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跑马溜溜的山上(李恩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跑马溜溜的山上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跑马溜溜的山上》中国当代作家李恩云的散文。

作品欣赏

跑马溜溜的山上

“跑马岗”是三国古战场,关云长骑马、遛马的地方。那是公元220年~280年间的事了,距离现在约1800年的历史。就是因为关云长在此遛马,就落得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跑马岗”。

这里,冈峦丘陵密布,水系发达。小车从当年关云长遛马的冈峦上行驶,近处、远处、蛮荒四野,目之所及的,到处都是大的、小的,星罗棋布,如明镜般的堰塘。这些堰塘小得不需使用船只渡过的,水浅得阳光能够直射堰底。

这是腊月天气,冻脚冻手。虽是有难得的冬阳,阳光中从车窗外吹过来的风,刺骨的寒。让人不禁一阵寒颤。

我们的车就像抓住巨龙的脊梁,在它脊背上下翻滚,起伏不断,连绵不绝一直向那丘陵的纵深前行,这里一丘松林,那里一丘黄栗树林,黄绿相间,远远望去就像僧人的衣着打扮——百衲衣。

路很窄,是土路。仅一辆车勉强才能通过,路两旁的树枝时不时地刷到车身,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们小心翼翼的如蜗牛般缓慢爬行在这高低不平、犬牙交错的“龙”的脊梁上,生怕巨龙龙颜不悦,而将我们的车摔下脊背,出现什么闪失,这可是一家人的性命都维系在这辆车上哦!

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亲家的家住地。

亲家听到车子的鸣笛声,急忙迎出屋外,我们小车一个左转打到了她偌大的稻场中央,停稳、打开车门,我们五六个人从车门钻出来。

“饭早炖熟了。菜当准备的也早就准备好了,只等你们一到,下锅开炒。你们都先进屋烤烤火,暖暖手脚,不要多大功夫,就可以开饭。”

我们一行人被迎进里屋,大家围坐在火炉旁边。火炉的炉膛红红的,屋内暖烘烘的,我们的手脚才找回了知觉,逐渐灵活自如起来。

真是如亲家说的那样,只一杯茶的功夫,饭、菜都已经把整个桌子铺得水泄不通。正当我们准备吃饭,亲家公听说我们来了,又从给别人家赶场做事家里赶回来,与我们打招呼:

“没有好招待,你们不要客套。饭要吃饱呢!”

“这满桌盛席啊!我们很随便,放心不会装秀气的。”

亲家公,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颊,岁月的沧桑,早已在他额角上刻满了皱纹。穿着上衣、下衣连体的塑料雨衣,说是在给旁边舅舅家帮忙赶场、清塘、捕鱼。

“好的呢,你去忙吧!”我说。

只见亲家公,大步流星走出了家门。

我们吃完饭,漱口停当。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时分,太阳偏西已达一竹竿远了。亲家母带着我们一起,到隔壁舅舅家去也帮忙赶赶场,因为山里人家青壮劳力都出远门打工,缺人手。

走不到半里路程,我们便来到了一排堰塘跟前。朝西望是堰塘,朝东望是堰塘,朝南、朝北仍然是堰塘。这里的农家住户,完全被这大小堰塘形成了包围之势。看那被夕阳辉映下的堰塘,如玻璃、如明镜,太阳、蓝天、白云、葱绿的松林、黑灰色的黄栗林倒映其间。构成了一幅壮美,勾人魂魄的水墨山水图画,看看这,陶醉;看看那陶醉。似乎在那烟波浩渺的东海龙宫畅游,游兴正浓,不知其所以。

近处,十多亩水面的堰塘中七八个汉子拉着一把黑色尼龙丝网一字儿摆开,从西头下水一直往东北方向使劲地拉着。

他们协同作战,完全是依靠手工操作来完成捕捞作业的所有工序,这体力劳动工作量十分繁重。但在大家手工作业过程中,为求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各种工序都要从喊号子来统一船员的行动,靠大家的一起呼喊、吆喝,来调节劳动情绪。劳动号子在进塘集体下网、捕鱼、入仓等劳动过程中传唱,又兼融入了跑马的方言,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语言特点、个性和文化价值。

[1]

作者简介

李恩云,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