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趙州橋的傳說(周樂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走進趙州橋的傳說》是中國當代作家周樂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進趙州橋的傳說
兒時我經常聽到這樣一首歌謠:
「趙州石橋什麼人修?
玉石欄杆什麼人留?
什麼人騎驢橋上過?
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麼,依而呦。
趙州石橋魯班爺修,
玉石的欄杆聖人留。
張果老騎驢橋上過,
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歐,呀而呦。」
這首在中國河北民間口耳相傳、家喻戶曉的兒歌《小放牛》,唱的是咱河北省趙縣洨河之上聞名遐邇的「趙州橋」。
[[[連環畫]]描述得更為精彩,是我童年時代最愛的圖書之一。
傳說古代神奇工匠魯班週遊天下來到趙州,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上推車的、擔擔的,賣蔥的、賣蒜的,騎馬趕考的,鬧鬧嚷嚷、焦急地等待過河進城。而河中只有兩隻小船擺來擺去,半天過不了幾個人。人們焦急的神情引起了魯班的同情心,問道:「你們為什麼不在河上修座橋呢?」,大家說:「這河面寬,水深、浪急,誰敢修呀,恐怕打着燈籠也找不到這樣的能工巧匠!」。民眾的話深深觸動着魯班,他決定憑自己高超的技術為大家辦件好事,自己動手在河上建一座堅固美觀的石拱橋。魯班的善良和雄心壯志感動了上帝,他派來了「天工」「神役」來支援。
在一天傍晚,有個神童從河的西邊趕來一群羊來到魯班工地,瞬間羊群都變成石料:供圈石、橋面石、欄板石、望柱石、等等......樣樣俱全,隨即神童消失。在「神役」「天工」幫助下,不到一夜時間順利完成了一座鑄造奇特的石拱橋。
魯班一夜造橋奇蹟傳到了「蓬萊仙境」,仙人張果老相約柴王爺一起看個究竟,試驗一下石橋是否堅固。於是二人開始施法術……張果老聚來了太陽、月亮放在褡褳里,柴王爺將「五嶽名山」裝在車上,二人微笑着推車騎驢自南向北上橋而來。
恰巧遇見魯班立在橋頭上,二人問道:這橋是否經得起我們過去?魯班見張果老肩披褡褳倒騎毛驢,柴王爺只是推一輛獨輪小推車,立即回答:「當然沒問題!」,當他們剛剛走上橋面,大橋劇烈晃動搖搖欲墜,魯班急忙跳到橋下,舉起雙手去托橋身;頓時覺得雷霆萬鈞之勢的無窮重力壓將下來!
橋面上仙人張果老身披褡褳倒騎神驢瀟灑自如,柴王爺手推獨輪車閒庭信步,二人伴隨着碾壓橋體的轟鳴聲隨風呼嘯而過……忽聽空中宏亮的聲音喊道:魯班好樣的!石橋堅固無比!真可謂「日月名山齊壓過」「橋身負重更堅牢」。
魯班探出身來,但見祥雲中張果老正從褡褳里把日月取出用法術恢復原位;柴王爺已做法使三山五嶽回歸原地。重壓之下橋面上留下了清晰的「驢蹄印」、「車道溝」,成為萬古永存的歷史遺蹟。
趙州橋的神奇傳說在民間影響甚大,流傳千年盛讚不衰。給「趙州橋披上了濃濃的神秘色彩,從此「趙州橋」成為中國華北四寶之一。
其實趙州橋並非魯班所造,趙州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即公元605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了。
當我們來到趙州橋時,看到古橋依然以雄偉的身姿,橫跨在白茫茫的河面上;默默地訴說着古往今來的變化滄桑。
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橋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拱橋。橋長64.4米寬9.5米,中間行車馬,兩旁走行人。整個橋身全部用石頭砌成,橋下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橋身兩側各有兩個小橋洞,不但起到泄洪作用,使橋不易被水衝垮還減輕了橋身的重量。
當洨河漲水時,一部分水可以從小洞通過,使水流暢通,減少洪水對橋體的衝擊力,趙州橋的券是小於半圓的一段弧,這種拱橋,橋身跨度大而弧形平,很像天上的彩虹。
它雖然建在古代,則採用的是現代橋樑學上的所謂「坦拱」, 既減低了橋的高度便於車馬通過,也兼顧了航運。同時科學運用了縱向並列砌築的施工方法,使每道拱券自成一體,如果其中一道拱券損壞不會影響全橋。
1966年邢台發生7.6級地震,距離趙州橋僅40公里,而趙州橋安然無恙。驚嘆之餘我深深欽佩古人的智慧與科技的高超!
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如何,它能夠安然存在1400多年就能說明一切。」。據記載,該橋經歷了特大洪水11次(其中有洪水漫過橋面的情況),地震14次,然而堅實的橋體至今固若金湯,在現存的著名古橋中獨領風騷。
趙州橋橋面兩側石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有的刻着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前爪相互支撐相抵各自回首遙望;有的刻着雙龍戲珠。
站在橋上感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古橋歷經千年歷史、人文的積澱,逐步形成了趙州橋文化。趙州橋的造橋結構對現在橋樑的設計觀念與創新仍然有很深的啟示作用。[1]
作者簡介
周樂凱,男,喜歡文學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