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让·巴蒂斯特·萨伊」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調整排版)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行 12: 行 12:
 
}}
 
}}
  
'''[[让·巴蒂斯特·萨伊]]'''({{lang-fr|'''Jean-Baptiste Say'''}},{{bd|1767年|1月5日|1832年|11月15日}}),是一名法國[[經濟學家]]兼商人。他主張[[ 古典自由主義]] 立場,主張[[ 競爭]] [[ 自由貿 ]] 及解除商貿限制。著名的[[賽伊法則]]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賽伊在世時將它發揚光大。<ref name="s155">{{cite book|author=斯威齊|title=《資本主義發展論》|pages=第155頁}}</ref>。
+
'''[[让·巴蒂斯特·萨伊]]'''({{lang-fr|'''Jean-Baptiste Say'''}},{{bd|1767年|1月5日|1832年|11月15日}}),是一名法國[[經濟學家]]兼商人。他主張古典自由主義立場,主張競爭、自由貿易及解除商貿限制。著名的[[賽伊法則]]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賽伊在世時將它發揚光大。<ref name="s155">{{cite book|author=斯威齊|title=《資本主義發展論》|pages=第155頁}}</ref>。
  
 他是继[[亚当斯密]],[[ 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学伟人。然而命运总是不眷顾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作为其生命延续的经济思想在其生前遭到封禁,而在死后又被人诟谤,这真的是一种悲哀。其人作为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一直被主流教科书视资本家的辩护者。
+
 他是继[[亚当斯密]],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学伟人。然而命运总是不眷顾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作为其生命延续的经济思想在其生前遭到封禁,而在死后又被人诟谤,这真的是一种悲哀。其人作为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一直被主流教科书视资本家的辩护者。
  
 
== 生平简介 ==
 
== 生平简介 ==
  
 萨伊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即开始经商。曾在英国[[伦敦]]附近一所商业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了解到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并接触到[[斯密的学说]]。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君主立宪派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雅各宾派上台后转而反对革命。 1794~1799年任《[[ 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 》主编,于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活动,后受拿破仑一世重视被委任为法官,又被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 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 政治经济学概论]] 》 )一书,宣扬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后因拒绝支持拿破仑保护关税政策被解职。 1805 ~1813 年与人合伙办纱厂。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 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于巴黎逝世。萨伊以对[[斯密经济学说]]的解释、通俗化和系统化的面目出现。萨伊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分配。萨伊还有一个理论,就是“[[ 销售论]] ”。<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9/295821.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是谁?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生平简介],趣历史,2018-09-13 </ref>
+
 萨伊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即开始经商。曾在[[ 英国]][[伦敦]]附近一所商业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了解到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并接触到[[斯密的学说]]。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君主立宪派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雅各宾派上台后转而反对革命。 1794~1799年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于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活动,后受拿破仑一世重视被委任为法官,又被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 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政治经济学概论》 )一书,宣扬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后因拒绝支持拿破仑保护关税政策被解职。 1805 ~1813 年与人合伙办纱厂。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 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于巴黎逝世。萨伊以对[[斯密经济学说]]的解释、通俗化和系统化的面目出现。萨伊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分配。萨伊还有一个理论,就是“销售论”。<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9/295821.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是谁?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生平简介],趣历史,2018-09-13 </ref>
  
