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艳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艳林
上海面塑第一人
原文名 Yanlin Zhao
出生 1941年
中国上海
国籍 中国
职业 面塑家
知名作品 《荷花舞》
《白蛇传》
《梁祝》
《金陵十二钗》

赵艳林,女,生于1941年,为"上海面人赵"第二代传人。 上海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上海面人赵)”的传承人。赵艳林的爱人陈恩华,象牙细刻艺术家,也是非遗传人。

话说面塑

面塑,有着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等多种别称,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一直被视为“不入流”的民间小玩意。“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捏面艺人走街串巷,卖个面人,为的是糊口饭吃。工具也简单,依据个人习惯自制的“拨子”、“滚子”,加上小剪刀、梳子、竹签、毛笔、搽手油,行当就齐全了。

走近人物

赵艳林是上海面塑第一人、“面人赵”赵阔明的长女。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赵阔明先生是上海面塑的一代宗师,他的精品作品,创造了东方型的面塑艺术的典范,代表着当代中国面塑艺术的最高成就。赵艳林女士从1959年起,就跟着父亲学艺,在父亲的精心培育和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40多年来,她在面塑领域早已堪称技艺精湛,功底深厚,已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父亲是人称"面人赵"的赵阔明[1],外祖父又是近代泥塑名家潘树华,两代人的熏陶加上自己的潜心钻研,使赵艳林手下的小小面人跨越时空,成为民间工艺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爱人陈恩华,象牙细刻艺术家,也是非遗传人。在上海,一个门洞里诞生出两位工艺大师,恐怕屈指可数。

赵艳林的儿子陈凯峰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在是四平中学的美术教师,如今是上海“面人赵”的第三代传人。

赵艳林在儿子的支持下,他们已在网上收了很多学生。大家学得很认真,积极性特别高。“捏面人就像玩橡皮泥,是成长的天性。‘面人赵’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赵艳林说。

人物故事

女承父业

赵艳林生于1941年,抗日战争年代里,面粉紧张,面塑更成"无米之炊",父亲赵阔明虽有一技之长,却不能养活全家。一家人曾在东北苦熬8年,挨饿受冻,历尽苦难、受尽欺辱,这些抗战年代苦难的记忆与父亲背着箱子走街串巷捏面人的形象紧连在一起。

赵艳林当年并不想学面塑,虽然有两代先人的家学,从小也爱看父亲捏面人。

是父亲的一再劝说最终感动了小艳林,继承了“面人赵”的衣钵。1959年,赵艳林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随赵阔明学艺,“揉面团、蒸面粉、煮面粉”成为日复一日的工作,也学国画、书法。她每天至少要花8小时练习,有空时还随着父亲去看戏做票友,因而进步极快。

赵阔明喜欢做大东西,面塑都是手掌大小,有北方人物的大气;到了赵艳林,不仅京剧和戏曲人物做得好,又受细刻启发,创造了微型面塑[2],“可以在核桃核里做台戏”。

三代传承

赵艳林的儿子陈凯峰7岁就开始做面塑、玩面人。他说,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受限于种种原因,很难觅到传人,自己是少见的“第三代”传承人。“现在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最大的年龄89岁,最小的也65岁了,许多非遗就断在第三代。”

在这个面塑家庭里,母亲赵艳林荷儿子陈凯峰,天天在一小团、一小团面粉中钻研。很多时候,他们母子各自手中在忙活着一个面人,谁也不干涉谁。“面人赵”的技艺就在这个家庭中悄无声息地传承着。

“‘面人赵’的最大特点是不保守。”从赵阔明到陈凯峰,祖孙三代加起来,在少年宫上了近60年的面塑课,海派面塑的传人里,总有“面人赵”的影子。而陈凯峰是北郊中学美术教师,不仅编写了三本《海派面塑》教材,还经常去其他学校、各种场合给孩子们讲解面塑知识,让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传承下去。

创新发展

赵阔明时期的面塑“九分面,一分化工材料”,当时往面粉中加蜂蜜、甘油以便防裂,加食盐用以杀菌,基本都是纯天然的防腐剂。但受限于面粉易腐的特性,如果要使保存时间更长,只能“七分化工材料、三分面”。

材料的创新是第一步。从赵艳林母亲开始,就专注研究面塑的出路。“若要和日本手办竞争,面塑的保存时间要够长,必须不腐、不烂、不霉、不裂。”赵艳林和陈凯峰一起跑了多家化工厂,耗费数不清的精力,研究面塑原材料的革新。

时至今日,“面人赵”的配方已研究至第四代,面塑作品可保存百年而不腐。

艺术成就

近50年来,赵艳林在面塑领域早已堪称技艺精湛,功底深厚。"神奇之手",是在旅法著名画家张充仁与中国动画鼻祖万籁鸣给赵艳林的题词中不约而同地赞词。

赵艳林曾先后应邀出访美国、法国、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地讲学献艺,并先后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和德克萨斯州州长及巴顿罗杰市等五个市市长亲自颁发的荣誉公民证书和金钥匙。

上世纪60年代起,赵艳林的面塑作品《荷花舞》、《白蛇传》、《梁祝》等就频频亮相各大工艺美术展览,作为礼品送往60多个国家。她曾为70多个国家的贵宾以及陈毅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表演绝活。

1981年赵艳林初出国门,到美国休斯敦参加传统民间节日。她的现场表演引来了狂热追捧,几乎每捏出一个面人都引来一阵欢呼。

1996年,赵艳林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1996年,赵艳林创作的微雕面塑作品《古时嫦娥思人间,今日台胞念故乡》被带到台湾赠予蒋纬国先生;另一件微雕面塑《寿星翁》则成了张学良将军的百岁贺寿礼。

2002年在上海召开的"亚行部长会议" 上,她为中外贵宾现场表演,结果面前排起长队,人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个精美的小面人。

话说作品

赵艳林捏制的古装仕女、戏剧人物、现代人物,个个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在赵艳林的代表作品中《金陵十二钗》有口皆碑。曹雪芹笔下的12位美女,各具姿态,富有神韵。近年来,在儿子的启发下,一个创作“海上十二钗”的念头油然而生。赵艳林说,由于近年来国产面粉“纯度”减低,致使在色彩和开裂上极难控制。于是在儿子和丈夫帮助下,家里成了化工实验室,研制新材料。因为做这“海上十二钗”,她希望至少30年不变色、不裂、不霉、不蛀。去年,他们首个作品问世,构思源于曹禺名作《日出》,陈白露成为其原型。一个坐在沙发上,悠然自得打着电话的海上名媛脱颖而出。“海上十二钗”继续创作中,海派面塑将再写新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