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轮作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轮作技术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技术,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耕层土壤干旱现象十分明显,引起苜蓿生长逐渐趋缓,产草量持续下降,最终出现严重的苜蓿草地退化现象;同时,苜蓿[1]再生速度、分枝数、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整体上也随着年限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而杂草、病虫害等为害呈严重趋势。因此,苜蓿利用一定年限后需要进行翻耕轮作,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技术名称

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由于苜蓿具有自毒性,翻耕后直接种植苜蓿往往得不到健康的苜蓿草地,需要与禾本科作物进行1-2年的轮作,再种植苜蓿,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消除苜蓿地的自毒物质,补充土壤水分亏缺,而且也能够明显提高接茬禾本科作物的产量,减少氮肥投入。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本技术是在苜蓿生长利用5~6年后翻压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1~2年,然后再种植苜蓿。按照该程序进行苜蓿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轮种。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6~7年周期内单位面积总纯收益高出常规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70%左右,同时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

1、紫花苜蓿翻耕

与冬小麦接茬轮种时,旱地在冬小麦播种前至少2个月进行翻耕,水浇地在冬小麦播种前至少2周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

2、苜蓿翻耕过程土壤处理

翻耕过程每亩施用20~25kg毒土(75%辛硫磷以1:2000的比例拌成),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水浇地翻耕时采取翻耕后灌水(每亩灌水40~50方),再施入适量石灰(每亩4~5公斤)。旱地翻耕要注意保墒、深埋、严埋,使苜蓿残体全部被土覆盖紧实。

3、再生紫花苜蓿处理

冬小麦播种前,一般在再生紫花苜蓿苗期喷施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粉剂1500~2500倍液;同时结合冬小麦播种整地进行旋耕。

4、冬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

4.1 品种选择:翻耕苜蓿地早期土壤干旱明显,宜选择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

4.2 适期播种:翻耕苜蓿地土壤[2]肥力较高,冬小麦应较常规播种期推迟2~3天。

4.3 药剂拌种:需加强地下害虫防治,采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进行拌种。

4.4 底肥与追肥:底肥氮肥较冬小麦常规施肥量减施70%左右,磷肥增施50%左右,钾肥与冬小麦常规施肥量相同。追肥与冬小麦常规施肥量相同。

4.5 灌溉:如遇干旱,苗期需要补灌,每亩灌水量20~30方;冻水较冬小麦常规灌溉量增加30%左右。

5、夏玉米播种及田间管理

5.1 品种选择:在保证当季接茬苜蓿安全播种和玉米高产条件下,宜选择抗旱性强的中早熟夏玉米品种。

5.2适期播种:在保证当季接茬苜蓿安全播种的条件下,夏玉米应尽量适期早播。

5.3药剂拌种:需加强地下害虫防治,采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进行拌种。

5.4 底肥与追肥:底肥氮肥较夏玉米常规施肥量减施30%左右,磷肥增施30%左右,钾肥与夏玉米常规施肥量相同。追肥与夏玉米常规施肥相同。

5.5 灌溉:如遇持续干旱,玉米苗期需要进行补灌,每亩灌水量20~30方。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自该技术2017年颁布为河北省地方标准、201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以来,累计在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及周边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地示范应用50余万亩。根据示范区统计,苜蓿利用5年后轮作冬小麦、夏玉米,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小麦单产、夏玉米单产、单位面积总纯收益分别高出常规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36%、33%、96%左右;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单位面积总纯收益高出苜蓿连作模式40%左右。通过技术示范,不仅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土壤改良培肥和氮肥减施,为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模式支撑。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同时可供山西、陕西等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参考。

四、注意事项

1、多年苜蓿地土壤干旱明显,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时,旱地一般选择在8月中旬以前进行苜蓿翻压,以给冬小麦播种出苗创造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水浇地在播种冬小麦前2周左右翻压,保证苜蓿残茬部分腐烂分解,以利于小麦播种。

2、翻耕时要尽量彻底切断苜蓿根系,翻耕深度要掌握在30厘米以上。

3、旱地翻耕要注意保墒、深埋、严埋,使苜蓿残体全部被土覆盖紧实。

4、苜蓿翻耕时,要注意加用杀虫农药,以减少地老虎等害虫对后作物的危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