[[拿破仑]]执政期间,萨伊在《[[ 旬刊]] 》上发表的经济论文得到[[拿破仑]]的赏识。萨伊再次进入政界,被委任到财政委员会工作。实际上,拿破仑并不接受萨伊的[[ 自由主义]] 主张。而萨伊也不愿意放弃他对[[拿破仑]]保护关税政策的持续批判。1803年,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出版前,拿破仑要求他修改关于关税政策的某些章节,萨伊拒绝了。于是,在《概论》出版的同时,萨伊被解职了。拿破仑知道如何惩处一个不驯服的学者。他查封了萨伊的一切著作,禁止萨伊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并委派他担任海关税收征管员。倔犟的萨伊并没有屈服,又回到商界,去经营纺织厂。正是萨伊的不屈从,才保证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在欧洲大陆的传播。如果考虑到斯密原著的晦涩和结构的凌乱,萨伊的贡献其实是世界性和历史性的。一位铮铮铁骨的学者被说成“庸俗”,这不免有和氏献璧却被说成骗子的悲哀,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
+
[[拿破仑]]执政期间,萨伊在《旬刊》上发表的经济论文得到[[拿破仑]]的赏识。萨伊再次进入政界,被委任到财政委员会工作。实际上,拿破仑并不接受萨伊的自由主义主张。而萨伊也不愿意放弃他对[[拿破仑]]保护关税政策的持续批判。1803年,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出版前,拿破仑要求他修改关于关税政策的某些章节,萨伊拒绝了。于是,在《概论》出版的同时,萨伊被解职了。拿破仑知道如何惩处一个不驯服的学者。他查封了萨伊的一切著作,禁止萨伊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并委派他担任海关税收征管员。倔犟的萨伊并没有屈服,又回到商界,去经营纺织厂。正是萨伊的不屈从,才保证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在欧洲大陆的传播。如果考虑到斯密原著的晦涩和结构的凌乱,萨伊的贡献其实是世界性和历史性的。一位铮铮铁骨的学者被说成“庸俗”,这不免有和氏献璧却被说成骗子的悲哀,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 。在经济学史上,争议最大的经济学家莫过于19世纪上半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了。[[李嘉图]]称他为“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他的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著作家的全部功绩”。[[马克思]]认为,他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在现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建立是从批判萨伊定理开始的,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又把萨伊定理奉为真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给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是极为正常的。关键是,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在中国的经济学史研究与教学中,萨伊一直是受批判的反面角色,因此,我强调的还是重新认识萨伊
  
 在 经济 史上 争议最 的经济学家莫 于19世纪上半期法 国经济学 家萨伊了 [[李嘉图]]称他为“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 他的 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 著作 全部功绩”。[[马克思]]认为,他是[[法国庸俗 经济学]]的[[创始人]] 在现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建立是从 批判萨伊 定理开始的 而20世纪80年代 美国[[供给学派]]又把萨伊定理奉为真理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 场和观点出发 给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评价 ,是 正常 的。关 ,应该尊重历史事实 ,还 历史以 面目 在中国的经济学史研究与教学中 ,萨伊一 直是受批判的反面角色 因此,我强调 还是重新认识萨伊
+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生活 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曾主编过当时颇有影响的《哲 、文艺和政治旬报》 由于反对拿破仑的 陆政策而被解职,以后办 实业。拿破仑倒台后受政府委派去英 考察工业并讲授政治 经济学。他 最主要 的著作 是1803年出版 《政治 经济学 概论》 过去 批判萨伊 是由于他为资本主义辩护 是资产阶级 辩护士 现在看来这种批判难以成 因为为资本主义辩护正确与否 要看 是为 哪个时期,什么样 资本主义辩护 当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兴生产 系,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为资本主义辩护不仅不 ,还 是功呢!萨伊正是用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为资 主义辩护 的。 所以 我们对 萨伊 的评价不能以他为资本主义辩护为惟 依据 而要具体分析他 经济理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曾主编过当时颇有影响的《哲学、文艺和政治旬报》,由于反对拿破仑的大陆政策而被解职,以后办过实业。拿破仑倒台后受政府委派去英国考察工业并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最主要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过去批判萨伊是由于他为资本主义辩护,是资产阶级的辩护士。现在看来这种批判难以成立了,因为为资本主义辩护正确与否,要看是为哪个时期,什么样的资本主义辩护。当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兴生产关系,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为资本主义辩护不仅不是罪,还是功呢!萨伊正是用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所以,我们对萨伊的评价不能以他为资本主义辩护为惟一依据,而要具体分析他的经济理论。
+
 在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上,萨伊提出经济学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在经济学史上是首创,并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所认同。萨伊主张以实证方法研究这些问题,抛弃价值判断,从事实出发,即“事物怎样存在或怎样发生,构成所谓事实本质,而对于事物本质的仔细观察,则构成一切真理的惟一依据。”萨伊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都是经济学实证化的始作俑者。经济学实证化是经济学科学化之始,萨伊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上,萨伊提出经济学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在经济学史上是[[ 首创]] ,并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所认同。萨伊主张以实证方法研究这些问题,抛弃价值判断,从事实出发,即“事物怎样存在或怎样发生,构成所谓事实本质,而对于事物本质的仔细观察,则构成一切真理的惟一依据。”萨伊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都是经济学实证化的始作俑者。[[ 经济学实证化]] 是经济学科学化之始,萨伊的贡献功不可没。
 
