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货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货郎,亦称“货郎子”,指旧时民间在农村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游走于村屯乡里、城镇街巷,走街串巷,挑着扁担,贩卖日用小百货的“移动商店”。一般使用拨浪鼓、小锣等响器来招徕顾客。

介绍

货郎是乡野一道遥远的风景。这风景在七十年代末是极常见的。一位位淳厚朴实带外地口音的中年汉子,宽厚有力的肩膀挑着一根竹扁担,两只特制的大竹筐里盛满各式各样的小百货,扁担两头用红绳线吊着妇女用的鲜艳夺目的发夹、上学孩子们用的本笔等。

旧时,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货郎摇鼓还有名堂,进村摇的鼓点是“出动,出动,出出动[1]。”唤人们出来购货。人出来多了,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建国后,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货郎担已逐渐消失。

货郎挑的杂货担。亦指货郎。元王晔 《桃花女》楔子:“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针使,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水浒传》第七四回:“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 《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 明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御用监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则名花杂果,或货郎担则百物毕陈。”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这边树底下也常歇下来一两副货郎担,或是卖西瓜的。”亦省作“ 货担 ”。 金平 《迷彩》:“几副货担、一座曲尺柜,围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平凡 《支农路上带头人》:“顿时,货担边像星期天的圩场一样热闹。”

货郎担早在宋代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南宋画家李嵩曾绘有《货郎担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乡间也十分常见。但由于近现代城乡市场的发展,商铺密集,货郎担也逐渐减少,已不多见。

视频

货郎相关视频

霞涌海滩的货郎
民歌字典《货郎担》

参考文献

  1. 令人难忘的乡村货郎鼓,参考网,2016-03-22
  2. 中国绘画里的“货郎”文化,360个人图书馆,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