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吃月饼(尹燕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谈古论今吃月饼》是中国当代作家尹燕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谈古论今吃月饼
实话实说,童年时代的月饼没有现在的月饼质量好,也不如当今的月饼好吃,花样繁多。 但过去的月饼很难买到,需要用粮票购买,那时的粮票有全国粮票,也有地方粮票,也就是山东粮票,要到供销社去买,多了人家不给,凭人头供应。那时候全家五六口人也就买上一二斤就够了。 八十年代,我到栾湾公社去上班了,到了八月十五前夕,栾湾供销社要特批给公社一二百斤月饼,每个人员也就四五斤,是酥皮月饼,那个月饼出名,专门上县供销社系统供应,栾湾供销社专门聘请老匠人肖家爷们去坐镇指挥,是技术权威,他也亲自上阵示范。
到了临近节日的时侯,公社党委秘书张恩林同志早已给供销社主任协调好,即开出条子去加工厂去拿,会计及其他人员也挺客气热情,给你包装好,放在前车架上或者黑提包里,跨上车子“嗖”一家伙飞跑了。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初,这个加工厂即在南栾湾南头中学西边路西里,宽大的院子,有七八千个平方,杨柳葱笼,尽西头放好多腌咸菜缸子,高有一米二,上面光滑,下截有横道围绕,上面盖上尖形的苇茓子盖子。北边一溜二十几间瓦房,工人神气十足,有正式工,节上就雇些临时工,忙完月饼的工作就辞退了。这个加工厂到了二十年代就散板了,卖给了高家和和平饭店了,如今已成草木葱笼一片茫茫了。
那时候吃月饼,也就每人一小块,一个月饼切成四溜瓣儿,八月十五月儿圆,祖孙三代围坐在八仙桌上,弄上几个豆腐白菜,也有萝卜条儿,香椿芽儿,腥油肉丝不见一点儿,咬一口月饼,喷香喷香,让你记上一辈子,爷爷抿上小酒盅子里的一点瓜干酒,用手掰上指甲盖大小的月饼填到自己嘴里,他牙口不好,嚼着,胡子一抖一抖的,眼睛笑成了缝儿,绉纹里也漾起了笑,他把掰下的一块月饼塞给我,我一口呑下肚了,一家人笑了,爷爷笑的最欢实。
如今月饼多了,有玫瑰、五仁、花生、核桃、酥皮等月饼几十种,吃着也香,能香个大跟头,可就是吃不出过去那种滋味来了。 俺爷爷是个吃过苦的人,他讲了一个故事:明朝皇帝朱元璋被敌兵追捕,危在旦夕,被一个农村老大娘给藏起来了,他饥饿难耐,眼冒金星,老大娘给他拿出了几个糠窝窝头吃,他三下五除二吃了好几个,吃得津津有味,当上皇帝,他要设百席宴,点名要吃糠窝窝头,名曰“黄金塔”,但他吃了几口,就绉了眉头,他问当年的恩人老大娘怎么回事,大娘说,万岁皇帝呀,饿了吃糠甜如蜜,不饿吃蜜蜜不甜。斗胆说一句,富了就凸腰凹肚,饿他三天就知道那好处呢? 老大娘“扑腾”跪下了,朱皇帝连忙架起叫了几声“亲娘哎,我的亲娘大人哎”!遂接入宫中,奉若神仙,万众齐呼万岁,朱皇帝忘不了糠窝窝头金黄塔,每年让娘给做一次吃呢,他让百姓敬重。 爷爷说,这是传说,能教育人节俭,可别挑肥拣瘦的吃东西。爷爷的话,我牢记心中,终生难忘。 忘不了童年的节日快乐,为了节剩煤油,全家老少就上我家西大院中的大石碾盘上围坐一起过中秋,吃月饼,磕瓜子,剥熟花生,燎青豆吃,津津有味,香甜可口,月亮从葡萄架和葫芦架上筛下了金黄的光,蛐蛐儿叫,蝈蝈在枣树叶子上鸣唱,偶尔有萤火虫忽上忽下飘然而过,忽而又飞上草屋顶上,徘徊低飞又钻入草丛里去了,猫在脚下寻觅零食,狗不服气的低吠,一只狐狸子从墙头一瞅,闪出绿色的光,倏忽走了,我感到神秘又有些吓人,害怕鲁迅先生写的美女蛇出来了!父亲说,怕么?世上什么动物都怕人,给我壮了胆!
今年又过中秋节了,我们给亲友送了月饼,我家儿媳妇就办了个蛋榚房,制作各种寿糕、蛋饼、饼干类,节日制作月饼必不可少,我也学会了叠盒子、压粘盒、装月饼等技术,从调料、分馅、烘烤、叠装盒子等要十几道工序,要做到保质保量,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食品供不应求,销售渠道,一是网销,二是送货上门,三是上店购买的客户。 包装精良,有好多帅哥靓女上门购月饼串门子,送十五,很有面子! 过两天,中秋节到了,备了八斤月饼自己吃,中秋吃个团圆饭,不亦乐乎,有月赏月,有雨无月,月在心中,更要赏月!
2021、9、19下午[1]
作者简介
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