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浪漫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浪漫派》,文学批评著作。亨·海涅(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著。1832—1833年写成,1833年出版。中译本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玉书译。
海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批驳德·斯太尔夫人在《德意志论》中对德国文学的错误看法,向法国读者(当然也包括德国读者)阐明他对德国文学、尤其是对德国浪漫派的看法。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全书分3卷,第1卷概述了从中古高地德语文学至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近代文学。指出,中世纪的德国史诗,不管是神圣的还是世俗的,都充满了那时全部基督教的观点和企图,全是基督的史诗。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表现了精神制伏物质的过程。和这种对中世纪文学艺术的否定态度相反,高度评价了启蒙运动、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莱辛、赫尔德、福斯等人的文学活动。把莱辛称作文坛上的阿米尼乌斯,是他把德国戏剧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莱辛的全部著作当中,都贯穿着同一个伟大的社会思想,同一个先进的人道精神,同一个理性宗教…莱辛在政治上也十分活跃,活跃得出人意表”。高度评价了赫尔德反封建的民主精神、人道主义以及对民间创作的热爱。把福斯称为莱辛之后德国文坛上最伟大的市民,“福斯不仅和德国语言搏斗,还和耶稣会专制主义的怪物搏斗”。对歌德、席勒有褒有贬,“不能无保留地称赞他”,因为歌德和歌德派把艺术看成超越一切人间活动的第2世界。和歌德相比,席勒更加靠拢真实世界,他高擎时代精神的大旗,“为伟大的革命思想而写作,他摧毁了精神上的巴士底狱,建造着自由的庙堂”。第2卷集中分析了耶拿浪漫派的代表施勒格尔兄弟、蒂克、诺瓦利斯以及哲学家谢林等人的思想和创作。把弗·施勒格尔叫做“朝后看的先知”,把他的长篇小说《路琴德》的女主人公称作“机智和肉感这两种抽象的概念的讨厌的结合”。指出奥·威·施勒格尔是一个对中世纪的精神领会很深的蹩脚透顶的诗人,他“从卷帙浩繁的故纸堆中,把埋葬着往日的诗歌发掘出来,大加赞扬”。指出,蒂克和施勒格尔兄弟一样,惋惜天主教的衰落,“他们希望在众人身上恢复这种宗教信仰”,为此他们猛烈攻击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指出,谢林的哲学无非是为天主教辩护。把诺瓦利斯称作神秘主义者,在他的小说《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虚幻的人物融化于自然之中,最后和大自然同知觉共感受,不分彼此”。尖锐地指出,耶拿浪漫派的目的,在于在德国把中世纪从坟墓里挖掘出来,以此危害德国的自由和幸福。第3卷分析了以阿宁和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海德堡浪漫派的思想和创作。指出,阿宁是歌颂死亡的诗人,但另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阿宁和布伦塔诺合编的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称它是德国文学中的一座重要的纪念碑。对艾兴多尔夫和受浪漫派影响的霍夫曼、沙米索和富凯,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本书继往开来,从文学史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了德国文学的进步传统。本书宣告了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艺术时期”和以施勒格尔兄弟等人为代表的浪漫派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的结束。本书直到现在仍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1]。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2]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