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辛冬妹 庄稼与杂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庄稼与杂草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庄稼与杂草》中国当代作家辛冬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庄稼与杂草

我出生在农村,干过农活,吃着五谷,与庄稼打了很多年交道。

在农村,庄稼是农民一年的依靠,没有庄稼,生活就失去了来源。因此,庄稼在农民的心里就是生命的符号。

要让庄稼有好收成,就不能不给庄稼除杂草。杂草与庄稼相生相克,这是自然界不变的定律。

从懂事开始,我与庄稼打交道就是每天必须做的事。稻田里拔草,庄稼地里除草,一年四季,好像最重要的事就是除草。那时就想,有没有不让人去除杂草的办法,只让庄稼存活,不让杂草存在?那时的想,是真正的空想,瞎想,因为每个人每天每年,吃不饱,穿不暖,谁还管怎么更好地除杂草,只有靠人工,一遍又一遍除杂草,保庄稼。童年的生活时光中,我对杂草几乎有一种恐惧。

最近读一篇文章,读到这样的句子:欲除杂草,先种庄稼。

这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给学生们的命题。学生们在除杂草的问题上纠结,找不到最有效的最科学的方法。苏格拉底用庄稼与杂草这个参照物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的确是一个既充满哲思又极具生活趣味的命题,给人颇多启示。

什么让我们常常对生活中的智慧熟视无睹呢?对许许多多的现代人来说,生活中对庄稼与杂草这样的命题是没有现实参照的。越来越多的人们耕作过程中对机械和制剂的依赖,使得庄稼与杂草相生相克的关系失去平衡,甚至庄稼地里只能看到庄稼,看不到杂草。这种自然生态链的打破,导致了耕地生态环境的改变,衍生出许多有悖自然规律的植物现象。

有一次,我到一个小山村采访,见到一位曾在大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把家乡荒芜的田地租下来,栽种紫皮大蒜和黑稻。无论是大蒜地还是黑稻田,与庄稼共生的是除不尽的杂草。请来务工的农民,大部分时间是人工除杂草。花钱请人除杂草,这个年轻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家人不支持,旁人不理解。不过,年轻人还是坚持人工除杂草,还是坚持让庄稼在杂草共生的环境中生长。

到了收获的时候,山里人才发现,这种从杂草中成熟的大蒜和稻米,进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价格涨了10多倍,而且供不应求。

我为这个年轻人对庄稼与杂草关系的思考点赞。

回归自然的本真,是许多人的一种憧憬。我多么希望,在我们丰富的自然界,既可以看到拔节向上的杂草,也可以看到长势健壮的庄稼。[1]

作者简介

辛冬妹|,1965年生于江西万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