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贾新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贾新华
国籍 中国
职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
知名于 山东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

贾新华,男,医学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感染与危重症研究室主任,山东省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岗位骨干成员,山东省第一批五级师承继承人。学术方面目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并多次在全省、国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来,一直受到患者的好评,并多次被医院、济南市卫生局所表彰。专业方面精益求精,2010年前往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学习,2015年9月至今前往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访学。10余年来先后7次获得各种科研奖励,其中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山东省医学会、中医药学会奖励各1项,并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请战书

2020年1月24日下午,正当人们沉浸在春节来临的欢乐祥和气氛中时,省卫健委下发通知,紧急征调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7所省级驻济三甲医院医生,组建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奔赴疫情抗击最前线。一时间,7所医院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重大疫情面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令人致敬![1]

“我报名!”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

“我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优先考虑我!”

“疫情如军情,你我责无旁贷!”

“请命赴前线,家国都要安!”

“我是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面前义不容辞!”

经过慎重筛选,医院最终在报名医护人员中选出6人,组建第一批赴武汉医疗支援队。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贾新华就是其中一员。[2]

24日晚上9点多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在收拾准备随时出发的行李。其实在紧急动员令下发前,作为一名呼吸专业的医生,还是一名党员,看到武汉防控形势严峻,武汉当地医疗资源不足,贾新华就已经向院党委写下了请战书,“如果组织需要我,我愿意第一个冲上前线,去支援武汉……”

24日动员令下发,贾新华第一时间报名。“当时接到要去支援的电话,我们正在吃团圆饭,父母一听到当场就落泪了。妻子是医务工作者,又是一名军人,她非常支持我,所以我去支援在家庭方面是没有障碍的。但我知道家人肯定会担心,所以我很感谢他们。孩子问了我一句话,让我现在都很感触,他说:‘爸爸,你会不会死’,我对他说‘孩子,这个问题爸爸没法回答你,但我一定会做好防护,安全回来。’”

“现在处于待命状态,但我觉得可能很快就要走了,因为江苏和上海等地的医生已经去武汉了。在疫情面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去支援,去前线,这是我们的职责。”贾新华说。

征战挂队武汉

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队所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两个病区总共分了3个医疗组救治患者,截至1月31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100张床位已经饱和。其中轻症重症均有,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年老的有80多岁,最年轻的20多岁,医疗队正在全力医治。[3]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到山东省卫健委通知,山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今晚在济南遥墙机场集合。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贾新华、东区ICU副主任医师郝浩、肝病科主管护师车宪科应征出发! 贾新华任普通患者救治医疗队1组医师组长,车宪科任4组护理副组长。

25日晚上20点,送行仪式上,贾新华代表全体医疗队员郑重承诺:作为山东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此次医疗救治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体医疗队员必当以仁心仁术扶危渡厄,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下午17:30,医院还在东院区(千佛山院区)为医疗队举办了出征仪式。院长任勇、党委副书记朱琛,副院长张贵仁薛一涛李吉华,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李刚及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参加仪式。任勇为医疗队授旗,并动情地表示:“岁月静好的背后,一定有人负重前行,我代表大学副校长、医院党委书记庄严同志,代表医院向大家致敬!希望你们以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与湖北人民共克时艰,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医院会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期待你们平安凯旋!”

奔赴战场

根据最初的安排,我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是要进驻市黄冈市传染病医院的,但这家老牌医院要想改造出一间ICU隔离病房都十分困难。于是,他们决定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看看。“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硬件条件稍好一些。”贾新华说,作为一个新院区,那里只完成了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饰装修,很多硬件设施距离一个传染病医院的投入使用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抓紧改造”。 考察完回到住所,山东医疗队紧急召开各组组长商讨会,决定当晚进驻区域医疗中心,紧急研究改造方案。简单吃过晚饭后,19:30分左右,当医疗队员再次走进医疗中心大厅时,正在打扫卫生的当地志愿者立马停了下来,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他们齐声喊着“感谢山东,武汉必胜,黄冈必胜!” 贾新华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感人又振奋的一幕。

贾新华连续值班26个小时,下夜班后,继续与相关人员讨论轻重两区病房的规划和医治工作,一切安排妥当后,才赶回住宿宾馆休息一会儿。在1月29日晚召开的临时党支部扩大会议上,宣布经山东省疫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批准,由贾新华担任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会后,贾新华又召集组长进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研讨工作心得、体会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晚上22:00,医院临时通知晚上要转运病人,考虑到病人数量较大,他便和五组组长庄步辉跑去病房帮忙转运,共同接收新患者。经过一夜奋战,轻重两区病房接近饱和。

