂逢,2004年冬连州市公路局拨款重修,进行加固加宽。
- 官埠渡口:它位于连州市西岸镇奎池村委会的官埠村边。原渡口占地面积有500-800平方米,现被当地群众垦为耕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较重要,既是连州、连南通往连山县太保镇的航道,又是当时官员上下的主要驿站,同时还是西岸河两岸村民往来的唯一渡口。在渡口的东岸,有一个物资贸易市场,叫石古镇;在渡口西岸立有一块石碑。石碑内容大意:通告两岸村民严禁进入小龙山盗砍竹木,如有违者,将受到官府的法办。立碑人是连山警察第四所所长石有济,警长成邦彦,立碑时间中华民国五年。据考证:官埠村原属连山警察第四所管辖,石鼓镇村则为连州管辖。
- 唐氏宗祠:唐氏宗祠位于连州市西岸镇马带村中,它始建于大清乾隆申年,至今200多年。唐氏宗祠属砖木亭阁结构,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宗祠长约50米,宽约2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而建。唐氏宗祠大门两侧,各竖有一个石鼓石麒鳞,从大门进到的第一个厅是“簪缨世杰”厅。这个厅的面积约有50多平方米。厅后有木板屏帐,屏帐的中间开有一个门,屏帐的两侧开有两个小门。据说,中门一般人不能从此通过,只有官员来到才将这个中门打开,并让官员从这个中门通过,其他人员从两侧的小门通过。出了“簪缨世杰”厅是一个空坪,从空坪中的石阶拾级而上,进入的就是“金马世第”厅。这个厅面积最大,约有150平方米,厅前的两侧各建有一排厢房,用于作厨房和堆放财物。从“金马世第”厅后门出去,也是一个空坪,再从空坪中的石阶拾级而上,来到的便是“直上云衢”厅,在厅后的中间设有北宋双进士神台一座,为唐氏主要祭祀场所。
- 西岸古炮楼:古炮楼位于西岸村委会黄街巷村的西北面(即原国民党伪政府所驻地),建于民国初年(约1927年),占地面积16平方米(长×宽=4×4),高28米,共有5层,属于青砖杉木结构。它曾是原国民党第五区乡公所的暸望楼,现四周尚存有清未建筑群的残垣断壁,长1-2米不等,还有用西岸大青石块砌成的城墙。古炮楼由于年久失修,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有待维修。
- 林下长安亭:林下长安亭位于凤岭与龟蛇岭交接处,是连州通往清水、湖南省江华等地的必经之路。此亭建于大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高约5米,呈长方形,南北座向两头通,属石木结构。亭中有3个门,石墙上有2个直径约60厘米的圆孔,在南北向的两个石门上方分别浮雕“长安亭”的字样,亭的四角有石雕飞檐。
- 马带古戏台:坐落于马带唐氏宗祠大门对面处,台宽5.2米,深度11.2米,台高1.2米,重檐歇山顶,6柱穿斗式梁架结构,通高6.2米,是砖木构筑的斗形楼台,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台中屏帐书有“永乐盛世”四字,两侧书有“永乐欣萃荟喜有笙雅韵,盛世庆无疆常用钟鼓和声”对联一副。戏台落款“大清光绪三十四年甲顺仲秋月吉日重修(1908年),列为市级建筑重点保护文物。
- 灵山古观位于西岸村东石山脚,距村500米。它始建于1646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整个灵山古观分为四大厅、两个天井。第一大厅前大门左、右两侧分别立有木雕身高三公尺、手持空海珠、脚下有神龙相伴的唐代武将秦叔宝神像和手持罡鞭,脚下有天狗相伴的唐代武将尉迟恭神像,此厅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第二大厅为会客厅,可供500多人用餐,后门的周围吊有数十盏孔明灯,城墙顶端绘有山、水、人物等图案,甚为美观迷人。第三大厅为多神像厅,上方正中设有特大北帝公(祖师)神像一樽,他右手持宝剑一支,脚踏龟、蛇两物,大厅两侧安放六樽神像:一是右手持铁锤,左手持斧头的雷震子雷神;二是手持闪电镜的电母娘;三是手持风调雨顺牌的和光神;四是手持罡鞭的扬戬;五是手持八挂图的周公旦;六是手持剪刀、木尺和青铜镜的桃花姑姑。第四大厅正中为观音楼,上方安放金装塑身大慈大悲观音神像1樽,侧面安放韦驮神像1樽,他手持砌刀和鲁班尺。整个灵山古观,威严壮观,香烟袅袅,灵气隐现,信徒众多。门前可容1000多人看唱戏的大空坪,门对面建有古戏台一座。古观因年久失修,巳倒塌多年,现为废墟。
民俗文化方面
赛龙舟每年的五月端阳节,西岸河两岸的村民都要进行龙舟比赛。一般端午节前几天龙舟就开始下水,这几天允许各地游客上船游玩。端午节当天赛龙舟分两段进行。上午9时至12时称为“游龙舟”。两村各自将本村供奉的神像置于龙舟之首,以罗伞盖之,还把村中长老及有身份之人请上龙舟。龙舟在“八音鼓乐”的伴奏中,于河中缓缓飘游,称之为“游龙舟”。12时以后才称之为“赛龙舟”。两村共有龙舟六只,分别有红龙、黄龙、肉龙(粉红色)、白龙、乌龙、还有一条龙头高翘,酷似昂首吐气的毒龙‘饭铲头”,西岸人称之为“扁颈”。每条龙舟有20多名年青水手身穿各色背心短裤、很是威风,以鞭炮为号。一声炮响,鼓声擂动,水手们一声呐喊,有力的双手挥动木浆,水花四射,龙舟有如脱弦之箭,在河中飞驶。两岸观众如云,人头涌动,鞭炮声,喝彩声,响彻云霄,与龙舟上水手们的呐喊声相互呼应,岸上河中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2]
