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纳雍县、总面积1074公顷,功能区划图见附件。

2018年4月,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入选贵州省第一批省重要湿地名录。

基本内容

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纳雍县、总面积1074公顷。距县城约4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5°26'19"~105°29'52",北纬26°40'01"~26°42'20"。地处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游,山顶上的沼泽湿地是乌江上游的隐形水库和碳库,它与大坪箐水库、沟谷及山顶缓丘上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互为补充,持续地为河流供给水源,发挥着强大的蓄水能力和碳汇功能。是一个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组成的集合体,是典型的云贵高原中山沼泽湿地。

湿地资源

为了落实国家湿地分类分级保护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2013年,纳雍县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074.0公顷,湿地面积551.4公顷,湿地率51.3%。所在地土地所有权属国有,由国有纳雍林场经营,没有村庄分布其中;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沼泽分布区多发育形成沼泽土或草甸土。

大坪箐火山玄武岩山顶波状起伏的地貌,是海拔2000~2100米的平顶山地貌,与山下地形相对高差500~600米,整体属侵蚀剥蚀中山地貌类型。湿地垫面为大量的饱水泥炭藓或湿生植物,具有水汽蒸发充分和热容量大的特点。公园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形成独特的局地气候[2],表现出明显常年水雾气候的“水平降水”,汇合成乌江源头的山顶湿地水源,与大坪箐水库互为补充,山体沟谷有大量发育良好的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有强大的蓄水能力,在保障乌江及其下游长江水系的生态安全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主要湿地植物植物群落有多纹泥炭藓群落、金发藓群落、曲尾藓群落、灯心草+通泉草—多纹泥炭藓群落、棒头草+大理苔草群落、桃叶杜鹃+小果南烛—曲尾藓、小果南烛+山矾+西南山茶—曲尾藓等。

据统计,湿地公园分布有野生植物物种780种,有苔藓植物43科75属157种,主要种类有泥炭藓、曲尾藓、金发藓等;蕨类植物25科44属80种;野生种子植物543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7种,被子植物111科331属536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5科5属5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光叶珙桐、云贵水韭、红豆杉3种,湿地公园为我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云贵水韭的新分布地。Ⅱ级保护植物有十齿花、香果树2种。

湿地公园已知的脊椎动物有131种,隶属45科98属,其中兽类17科31属3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斑灵狸等6种;鸟类20科51属7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鸢、红隼、白腹锦鸡等4种;两栖爬行动物8科16属20种及亚种,受保护种类有3科3属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贵州疣螈。这里是白鹭等侯鸟的重要迁徙路线。

纳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坪箐湿地公园建设工作,成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并于2013年编制完成了《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同意贵州大坪箐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规划》从功能上将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其中:

保育区面积951.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88.6%;该区域以森林沼泽保护与保育为核心,加强区域内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有效保护兽类、鸟类等动物良好的栖息地,维持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增强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恢复重建区面积29.2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2.7%;通过湿地基底和植被恢复建设,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宣教展示区面积44.8公顷,占公园总面积4.2%;在该区域内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和景观,通过科普宣教和宣传画廊等工程建设,全面宣传湿地、介绍湿地,提高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是湿地教育、宣传展示的场所。

合理利用区面积29.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2.7%;;通过开展登山、攀岩等竞技活动及生态观光活动,发挥湿地多重效益,保障公园可持续发展。

管理服务区面积19.2公顷,占公园总面积1.8%。是公园综合管理、服务接待的区域。

大坪箐湿地公园有独特的高中山沼泽湿地,五彩缤纷的四季野花,凉爽宜人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其中民族精粹“滚山珠”更是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坪箐湿地是一个走近湿地、了解湿地、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

视频

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 相关视频

8(16)毕节之最__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
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发现珍惜野生动物踪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