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陵山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c/c9/%E8%B5%B5%E9%99%B5%E5%B1%B1%E9%81%97%E5%9D%80.jpeg)
赵陵山遗址位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赵陵山遗址于1984年被发现,1990年、1991年、1995年,南京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馆、昆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对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215平方米。赵陵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达9米, 上文化层依次有明清、宋元、商周时代遗存, 中层为良渚文化遗存 , 下层为崧泽文化遗存。共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人兽鸟透雕玉饰,工艺精湛,是良诸文化玉器中罕见的珍宝。
文物遗存
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2]。
随葬石器有规整、光滑的斧、钺、锛等。随葬陶器中有一批珍贵的彩陶和刻纹陶。随葬玉器有璧、琮、环、镯、管、锥形器、冠饰、串饰、坠饰等,皆以软玉精制而成,多达206件,其中125件出自同一良渚早期氏族显贵大墓。这批玉器中以神人鸟兽纹玉饰为代表的几件透雕玉饰,造型独特,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堪称良渚玉器瑰宝。方形玉琮及大石钺亦属罕见。
遗址位置
赵陵山遗址西北边是草鞋山遗址(在苏州市唯亭镇)和绰墩遗址(在昆山市巴城镇正仪北),西南边有张陵山遗址(在苏州市甪直镇)。
建筑布局
1990年发现的19座墓葬集中分布于土台西北隅坡下,南北呈三列,无墓坑、葬具,随葬品极少。人骨方向不一,大多身首异处、肢体残缺,有的手足被捆绑,经鉴定以青少年为主,尤以男性居多,显然是杀殉之牺牲品。如此集中、规模大、形式多样的集体杀殉现象,在良渚文化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
1991年发现的66座墓葬集中分布于土台中部偏西,大致可分三层,每层都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一般都有墓坑、葬具和随葬品。墓坑较浅,作长方形或梯形,葬具多为施有赭色涂料的独木棺。人骨架头向大多朝南,葬式多为仰身直肢。
保护措施
1992年,赵陵山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赵陵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赵陵山遗址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赵陵山遗址荣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新闻网, 2013-5-5
- ↑ 考古——赵陵山遗址,道客巴巴 , 20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