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车臣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游戏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车臣战争

发生时间: 1994年、1999年

地点: 格罗兹尼

参战方: 俄罗斯 车臣武装

结果: 俄罗斯获胜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 。

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其他历史上发生在车臣地区的战争包括:13-14世纪蒙古入侵车臣;1817年至1864年间的高加索战争,为俄罗斯帝国对北高加索地区发动的战争;1940至1944年车臣叛乱。[1]

历史

沙俄时期

车臣共和国是现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穆斯林不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统称穆斯林)。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

18世纪80年代,车臣人在伊斯兰教的曼苏尔教长领导下发起针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揭开车臣人长达200余年反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篇章。曼苏尔是争取在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第一人,他的名字至今在车臣家喻户晓。高地人的斗争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曼苏尔指挥起义者战斗6年,1791年被捕,三年后牺牲在侵略者的监狱之中;但是北高加索人民没有停止战斗。

进入19世纪,耶尔马骡夫于1816~1827年担任俄国进犯高加索地区的军事长官,在他的任期内,俄军更加深入侵略车臣。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激起车臣及北高加索人的反抗。1818年耶尔马骡夫在给沙皇的奏折中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因为车臣人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中超过任何臣服的民众。"一般来说,1817年算作是"大高加索战争"的开始;到1828年,大高加索战争已经扩展至整个高加索,人们纷纷参加打击沙俄势力的圣战……1834年,穆斯林首领哈姆扎特殉难,沙米尔联合起北高加索部分地区的高地人,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随着1839年沙俄对高加索侵犯的升级,北高加索人民与强大的对手进行英勇不屈的战争……

1859年,车臣最后一个村庄威代诺沦陷,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于是车臣进入俄罗斯军事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者将车臣人从平地驱赶到丘陵与山地地区,随后又驱逐到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是其间车臣人仍然时有反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镇压、种族灭绝与种族驱逐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车臣人口大幅度减少。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此后,车臣与印古什人转入游击战,直到1917-1918年布尔什维克上台。

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

苏联时期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后,初期由于苏联忙于内乱,车臣也陷入无政府状态,其间车臣和印古什还经历过红、白匪军(即苏联红军、反政府的白军)的双重种族屠杀。尽管在乌尊·哈吉教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独立斗争,但是苏联还是在1919~1920年占领北高加索,不久又扩张到整个高加索。

1922年,苏联将车臣地区划成"车臣自治州",此后车臣迎来一个强权铁幕时代。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和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杀害。1934年,苏联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称"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到1937年,所有被冠以"公开反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无情打击,短短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进斯大林的监狱,而且几乎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1941年,苏联遭到德军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地区,以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因为仇恨斯大林的压迫,大部分车臣人乘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但随着苏德战争转入反攻阶段,车臣重新被苏军控制。对车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抓住了车臣人通敌(德国)的把柄,下令将将38.7万多车臣人强行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环境恶劣之地。那个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也从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消失了。流放前车臣人有近50万,在流放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死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直到1957年1月9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同时把很多捷列克河以北的俄罗斯人划入车臣,以减少车臣人所占比例)。经历13年流放的车臣幸存者陆续返回车臣,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与"再教育"。然而回归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车臣人,始终遭到政府的无端猜忌,在政治上处于二等人的地位。车臣(与印古什)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学校教学只能采用俄语,车臣语仅限于家庭内部使用。这样,继斯大林的种族灭绝之后,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文化压制和灭绝,直到苏联解体。而30余年的文化压制和灭绝,则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罗斯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产生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

戈、叶大斗法致使车臣独立

1991年在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激进民族独立运动组织"车臣全民族代表大会"全面取得车臣政权并使车臣已经实际独立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曾下令在车臣全境实施紧急状态,但却遭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反对,戈尔巴乔夫以此来报复当年叶利钦极力反对他采取同样行动的一箭之仇。而由此苏联克格勃与苏联军方也没有执行叶利钦的命令。除此之外,在苏共高层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着激烈的权斗,叶、戈二人还将车臣的独立视作自己权斗的筹码,甚至还将杜达耶夫当成自己的盟友,都通过各种手段支持车臣的分裂势力,都分别派出了自己的亲信与车臣分裂势力展开密谈并给予其帮助,以争取对自己的支持。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下令撤军,将70%以上的苏联军事装备都留给了车臣分裂武装。