  
 
== 主要著作 ==
 
== 主要著作 ==
  
1、《[[ 政治经济学入门]] 》 (1815)  
+
1、《政治经济学入门》 (1815)  
  
2、《[[ 政治经济学精义]] 》 (1817)是《[[ 政治经济学概论]] 》的缩写本<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5a105dbf1a37f111f1855b87.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 ],百度文库,</ref>
+
2、《政治经济学精义》 (1817)是《政治经济学概论》的缩写本<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5a105dbf1a37f111f1855b87.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 ],百度文库,</ref>
  
 
3、《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1820)
 
3、《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1820)
行 42: 行 40:
 
[[萨伊法则]](Say's Law),或称[[赛伊法则]]的意思是说,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慾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
 
[[萨伊法则]](Say's Law),或称[[赛伊法则]]的意思是说,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慾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
  
 萨伊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 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 (Say's Law)。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
 萨伊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 (Say's Law)。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萨伊6.jpg|缩略图|thumb|500px|有框|右|[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9/295821.html  经济学人:过剩学问:萨伊定律]
 
File:萨伊6.jpg|缩略图|thumb|500px|有框|右|[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9/295821.html  经济学人:过剩学问:萨伊定律]
行 56: 行 54:
 
'''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萨伊是19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使[[ 斯密]] 的经济学说[[ 通俗化]] [[ 系统化]] ,但同时也抛弃了斯密学说中的科学因素。他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 财富的生产]] [[ 财富的分配]] [[ 财富的消费]] 三部分。1803年发表他的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 》,由《[[ 导论]] 》和第一篇《[[ 财富的生产]] 》,第二篇《[[ 财富的分配]] 》,第三篇《[[ 财富的消 费]] 》共四部分组成。《导论》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财富的生产》除了论述生产领域的问题外,还论述了[[ 商品流通]] ,对外贸易和货币等问题。《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分配的对象是[[ 价值的理论]] 。《财富的消费》提到了个人消费并重点探讨了[[ 公共消费]]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2/8sibrrk6ks7r4og.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名人简历</ref>
+
 萨伊是19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使斯密的经济学说通俗化和系统化,但同时也抛弃了斯密学说中的科学因素。他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消费三部分。1803年发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由《导论》和第一篇《财富的生产》,第二篇《财富的分配》,第三篇《财富的消 》共四部分组成。《导论》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财富的生产》除了论述生产领域的问题外,还论述了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问题。《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分配的对象是价值的理论。《财富的消费》提到了个人消费并重点探讨了公共消费。<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2/8sibrrk6ks7r4og.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名人简历</ref>
  
 同时,萨伊提出[[ 效用价值论]] ,认为生产只创造效用(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劳动、资本、土地(自然力)共同创造了产品的效用,从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还用工资、利息、地租这三种收入组成生产费用来构成价值。他断言工资、利息、地租分别来源于劳动、资本、土地,建立起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利润则被看作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否定资本主义剥削。他还提出供给创造需求的原理(即[[ 萨伊定律]] ),全面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必然性。萨伊的这些理论多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接受,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ref>[http://www.docin.com/p-438909.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Say,Jean Baptiste,1767~1832)],豆丁网</ref>
+
 同时,萨伊提出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只创造效用(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劳动、资本、土地(自然力)共同创造了产品的效用,从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还用工资、利息、地租这三种收入组成生产费用来构成价值。他断言工资、利息、地租分别来源于劳动、资本、土地,建立起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利润则被看作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否定资本主义剥削。他还提出供给创造需求的原理(即萨伊定律),全面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必然性。萨伊的这些理论多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接受,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ref>[http://www.docin.com/p-438909.html 让•巴蒂斯特•萨伊(Say,Jean Baptiste,1767~1832)],豆丁网</ref>
  
