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赵佗 - 南越武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佗 - 南越武帝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赵佗

别称: 南越王

所处时代: 秦国→南越国→西汉

主要成就: 平定岭南,建立南越国

谥号; 南越武王、南越武帝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1]

人物生平

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年代并没有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有关记载推算而得。所以现今对南越国建国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公元前203年(参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网站),一说公元前204年(参见《南越国史》,张荣芳、黄淼章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平定岭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平定越地,经过四年努力,公元前214年,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

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南越称帝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由于他的暴政激起了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中原陷入战乱。接着就是刘邦项羽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倚山临海(古代珠江河面宽阔,称为海)是广州的山川地势。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广州的攻防要势。赵佗洞悉广州防御要领,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四关——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断绝4条新道——江西入广东南雄一路,湖南入广东连州一路,湖南入广西贺县一路和湖南入广西静江一路;构筑了捍卫番禺的三道防线:乐昌一仁化一南雄防线,英德一清远防线,石门要塞防线。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三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禺的。

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以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南越国的疆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广州市。

臣服汉朝

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决定不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

公元前195年,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

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并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汉越矛盾激化,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

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再次被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享年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历五代,共93年。

为政举措

赵佗对南越国的广大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并取得成功。

政治政策

在政治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

赵佗建立南越政权时,起初是以“中国人相辅”,“以其党为假守”,是用中原人来进行统治。但长此下去,会与当地的越人首领发生利害冲突,这对南越政权无疑地是一种威胁。 赵佗看到这种局势,注意到吸收当地有威望的越人首领到南越国的中央来参加政权管理。如越人首领吕嘉颇得岭南越人信服,赵佗就任用他为南越王国的丞相,直接参予处理王国大事,吕嘉的弟也被封为将军,吕嘉宗族中“为长吏者七十余人”。此外,南越王室还吸收了许多其他越人在军队和政权中担任官职。如归义侯郑严和田甲,驰义侯何遣,赵郎都稽,湘长侯桂林监居翁,瓯骆佐将黄同,嘹侯毕取,揭阳县令史定等,这些人都是见于《史记》或《汉书》中的身任南越国官职的越人。 除此之外,在越人部落强盛的地方,赵佗还采取分封越人首领为王的做法,让“诸雒将主民如故”,例如在交趾地区分封的西于王,就是如此。

军事政策

在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对号称“带甲百万有余”的军队实行有效指挥和控制。

经济政策

赵佗是中原先进耕作技术、打井灌溉技术和冶金、纺织技术的传播者、推广者。他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的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

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他还出动官兵助民凿井,修渠灌田,推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文化建设

赵佗在开发边疆、传播文明方面,是引导岭南百越部落从原始氏族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的文化先驱和伟大政治家。

在文化上,首先是汉文字的使用,《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出土文物发现不少汉字。百越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越舞和汉式舞。还有编钟、铜乐器和各式饰画、壁画等。

赵佗治理南越,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注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赡养老弱、废除群婚。还利用行政手段推广汉字和汉语,教育越人“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蛮夷渐见礼化“。迅速推动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政策

在民族政策上,赵佗实行“和辑百越” 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一个民族与一个民族通婚,是和睦民族关系、增进民族间友好感情的重要渠道。赵氏政权对这一条颇为重视。赵王室从自身做起,带头与越人通婚。例如明王赵婴齐就娶越女为妻,生子建德,封为高昌侯。丞相吕嘉连相三王,其宗族中“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弟宗室”,甚至还与远离番禺的苍梧王赵光联婚。因此,汉、越民间通婚就更加普遍了。南越政权能平安立国九十余年,想来汉、越通婚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个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汉、越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

岭南越人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与中原汉人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汉人歧视越人的不同习俗,就容易挫伤越族人民的民族感情。于是赵佗带头尊重和顺从越人风俗习惯,例如他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氏老”,还脱掉汉族的正统官服,采用越人的服饰。

从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说明,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