贾新华介绍,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队所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两个病区总共分了3个医疗组救治患者,截至1月31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100张床位已经饱和。其中轻症重症均有,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年老的有80多岁,最年轻的20多岁,医疗队正在全力医治。

进入“阵地”不敢喝水,数十名队员写下入党申请。 1月28日随着一辆救护车呼啸着开进院区,第一个病人正式转入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战斗正式打响。 病人进入医院前两三个小时,贾新华就不敢再喝水了,因为穿上数层密不通风的防护用品,上厕所将是一件难事。而更重要的是,上一次厕所就会“浪费”一套本已十分紧缺的防护用品。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把首批接诊医生的班排给了自己,接下来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需要及时总结经验给后面的同事。确诊、病情评估、开处方、病房安排……贾新华忙碌地接诊着前来的患者,有的甚至是整车接了过来。

28日22:00,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开始接收病人,接诊的医生们三个小时轮一次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给自己排了首批接诊的班,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完善工作机制,有些注意事项,也要提醒后面轮岗的同事们。

29日凌晨1点,我走出了隔离病房,身上已经湿透了,第一次在传染病房呆这么久。这三个小时内,一共来了21位病人,全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小的37岁,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其中还有几例重症患者。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样紧急、大规模的传染病患者,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他们有的颤颤巍巍仍然坚定地抱着氧气瓶向前走,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存的迫切渴望,我必须为他们战斗到底。

确诊、病情评估、开药方、病房安排……越是紧急的时刻,越是要平稳不能乱,尤其做好个人防护,这是应对一切情况的底气。对于每一位我接收的患者,我都根据他们的病情,开了不同的中医药方,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对于重症患者,我也有自己的担忧,但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去救治他们。

跟轮岗的医生交接完,走出传染病房,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再过一段时间,我就正好工作24个小时了。这一天,几乎没有一刻能停下来。

28日早上6点因为担心前线的情况,我就睡不着了。当我们到达中心时,虽然连夜赶工改造,可条件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消毒物资不够,隔离病房标准和医护人员的防护标准还需要加强……在卫建委领导的带领下,与当地指挥部进行一系列的沟通,立马对现有的情况再次进行改造,到了中午,部分病房终于能够初步达到接收标准。到了下午,我们的医护人员一起整理病区环境,规范好清洁污染区域,等全部忙完已经到了晚上8点多。与我们昨天看到的像是“工地”的中心相比,一天之内,就完全换了一个样子。

可是看着这座忙碌的医疗中心,我为我们的魄力和执行力感到自豪,有这样的团队并肩作战,这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更加自信。

直到现在,各种电话还是接连不断,对于大家,很多人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情况。我决定再在现场盯一段时间,有什么问题,我在现场能够帮大家及时解决应对好,再放心离开。

此刻,已经是29日凌晨三点,黑暗一分一秒地流逝,黎明一定快要来了。

有序进展

作为一个新院区,有了制度才有了秩序,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调动起所有医务人员的能力。前几天完成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改造,以及患者的接收,目前患者的生命体征都已经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流程不够完善,急需一套制度来规范。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尝试把山东省中医院正在推行的“6S”管理法应用到中心的管理,比如在昨天的工作会议上,把感控问题、管理问题和工作组织构架问题一一作了梳理,成立了两个普通患者救治组、一个重症医学救治组和一个院感控制组,把每个人的任务和职责落实到位,各司其职。

今天下午,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明显地改善,渐渐有了秩序。

贾新华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前两天自己那么疲惫,一方面是工作确实繁忙,需要尽快适应新院区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各方面规章制度不到位,每个人的责任不明确。各方面的工作形成制度规范后,大家就渐渐会形成习惯,最后内化为个人的素养,一切就会渐渐步入正规。

医疗中心四层两个病区已经饱和,秩序渐渐稳定之后,就要考虑从量到质转变了,推进病区的精细化,让每个患者都得到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

为了加大中医药在肺病治疗中优势的发挥,将医疗队中的几名中医召集一起进行讨论。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争取做出成果,更好地救治临床患者。

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对接下来的救治工作充满了信心!

视频

前方队员贾新华的妻子郑莉:家里你放心,我们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