 “三分法”:萨伊以对斯密经济学说的解释、通俗化和系统化的面目出现,把斯密经济学中包含的科学因素抛掉,把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并发展为庸俗政治经济学体系。他将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富的消费,这就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 三分法]] ”。他抽掉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把它变成生产一般。他认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是创造效用,把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他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如土地等)协同创造产品,提供效用,从而协同创造价值。对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要支付代价,也就是对它们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要给予报酬,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润、土地得到地租。他完全否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坚持斯密的庸俗观点:即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构成价值,它们组成商品的生产费用,然后,用生产费用来决定价值。他还把生产费用和供求论结合起来,借助于供求关系、以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的价格作为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
+
 “三分法”:萨伊以对斯密经济学说的解释、通俗化和系统化的面目出现,把斯密经济学中包含的科学因素抛掉,把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并发展为庸俗政治经济学体系。他将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富的消费,这就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三分法”。他抽掉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把它变成生产一般。他认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是创造效用,把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他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如土地等)协同创造产品,提供效用,从而协同创造价值。对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要支付代价,也就是对它们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要给予报酬,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润、土地得到地租。他完全否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坚持斯密的庸俗观点:即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构成价值,它们组成商品的生产费用,然后,用生产费用来决定价值。他还把生产费用和供求论结合起来,借助于供求关系、以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的价格作为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
  
 “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分配。他认为[[ 资本]] [[ 土地]] 如同劳动一样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创造效用,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也具有创造收入的能力。他据此断言工资、利润、地租各有自己的来源。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这就是“[[ 三位一体]] ”公式。这个公式否定斯密关于利润、利息和地租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的观点。他又把利润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使用资本所付的租金,即利息;使用资本的劳动的利润,是对企业家从事冒险、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报酬。他认为企业家的“智力和才能”应得到高的报酬。甚至认为工人的技能也是一种“[[ 资本积累]] ”,也会获得象企业家那样的报酬,他称其为“[[ 劳动利润]] ”。这就否定了工资与利润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
 “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分配。他认为资本、土地如同劳动一样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创造效用,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也具有创造收入的能力。他据此断言工资、利润、地租各有自己的来源。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这个公式否定斯密关于利润、利息和地租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的观点。他又把利润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使用资本所付的租金,即利息;使用资本的劳动的利润,是对企业家从事冒险、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报酬。他认为企业家的“智力和才能”应得到高的报酬。甚至认为工人的技能也是一种“资本积累”,也会获得象企业家那样的报酬,他称其为“劳动利润”。这就否定了工资与利润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销售论:萨伊还有一个理论,就是“[[ 销售论]] ”。他认为由劳动、资本和土地创造的某种效用,授予物品以价值,购买这个价值的手段也同样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所创造的其他产品所组成的,于是,生产就给产品创造需求。他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销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他由此得出结论:生产愈多,销路会愈广;一个企业的成功,有助于其他企业,全体利害与共;进口会给本国产品开辟销路;鼓励消费无益,重要在于激励生产。萨伊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萨伊的经济理论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
 销售论:萨伊还有一个理论,就是“销售论”。他认为由劳动、资本和土地创造的某种效用,授予物品以价值,购买这个价值的手段也同样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所创造的其他产品所组成的,于是,生产就给产品创造需求。他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销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他由此得出结论:生产愈多,销路会愈广;一个企业的成功,有助于其他企业,全体利害与共;进口会给本国产品开辟销路;鼓励消费无益,重要在于激励生产。萨伊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萨伊的经济理论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 关于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分配公式 ==
 
== 关于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分配公式 ==
行 80: 行 78:
 
