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论书绝句 其十二(康有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论书绝句 其十二》中国近现代作家康有为写的诗词。

作品欣赏

论书绝句 其十二

鲁公端合辨香薰,茂密雄强合众芬。

章法已传郙阁颂,更开草隶裴将军。 [1]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广州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2]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祖上当过官,还是个书香门第。康有为的祖父和父亲,主要担任教育方面的官职。康有为的叔祖康同器,因为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茧命运动有功,被清政府封为护理广西巡抚的大官。他晚年回到南海县家乡,大兴土木,修筑祖宗祠堂和园林宅第。其中有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环境优美,藏书丰富,是南海县有名的园林和藏书楼,也是康有为少年时代吸取知识、受到启蒙的地方。

康有为青少年时代就在这样一个富有而优雅的环境中成长。他出生在园林里的延香老屋,读书在藏书丰富的澹如楼。

尔后,由于康有为长期从事维新教育事业,参加"百日维新"运动,在家乡颇有名望,人们按照习俗,也把他和他的故乡联系起来,称他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

维新运动失败后,清政府查抄了康有为的家产,还掘了他的祖坟。延香老屋和澹如楼早已荡然无存。1983年,广东南海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延香老屋旧址重建康有为故居。近年来,南海县人民政府又在故居旁边兴建一座占地10余万平方米的康有为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对历史做出过贡献的"先进的中国人"。[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