舞马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马鹿,西岸镇东田坪村,流传着一种民间舞蹈:“舞马鹿”。对于马鹿,当地人解释:“这种动物头似马,身似驴,长着牛腿,而一对角则是鹿角,所以叫马鹿。它是半仙,生活在密密的森林里,能给人带来福寿和吉祥。”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艺人依据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想象,将几种动物的特征集于一身,创造出民间舞蹈“舞马鹿”。“舞马鹿”表演分“跟踪”、“扑鹿”、“驯鹿”三个情节展开。开场时,由四名艺人扮演的两只马鹿,在林中奔跑、跳跃,它们来到泉水边,互相擦背、嬉戏,调皮可爱。忽然,马鹿警觉地仰起头,原来猎人跟踪而至。猎人发现了马鹿,抛出绳套捕捉,但都被马鹿机灵地躲闪开了。在激扬、高亢的乐曲声中,马鹿浑身透亮,神采飞扬,猎人被它迷住了,随即采摘灵芝和鲜花,分别送给两只马鹿,于是马鹿化敌为友,全剧在猎人和马鹿共同欢舞中结束。人们看到的“舞马鹿”,其舞蹈动作是在粤北采茶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新而成的,风趣幽默,很有特色。猎人的矫健潇洒,马鹿的敏捷可爱,都得到生动的体现。特别是马鹿的表演,十分生动,给人美感,整个舞蹈充满了生活气息。在近几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期间,东田坪马鹿队演出了多场,受到中央文化部、省市领导和许多国际友人、华侨,港澳同胞,以及各界人士高度赞赏。
据游客网友介绍说,连州市以及西岸镇当地的古村落都是不收门票的。
建筑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 宋代隐逸进士、清代济世名医的居所——冲口。主要有双桂坊、陈氏宗祠、进士亭、崇德坊、老屋古街等。
- 双桂坊: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0年),冲口村里陈氏家族一对亲兄弟,陈铨、陈铸二人上京殿试,兄弟俩同登进士第,一时传为佳话。为显示荣耀,村里将陈氏兄弟的住地誉为“双桂坊”。
- 进士亭:为纪念陈氏兄弟双进士而建。“进士亭”为木瓦结构的建筑,重檐歇山顶,16柱穿斗式梁架结构。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5年)。
- 崇德坊:清代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秋天,连州发生了一场大瘟疫。陈廷佐以他高明的医术,治好了许多患者。来冲口投医求药的人络绎不绝。陈廷佐以精谌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了人们的口碑,实现了他济世救人的远大抱负。州府赐陈廷佐住所为崇德坊。
- 岳家军故垒——石兰寨。主要有古门楼、古民宅、岳家军故垒。“积元首著”门楼:石兰寨黄氏门楼上的石匾额“积元首著”是为纪念石兰寨黄氏开山祖黄积元而立。门楼上悬挂的清代古匾为“咸丰九年,旨赏顶戴蓝翎,六品即补把总黄国俊”立。据史载咸丰九年至十二年太平军曾占据连州,石兰寨黄氏的第九代孙黄国俊就是在那时,跟随在湘军张运兰麾下,以军功荣获了“旨赏顶戴蓝翎”而且还被提升为“六品即补把总”。“兰桂里”门楼:“兰桂里”居住的是杜氏家族。门楼上悬挂着“进士匾”是石兰寨杜氏族人杜坤在清代嘉庆丁丑(1817年)科会试中,中了第二百二十名进士而立。“兰桂里”门楼:“兰桂里”居住的是杜氏家族。门楼上悬挂着“进士匾”是石兰寨杜氏族人杜坤在清代嘉庆丁丑(1817年)科会试中,中了第二百二十名进士而立。2010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迁徙》摄制组到连州西岸镇石兰古寨采风。据悉,《大迁徙》是一部介绍历代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大型纪录片,时间跨度由先秦到清末,摄制组跟随当年客家人南迁足迹,辗转我国多个省份。该组沈导演告诉记者,由于客家人南迁受历代战争影响,连州西岸镇石兰古寨是西进广西贺州的交通要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岳家军曾驻扎此地,把守要冲。因此,该组把西岸选为重要拍摄点之一。岳家军故垒:三道石垒的寨墙依山起势,逶迤蜿蜒。寨墙上还砌有箭垛和掩体,窄 窄的寨门坎上还有圆圆的栅栏洞,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顶有巨大的山石,这就是《宋史·岳飞传》记载的,当年岳家军连州剿曹成的点将台。巨石上留下的三个圆洞,就是岳家军固定“帅”字旗杆用的。
当地方言以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蛮声(西岸声或西岸话)”为主,有些村落(如过水塘、麦田)也讲“四会话”,还有些村落讲广东话(白话、广州话)、客家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