 与[[李嘉图]]同时代的萨伊和[[马尔萨斯]]被认为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斯密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的庸俗成为,而成为早期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与[[李嘉图]]同时代的萨伊和[[马尔萨斯]]被认为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斯密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的庸俗成为,而成为早期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让·巴蒂斯特·萨伊是经济学说史上把[[ 消费]] 正式纳入[[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的第一人。他认为消费即效用的消灭,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消费,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费,因为效用被消失了。所以他认为消费的唯一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唯一的目的是在于对比消费者的消费对他所引起的损失和给他所提供的满足。所以消费者所作的损益估算的正确程度决定消费是否适宜。著名的萨伊定义认为,生产能创造自身的需求,不会出现需求不足。萨伊定律在当时就遭到[[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等人的反对,但在凯恩斯革命以前,一直为西方的主流所接受。
+
 让·巴蒂斯特·萨伊是经济学说史上把消费正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人。他认为消费即效用的消灭,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消费,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费,因为效用被消失了。所以他认为消费的唯一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唯一的目的是在于对比消费者的消费对他所引起的损失和给他所提供的满足。所以消费者所作的损益估算的正确程度决定消费是否适宜。著名的萨伊定义认为,生产能创造自身的需求,不会出现需求不足。萨伊定律在当时就遭到[[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等人的反对,但在凯恩斯革命以前,一直为西方的主流所接受。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reflist|30em}}
 
{{reflist|30em}}
  
 +
==相關影片==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Y7vckSd3w&ab_channel=MarginalRevolutionUniversity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
}}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5TMg1pNCY&ab_channel=Derecho18A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
}}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art368V6k&ab_channel=Acad%C3%A9mielibredesscienceshumaines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
}}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ZwZzIjU0c&ab_channel=LibertyInOurTime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
}}
 +
 +
{{clear}}
 +
 
 
== 延伸閱讀 ==
 
== 延伸閱讀 ==
 
*{{Citation |first=Samuel |last=Hollander |title=Jean-Baptiste Say and the Classical Canon in Economics: the British Connection in French Classicism |loc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publisher=Routledge |year=2005 |isbn=041532338X }}.
 
*{{Citation |first=Samuel |last=Hollander |title=Jean-Baptiste Say and the Classical Canon in Economics: the British Connection in French Classicism |loc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publisher=Routledge |year=2005 |isbn=041532338X }}.
行 93: 行 122:
  
 
{{DEFAULTSORT:Say, Jean-Baptiste}}
 
{{DEFAULTSORT:Say, Jean-Baptiste}}
[[Category:法國經濟學家]]
+
 
[[Category: 古典 經濟學家]]
+
[[Category:經濟學家]]
[[Category:法 人物]]
+
[[Category:法 国军 政人物]]
[[Category: 古典自由主義者]]
+
[[Category: 法国 業管理人物]]
[[Category: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Category:葬於巴黎]]
 
[[Category:里昂 业家]]
 

於 2020年11月21日 (六) 12:58 的最新修訂

讓·巴蒂斯特·薩伊
著名經濟學家,古典自由主義者
出生 1767年1月5日
國籍 法國
別名 薩伊
職業 經濟學家
知名於 重新闡釋斯密學說
推動經濟學實證化
提出薩伊定律
知名作品政治經濟學概論
政治經濟學入門
《政治經濟學雜錄和通訊》

讓·巴蒂斯特·薩伊(法語:Jean-Baptiste Say,1767年1月5日-1832年11月15日),是一名法國經濟學家兼商人。他主張古典自由主義立場,主張競爭、自由貿易及解除商貿限制。著名的賽伊法則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賽伊在世時將它發揚光大。[1]

他是繼亞當斯密,李嘉圖古典經濟學派興起之後的又一個經濟學偉人。然而命運總是不眷顧這些偉大的思想家,作為其生命延續的經濟思想在其生前遭到封禁,而在死後又被人詬謗,這真的是一種悲哀。其人作為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一直被主流教科書視資本家的辯護者。

