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赋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赋税

赋税,以一定的货币量表现则称之为税金。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它属于分配范畴,体现着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1]

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如:唐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继衣食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赋税 [2]

读音 fùshuì

基本解释 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

出处 清·洪亮吉《治平篇》

P4YBAFqf0LeAaTr3AAB7jsO2vcs002 n.jpg

基本解释

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中国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下属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物。稍后渐变为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春秋战国以后,私有经济不断发展,授田制的创建,特别是"初税亩"、"初阻禾"的推行、国家向农民份地征收实物,故赋、税逐渐混合。

唐宋时代按田亩征课的又称为田赋(或田租)。清代"摊丁入亩"后,从而完成了赋役合并征收。辛亥革命后,漕粮、芦课和官田征纳均称"田赋","税"则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概称或其他征课之名。

详细解释

1.田赋和捐税的合称。

管子·山至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

唐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继衣食也。"

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减赋税,省刑罚,开沟洫,选贤能,轻徭役,叫百姓先富足起来。"

2. 征收或缴纳租税。

T010d2ecdb10ea6af2a.png

汉书·西域传上》:"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明史·食货志二》:"粮长者,太祖时,令田多者为之,督其乡赋税。"

清史稿·食货志二》:"自世祖定赋税之制,正杂款繁多。"

“赋”和“税”的区别

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各种各样的名称。除“税”这个词外,还称作赋、租、捐、课、调、算、庸、粮、榷布、钱等等。有时它们之间还发生混用或联用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混用或联用最多的词是“赋税”、“租税”和“捐税”。

其实楼主可以从字体来理解 可以说是这个是税种问题

(-)税

“税”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所记鲁宣公十五年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对农业赋税制度的改革。实行“初税亩”后,土地所有者只要交税,全部收获就可以归自己支配,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税”字是由“禾”、“兑”两个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和交换的意思,因而送交农产品的为税。当然在现代,税的范围决不仅限于对农产品的征收,而是国家对整个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

T0132962cb9b085a803.jpg

(二)租税

租在现代与税的含义是不同的。租是指财产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让渡财产使用权而取得的代价和报酬。租是经济利益的有偿交换,税是国家无偿的征收,二者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因此把租和税合起来(称为租税)概括税收这种特殊分配形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在古代,税与租是通用的。这是因为在我国奴隶社会,有一种土地工有制的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圣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巨”。在这种观念下,国家向诸侯、公卿、大夫征税,同天子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诸侯、公卿、大夫收租是等同的。这就是所谓的租税合一,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一直使用“租税”这个名称。现在看来,使用这个名称是不科学的。

三)赋税

赋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税收产生初期用来满足军事需要征收的军需品叫做赋。如征用的兵车、武器、衣甲等。所以赋字由“贝”加“武”二字组成,即货币用于战争的意思。而中国古代的税最早是指对土地产品和工商业的征收。用于国家一般经费。

正如《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各国实行”初税亩”以后,各国的军赋改为接田亩征用,如鲁国的丘甲规定方一里为井,十六并为丘,每丘出成于一匹,牛三头。由于按田亩征收军赋,赋和税的名称才逐渐混用,统称赋税。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