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车舝(诗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车舝(诗经)

【原文】

间关车之舝兮①,

思娈季女逝兮②。

匪饥匪渴,

德音来括③。

虽无好友,

式燕且喜④。

依彼平林⑤,

有集维鷮(6)。

辰彼硕女(7),

令德来教(8)。

式燕且誉,

好尔无射(9)。

虽无旨酒,

式饮庶几(10)。

虽无嘉肴,

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

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

析其柞薪(11)。

析其柞薪,

其叶湑兮(12)。

鲜我觏尔(13),

我心写兮(14)。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15)。

四牡排鲱鲱(16),

六辔如琴(17)。

觏尔新婚,

以慰我心。

【注释】

①间关:车轮的摩擦声。奎(xia):车轮轴头上的键。

②思娈:思慕美貌。季女:少女。

③德音:好消息。括:会面,见面。

④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燕同“宴”。

⑤依:茂密。平林:平地上的树林。(

6)鷮(jiao):野鸡。

(7)辰:时刻。这里指出嫁的时刻。硕女:长大了的女子。

(8)令德:好德行。

(9)射(yi):厌,厌恶。

(10)庶几:勉强可以。

(11)析:砍。柞(zuo):树名,栎树。

(12)婿;茂盛。

(13)鲜:善。觏:见到。

(14)写:同“泻”,除尽。

(15)景行:大路,大道。

(16)鲱鲱(fei):排列行走。

(17)辔(pei):马缰绳。

【译文】

车行起来间关响,

想那美女要出嫁。

不是饥饿也不渴,

盼望会面好消息。

虽无同好的朋友,

宴饮喜庆也欢乐。

那片茂密的平林,

林中野鸡来栖息。

女子长大要出嫁,

美德使我受教益。

宴饮相庆又赞誉,

爱你永远不厌弃。

虽然我没有美酒,

愿你也能喝几杯。

虽然我没有佳肴,

愿你也能吃几口。

虽无美德与你比,

也可歌吟舞一回。

登上高高那山岗,

砍下柞木当薪柴。

砍下样本当薪柴,

树叶茂盛多新鲜。

有幸我把你遇见,

我心忧愁全不见。

德如高山人景仰,

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

六根僵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

我心从此得安慰。

【读解】

新婚宴乐,夫妻同贺,虽无美酒佳肴,却有情意浓浓,且歌且舞。

庆贺什么?如今我们是先恋爱后结婚,到了结婚之时,至少双方都认为爱情已经成熟,已经到了收获季节,进入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共创幸福家庭的阶段。婚姻是爱情自然而然的。可是在古代,少有先恋爱后结婚之说。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即为男女双方定下了终身。

因此,新婚宴乐,既是爱情开始时的庆贺,又是二人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生活开始时的庆贺。这种具有双重意义的庆贺是我们今天无法体验的。两个人事先最多是认识,并无深入的了解和接触,是否情投意合,是否能彼此理解,是否在心理习惯和生活习惯上吻合一致,全都是未知数。以这个角度说,庆贺新婚,如同庆贺一个巨大的悬念从此开始逐渐演绎,结果将取决于两个人如何来编织二人世界的故事。

也许,古时的先结婚后恋爱比我们如今习惯了的恋爱婚姻方式更富有诗意和戏剧性。在长长的人生之旅中,一次次地磨合,一次次地解开谜底,一次次地向悬念靠拢。当然,这之中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别:今日我们是一夫一妻制,两人到了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离异,然后再重新寻找新伴侣;古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可以随便离异,但男方在走不下去之时,可以在不离异的同时寻找妾来作为弥补,发展新的关系,而女方就比较悲惨了。

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不可随意离婚的境况之中注意了德行的重要性。大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了:在婚姻的诸多因素之中,德行是维持婚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模样儿再漂亮,家中财富再多,手再巧灵,嘴再会说,总不及高尚的德行重要。因此,在新婚燕尔之时,是大有必要为德行干杯、歌舞的。 [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