生平簡介

薩伊生於里昂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即開始經商。曾在英國倫敦附近一所商業學校學習,在此期間了解到英國工業革命進程並接觸到斯密的學說。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時,他正在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任職,擁護當時君主立憲派的執政,積極參加政治活動並一度從軍。雅各賓派上台後轉而反對革命。 1794~1799年任《哲學、文藝和政治旬刊》主編,於該刊發表經濟文章,批評國民大會活動,後受拿破崙一世重視被委任為法官,又被派往財政委員會工作。 1803年,他出版《論政治經濟學,或略論財富是怎樣產生、分配和消費的》(簡稱《政治經濟學概論》 )一書,宣揚斯密的貿易自由放任思想,後因拒絕支持拿破崙保護關稅政策被解職。 1805 ~1813 年與人合夥辦紗廠。 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他又受到重視,被派往英國考察工業。1816年起先後在法國阿森尼大學和工藝學院講授政治經濟學,他把講稿整理為《實用政治經濟學全教程》(共6卷),在1828~1829年間出版。 1830年薩伊還擔任過法蘭西學院經濟學教授,1832年11月15日於巴黎逝世。薩伊以對斯密經濟學說的解釋、通俗化和系統化的面目出現。薩伊在效用價值論的基礎上闡明分配。薩伊還有一個理論,就是「銷售論」。[2]

拿破崙執政期間,薩伊在《旬刊》上發表的經濟論文得到拿破崙的賞識。薩伊再次進入政界,被委任到財政委員會工作。實際上,拿破崙並不接受薩伊的自由主義主張。而薩伊也不願意放棄他對拿破崙保護關稅政策的持續批判。1803年,薩伊的《政治經濟學概論》出版前,拿破崙要求他修改關於關稅政策的某些章節,薩伊拒絕了。於是,在《概論》出版的同時,薩伊被解職了。拿破崙知道如何懲處一個不馴服的學者。他查封了薩伊的一切著作,禁止薩伊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並委派他擔任海關稅收征管員。倔犟的薩伊並沒有屈服,又回到商界,去經營紡織廠。正是薩伊的不屈從,才保證了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在歐洲大陸的傳播。如果考慮到斯密原著的晦澀和結構的凌亂,薩伊的貢獻其實是世界性和歷史性的。一位錚錚鐵骨的學者被說成「庸俗」,這不免有和氏獻璧卻被說成騙子的悲哀,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在經濟學史上,爭議最大的經濟學家莫過於19世紀上半期法國經濟學家薩伊了。李嘉圖稱他為「大陸著作家中首先正確認識並運用斯密原理的人」,他的功績「大於所有其他大陸著作家的全部功績」。馬克思認為,他是法國庸俗經濟學的創始人。在現代,凱恩斯經濟學的建立是從批判薩伊定理開始的,而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供給學派又把薩伊定理奉為真理。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出發,給同一個人以不同的評價,是極為正常的。關鍵是,應該尊重歷史事實,還歷史以本來的面目。在中國的經濟學史研究與教學中,薩伊一直是受批判的反面角色,因此,我強調的還是重新認識薩伊。

讓·巴蒂斯特·薩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生活在法國大革命和第一次產業革命時期,曾主編過當時頗有影響的《哲學、文藝和政治旬報》,由於反對拿破崙的大陸政策而被解職,以後辦過實業。拿破崙倒台後受政府委派去英國考察工業並講授政治經濟學。他最主要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概論》。過去批判薩伊是由於他為資本主義辯護,是資產階級的辯護士。現在看來這種批判難以成立了,因為為資本主義辯護正確與否,要看是為哪個時期,什麼樣的資本主義辯護。當資本主義是一種新興生產關係,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時,為資本主義辯護不僅不是罪,還是功呢!薩伊正是用斯密的經濟自由思想為資本主義辯護的。所以,我們對薩伊的評價不能以他為資本主義辯護為惟一依據,而要具體分析他的經濟理論。

在經濟學研究對象與方法上,薩伊提出經濟學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這在經濟學史上是首創,並為以後的經濟學家所認同。薩伊主張以實證方法研究這些問題,拋棄價值判斷,從事實出發,即「事物怎樣存在或怎樣發生,構成所謂事實本質,而對於事物本質的仔細觀察,則構成一切真理的惟一依據。」薩伊與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都是經濟學實證化的始作俑者。經濟學實證化是經濟學科學化之始,薩伊的貢獻功不可沒。

主要著作

1、《政治經濟學入門》 (1815)

2、《政治經濟學精義》 (1817)是《政治經濟學概論》的縮寫本[3]

3、《關於政治經濟學各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商業普遍蕭條的原因給馬爾薩斯先生的信》(1820)

