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昌县人民政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昌县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许昌县的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是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1]

许昌概况

许昌县地处 中原,县域环抱 许昌市区,总面积1002 平方千米,总人口80万,辖16个 乡镇,457个 行政村(含四个移民村)。是全国重要的档发加工出口基地、汽车传动轴生产基地、腐竹生产集散地,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首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2]、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4.5亿元,增长10.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1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6亿元,增长23.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26.2%,其中税收完成6.8亿元,增长26.7%,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3%,居全省县级前列。

历史沿革

唐尧: 许昌县历史悠久,相传唐尧时许由牧耕于此,故被称为“许”。

夏、商:昆吾族居许地,属豫州域。

西周:武王封太岳后裔姜文叔于许,男爵,称许国,都邑在今张潘镇古城村一带。

春秋: 许国小,力弱,屡遭大国侵伐,70余年间五迁其都(公元前576年迁叶,今叶县南15公里;公元前533年迁夷,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城父;公元前529年迁叶;公元前524年迁白羽,今西峡县;公元前506年迁容城,今鲁山县东南);公元前504年为郑所灭。楚复立许元公,公元前482年许元公卒,许国终。

战国:原许国地属韩、魏。

秦行郡县制,以故许国地置许县(县治在今张潘镇古城)、颍阴县(一说西汉初置颍阴县,治今许昌市)、颍阳县(故城在今许昌县西南),均隶颍川郡,郡治阳翟(今禹州)。

汉西汉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为许县和颍阴县(治今魏都区),均属颍川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为魏五都(长安、洛阳、谯、邺、许昌)之一。许昌县、颍阴县仍属颍川郡。

西晋:许昌为中原政治军事重镇,颍川郡治亦自阳翟移此。

东晋:北方十六国混战,许昌先后为后赵前秦前燕所占。

南北朝初,许昌县、颍阴县属南朝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颍阴县并入临颍县。东魏天平初,置颍州,治长社。分颍川郡置许昌郡。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许昌县、长社县并属之。

隋初:废郡改县。开皇三年(583年)改长社县为颍川县。

唐初:改郡为道,许昌县、颍川县隶于河南道。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许州,颍川县复称长社县,许昌县、长社县均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许州为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代:后唐庄宗讳其祖父李国昌之“昌”字,于同光二年(924年),改许昌县为许田县。

北宋:许州属京西北路。熙宁四年(1071年),许田县并入长社县。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

:改颍昌府为许州,领长社、长葛、襄城、郾城、临颍五县。

:许属汴梁路,仍为州。

:洪武元年(1368年),裁长社县,称许州,隶开封府。

雍正二年(1724年),升许州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州为府,增设石梁县为附郭。乾隆六年(1741年)又改府为直隶州,裁石梁县。

1913年3月,废许州,重设许昌县,县衙称县公署,隶属河南省开封道(亦称豫东道)。

1929年废县公署,改称许昌县政府。

1933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原许昌县划为许昌县、市两部分,市辖城关,县辖农村

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区,许昌县属之。同年3月,繁城、杜曲两个区仍划归临颍县。

1953年,石固南寨及董河湾村划归长葛县,原属临颍县的张潘南寨、汪场、王宋门和东申、南张、郭庄、温李划归许昌县。

1957年,县属的樊沟、袁庄、榆林、洞上、白庙划归许昌市

1960年7月,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蒋李集公社划归许昌专区农场。

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置。

1962年7月,蒋李集由许昌专区农场复归许昌县。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许昌县属之。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许昌县属之。

2008年10月6日,县委、县政府迁至位于许昌县尚集镇的许昌县新区创业大楼办公。至2012年2月,县直各单位陆续从枪杆刘迁到创业大楼和兴业大厦办公。

视频

许昌县人民政府 相关视频

许昌政府投资数亿修建的芙蓉湖,如今成为许昌地区最著名的地标!
许昌市襄城县明清古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