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贺敬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中國人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剧作家1.jpg|350px|缩略图|右|<big>贺敬之</big>[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0524/U3872P843DT20120524110831.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5-24/128270.html 来自 中国作家网 的图片]]]
 
[[File:剧作家1.jpg|350px|缩略图|右|<big>贺敬之</big>[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0524/U3872P843DT20120524110831.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5-24/128270.html 来自 中国作家网 的图片]]]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人,中国诗人、剧作家,曾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1][
+
''' 贺敬之''' (1924年-),[[ 山东]] 峄县人,中国[[ 诗人]] [[ 剧作家]] ,曾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 院长。
  
 
==生平==
 
==生平==
  
 贺敬之是山东省峄县贺窑村人。少年时在峄县北洛村私立小学就读。1937年,考入不要学费的滋阳简易农村师范学习,随即抗战爆发,简师南迁,学校决定一些年龄小的学生返乡,贺敬之被迫退学回家。1938年,与同学5人结伴赴大后方求学,就读于均县的国立湖北中学。不久武汉会战失败,1938年底随学校步行经过陕南来到了四川梓潼的国立第六中学一分校(现罗江中学)就读。
+
 贺敬之是山东省峄县贺窑村人。少年时在[[ 峄县]] 北洛村私立小学就读。1937年,考入不要学费的滋阳简易农村师范学习,随即抗战爆发,简师南迁,学校决定一些年龄小的学生返乡,贺敬之被迫退学回家。1938年,与同学5人结伴赴大后方求学,就读于均县的国立湖北中学。不久武汉会战失败,1938年底随学校步行经过陕南来到了[[ 四川]] 梓潼的国立第六中学一分校(现罗江中学)就读。
  
1940年4月与4名同学结伴,从四川赴延安。入读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学部,不久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2年毕业,在在鲁艺文工团创作组工作。1943年到1944年,为秧歌队写歌词,担任秧歌剧的文字执笔,也单独写了一些秧歌剧。传唱至今的有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湾》,创作于1943年的歌曲《翻身道情》等。1944年下半年开始创作民族歌剧《白毛女》,负责剧本写作。
+
1940年4月与4名同学结伴,从四川赴[[ 延安]] 。入读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学部,不久考入[[ 鲁迅艺术学院]] 文学系,1942年毕业,在在鲁艺文工团创作组工作。1943年到1944年,为秧歌队写歌词,担任秧歌剧的文字执笔,也单独写了一些秧歌剧。传唱至今的有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歌曲《[[ 南泥湾]] 》,创作于1943年的歌曲《翻身道情》等。1944年下半年开始创作民族[[ 歌剧]] [[ 白毛女]] 》,负责剧本写作。
  
 抗战结束后,赴华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保北战役,立功受奖。1948年在河北正定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文艺工作团任戏剧队副队长兼创作组组长。
+
 抗战结束后,赴[[ 华北]] 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保北战役,立功受奖。1948年在河北[[ 正定]] 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文艺工作团任戏剧队副队长兼创作组组长。
  
1949年5月,以代表身份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
+
1949年5月,以代表身份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 戏剧]] 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
  
 新中国建国后,养病期间在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任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兼职《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
+
 新中国建国后,养病期间在[[ 中央戏剧学院]] 创作室任副主任。《[[ 人民日报]] 》文艺部副主任。兼职《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
  
1956年3月,贺敬之回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创作了著名抒情诗《回延安》。
+
1956年3月,贺敬之回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创作了著名抒情诗《回延安》<ref>[https://www.guancha.cn/WenZhai/2015_02_27_310428.shtml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观察者,2015-02-27</ref>
  
1977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1980年2月,兼任中宣部文艺局局长。1980年8月,离开文化部,就任中宣部副部长,至1987年离任。1989年,任文化部代部长。1992年10月,因病离职。
+
1977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1980年2月,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宣部]] 文艺局局长。1980年8月,离开文化部,就任中宣部副部长,至1987年离任。1989年,任文化部代部长。1992年10月,因病离职。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 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著作==
 
==著作==
  
 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
+
 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 回延安]] 》、《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ref>[http://www.zgshige.com/c/2016-12-31/2353927.shtml?from=singlemessage 放声歌唱——贺敬之诗歌艺术赏析],中国诗歌网,2016-12-31 </ref>
 +
 
 +
==视频==
 +
===<center> 贺敬之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贺敬之</center>
 +
<center>{{#iDisplay:k0315cyvpqb|560|390|qq}}</center>
 +
<center> 文献专题片--《诗人贺敬之》</center>
 +
<center>{{#iDisplay:j0194t8gtrl|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Category:诗人]]
 +
[[Category:作家]]
 +
[[Category:中國人]]

於 2020年5月2日 (六) 22:17 的最新修訂

賀敬之(1924年-),山東嶧縣人,中國詩人劇作家,曾任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生平

賀敬之是山東省嶧縣賀窯村人。少年時在嶧縣北洛村私立小學就讀。1937年,考入不要學費的滋陽簡易農村師範學習,隨即抗戰爆發,簡師南遷,學校決定一些年齡小的學生返鄉,賀敬之被迫退學回家。1938年,與同學5人結伴赴大後方求學,就讀於均縣的國立湖北中學。不久武漢會戰失敗,1938年底隨學校步行經過陝南來到了四川梓潼的國立第六中學一分校(現羅江中學)就讀。

1940年4月與4名同學結伴,從四川赴延安。入讀延安自然科學院中學部,不久考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1942年畢業,在在魯藝文工團創作組工作。1943年到1944年,為秧歌隊寫歌詞,擔任秧歌劇的文字執筆,也單獨寫了一些秧歌劇。傳唱至今的有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灣》,創作於1943年的歌曲《翻身道情》等。1944年下半年開始創作民族歌劇白毛女》,負責劇本寫作。

抗戰結束後,赴華北工作。1947年,參加青滄保北戰役,立功受獎。1948年在河北正定的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華北文藝工作團任戲劇隊副隊長兼創作組組長。

1949年5月,以代表身份參加中華全國第一次青年代表大會。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戲劇工作者協會理事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

新中國建國後,養病期間在中央戲劇學院創作室任副主任。《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兼職《劇本》月刊、《詩刊》編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

1956年3月,賀敬之回延安參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會,創作了著名抒情詩《回延安》[1]

1977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1980年2月,兼任中宣部文藝局局長。1980年8月,離開文化部,就任中宣部副部長,至1987年離任。1989年,任文化部代部長。1992年10月,因病離職。

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著作

有詩集《放歌集》、《賀敬之詩選》、《回延安》、《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2]

視頻

賀敬之 相關視頻

賀敬之
文獻專題片--《詩人賀敬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