爆发原因

车臣北高加索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一地区是苏联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储存最多的地方。这导致了俄罗斯政府与车臣政府及俄罗斯的寡头资本家都想要控制此地,以使自己得到丰厚的利益,从而就导致了俄罗斯与车臣各方为争夺这块肥田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和博弈。这是车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19世纪车臣被征服并入沙俄以来就一直是俄罗斯帝国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想要再度崛起也绝对离不开车臣,而车臣在苏联解体时独立后上至俄罗斯政府下到俄罗斯的普通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强烈,都想要收复车臣。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加索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控制车臣的诱人战利品,为此车臣民族政权与俄罗斯中央政府一直以来都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俄罗斯军方是车臣战争积极的推动者,因为在车臣独立的过程当中,俄军内部通过地下军火贸易向车臣民族武装输送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而大发横财,导致了军备的蒸发,害怕事情暴露也急需要一场战争来掩盖。

战争影响

1、加剧了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在出兵车臣问题上,一向支持叶利钦的"民主派"内部产生严重分歧,"民主派"一些头面人物成为总统和政府的反对派。

在对车臣动武问题上议会也与总统对立。俄罗斯议会两院大多数议员一直主张用政治与和平方式解决车臣问题,分别在1991年11月10日、1994年12月8日反对或不批准总统对车臣实行紧急状态的法令。1995年4月12日,国家杜马以286票的绝对多数通过禁止在车臣用兵的决议,次日俄罗斯议会上院也以97票的多数通过了反对对车臣动武的决议。1995年6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又因车臣危机问题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

军队内部对出兵车臣也发生尖锐矛盾。很多将领则持反对立场。陆军第一副司令员沃罗比约夫上将因反对出兵车臣毅然提出辞职。在第一次车臣军事行动中,持消极、反对态度的官兵为数很多。由此可见,俄军内部对车臣战争的矛盾和斗争激烈。

2、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

车臣战争俄罗斯领导人以车臣人闹民族独立、煽动民族分离、破坏俄联邦国家统一为理由出兵惩罚,但在许多小民族来看,这是大俄罗斯民族欺压谋求民族独立自主的少数民族,从而使他们回想起历史上沙皇军队征服弱小民族的情景,因此不仅同情弱小民族车臣人,而且公开反对和遣责俄军进犯车臣。事实表明,俄罗斯政府采取的出兵车臣行动并未达到以惩罚车臣人来告诫其他少数民族,维护各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的真正目的。相反,更加激起高加索地区少数民族反对大俄罗斯的不满情绪,引起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对大俄罗斯的高度戒备,从而使民族关系更加尖锐和复杂。

3、加深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1991年后,俄罗斯工农业生产持续大幅度下降,使经济处于深刻危机状态,俄军进攻车臣消耗了大量军费,使经济危机形势更加严重。从车臣逃亡的30多万难民需花费大量资金安置和救助,而重建变成废墟的格罗兹尼城市则需要5万亿卢布。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经济继续大幅度下滑,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卢布持续大幅度贬值。到1996年8月俄罗斯和车臣达成和平协议,俄罗斯政府在车臣战争中耗费的资金约为50-60亿美元(约合3万亿卢布),这对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基础条件最好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形势却是比较差的国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车臣战争的影响有关。

4、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

俄罗斯出兵车臣,首先给独联体其他国家带来阴影,因为它们担心有一天会因得罪大俄罗斯而遭到大军压境的灾难。一些国家的反对派认为发兵车臣暴露了"俄罗斯帝国的本性",反对本国政府与俄罗斯实行经济一体化。因此,除俄罗斯外,独联体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均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这也是对俄罗斯的戒备。

中东及西亚一些穆斯林国家普遍反对俄罗斯出兵车臣。

在车臣危机刚发生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这个"国内问题"表示沉默。但随着战火扩大,西方一些国家开始批评俄罗斯领导人"破坏民主"和"践踏人权",有些国家还对俄罗斯采取了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国际信誉受到严重损害。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京公开承认,对车臣出兵"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威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