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走亲戚轶事(侯文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走亲戚轶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走亲戚轶事》中国当代作家侯文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走亲戚轶事

迄至现在,过年的约定俗成就是走亲访友,那时交通工具没有,道路闭塞,即使近在咫尺,亲戚家一年也难能走访几次。但孩子最盼的还是走亲戚,单是跟相仿年龄的表弟表妹相会也感到莫大幸福,孩子总是有共同语言,而且可以无话不谈,现在想来也是一种乐趣,而且如同陈年老酒愈陈弥笃。

当时最盼望的是去姥姥家,因为只要我去,姥姥总是把家里有的食物叫我吃个足够,炸菜、馒头、花卷、米面、豆馍、油条、饼干叫你总是嘬得肚子饱圆饱圆的,但姥姥总是一让再让:“吃啊,吃啊,吃,要吃饱。”直到自己实在不能吃了,姥姥才满足地笑了,蹀躞着小脚,放心地去忙活自己的家务。临走时,姥姥还一再嘱咐:“常来啊,常来,来看姥姥。”还总是把好吃的东西塞在手里,目送好远,依依不舍,即使凛冽的寒风也难能撼动姥姥单薄的身影,在我看来,她从来都是那么高大。

其实俺还有个头娘,那是十里八乡的大户人家,家有五间石板屋笆小瓦覆盖的北屋和南屋,在当时当地也确实富裕得十分显眼。父亲说,姥爷曾经多次被土匪绑票,即使用碳铣子乱烙一气,也从来没有从他身上流淌一分一文的油水。那时讲究阶级斗争,虽然爷爷是村里最早的共产党农救会长,还出征作战十年,但身为团支部书记的父亲,入党问题最终没有解决,原因是姥姥家出身富农。

可是孩子却没有这个隔阂,二舅总是先走访我家,或许觉得对父亲有所愧疚,而且来时总带着跟我同岁的表弟,他活泼可爱,聪明好学。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二姑姑夫过年好啊。”这是临走时二舅妗子嘱咐的见面礼道。“好啊,好,你爹你妈你也好。”吃饭了,大人忙着喝酒,可我兄弟俩一见面,却是比赛认字,就是一篇课文轮着读,看谁读得好。喏喏发声且轻声慢语的表弟读了《孔融让梨》,他把融读成了龙,我就赶忙纠正:“不念龙,念融,念融。”表弟摸了摸膝盖,抽了抽鼻子,揉了揉眼,就奶声奶气地说:“俺老师教的就是念龙,不念融。”“不对,你老师白搭,俺老师行,就念融。”两个孩子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最后还是二舅解围说:“你表弟说话就这样啊,把融念成龙了,不是老师教的不对。”我俩方才握手言欢。

过了几天,我跟父亲就去二舅家回访。二舅是厨子,会做菜,第一回去时,二妗子端上了香肠,陪俺吃饭的大表哥故意闹笑:“吃啊,吃,是胡萝卜。”但我却觉得是驴屌,怎么让都不吃,脸还红红的,二舅看出了尴尬,就夹了一片香肠,对我说:“是香肠子,今年灌得不多,就这些了,吃吧,外甥,味道好着呢。”一吃,味道果然不凡,开头还孔融让梨地你推我让,后来就跟表弟你抢我夺了,还真的回味无穷,香呢!

回来的路上,就眼见许多的走亲戚的在雪地上蹒跚,滑出溜的雪地上歪拽着一个个的酒客,跌跌撞撞,但个个精神十足,都有着酒足饭饱的惬意自豪,远比赴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还要感到荣幸。那时,过年走亲访友往往会长尾巴席,一直走到正月十五。出门开始带走多少东西,最后回来时基本还是那么多东西,就是馒头油条、饼干、桃酥等几样物品,只是来回倒腾了几次罢了。

可孩子个个都愿意出门,背着箢子也都不觉得累,也是见景呢!那时才有几人出过远门?出门都是步行,见啥都感到稀奇。西南峪姑奶奶村的古桥、老姥娘家毗邻的二层楼、姥娘家院子里的黄洋树、大舅家屋檐上的的冰琉璃、大姑家院落的前后大门、二姨家家门口的老槐树、二姑家周边错落有致的石屋、姐夫家一溜直通的院子、三姨家路上结冰的水库、大姨家山上曲曲折折的羊肠小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现在一到那里,也仿佛就浮现出当年的走访光景,亲情浓于水啊![1]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