4、《政治經濟學雜錄和通訊》(1833)等

薩伊定律

薩伊法則(Say's Law),或稱賽伊法則的意思是說,每個生產者之所以願意從事生產活動,若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對該產品的消費慾望,就是為了想將其所生產的物品與他人換取物品或服務。

薩伊否定生產過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供給能夠創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觀點,即所謂的"[薩伊定律" (Say's Law)。薩伊認為商品買賣實質上是商品交換,貨幣只在剎那間起媒介作用。產品總是用產品來購買,買者同時也就是賣者,買賣是完全統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給會為自己創造出需求,總供給與總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會因價格機制的調節而達到均衡。

薩伊理論

政治經濟學的三分法

薩伊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他使斯密的經濟學說通俗化和系統化,但同時也拋棄了斯密學說中的科學因素。他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三分法,把政治經濟學劃分為財富的生產、財富的分配和財富的消費三部分。1803年發表他的代表作《政治經濟學概論》,由《導論》和第一篇《財富的生產》,第二篇《財富的分配》,第三篇《財富的消費》共四部分組成。《導論》規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研究方法。《財富的生產》除了論述生產領域的問題外,還論述了商品流通,對外貿易和貨幣等問題。《財富的分配》中提出了分配的對象是價值的理論。《財富的消費》提到了個人消費並重點探討了公共消費。[4]

同時,薩伊提出效用價值論,認為生產只創造效用(物品滿足人類需要的內在力量),物品的效用是物品價值的基礎,勞動、資本、土地(自然力)共同創造了產品的效用,從而創造了產品的價值,還用工資、利息、地租這三種收入組成生產費用來構成價值。他斷言工資、利息、地租分別來源於勞動、資本、土地,建立起三位一體公式的分配論,利潤則被看作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否定資本主義剝削。他還提出供給創造需求的原理(即薩伊定律),全面否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必然性。薩伊的這些理論多被後來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接受,在經濟思想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5]

「三分法」:薩伊以對斯密經濟學說的解釋、通俗化和系統化的面目出現,把斯密經濟學中包含的科學因素拋掉,把庸俗因素分離出來並發展為庸俗政治經濟學體系。他將政治經濟學劃分為三個部分,即財富的生產、財富的分配、財富的消費,這就是著名的政治經濟學「三分法」。他抽掉資本主義這一歷史的特殊的社會經濟形式,把它變成生產一般。他認為生產不創造物質,只是創造效用,把物品滿足人類需要的「內在力量」叫做「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物品價值的基礎。他認為,勞動、資本和自然力(如土地等)協同創造產品,提供效用,從而協同創造價值。對這三種生產要素的使用,要支付代價,也就是對它們各自提供的生產性服務要給予報酬,勞動得到工資、資本得到利潤、土地得到地租。他完全否定勞動決定商品價值的觀點,堅持斯密的庸俗觀點:即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三種收入構成價值,它們組成商品的生產費用,然後,用生產費用來決定價值。他還把生產費用和供求論結合起來,藉助於供求關係、以隨供給和需求的變動而變動的價格作為測量物品價值的尺度。

「三位一體」公式:薩伊在效用價值論的基礎上闡明分配。他認為資本、土地如同勞動一樣能提供生產性服務,創造效用,具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因此,也具有創造收入的能力。他據此斷言工資、利潤、地租各有自己的來源。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土地—地租,這就是「三位一體」公式。這個公式否定斯密關於利潤、利息和地租是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扣除部分的觀點。他又把利潤劃分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部分:使用資本所付的租金,即利息;使用資本的勞動的利潤,是對企業家從事冒險、監督和管理企業的報酬。他認為企業家的「智力和才能」應得到高的報酬。甚至認為工人的技能也是一種「資本積累」,也會獲得象企業家那樣的報酬,他稱其為「勞動利潤」。這就否定了工資與利潤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

銷售論:薩伊還有一個理論,就是「銷售論」。他認為由勞動、資本和土地創造的某種效用,授予物品以價值,購買這個價值的手段也同樣是由勞動、資本和土地所創造的其他產品所組成的,於是,生產就給產品創造需求。他認為貨幣並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過是媒介而已,在交換中,它只起「一瞬間」的作用。如果一種產品難於脫銷而產生過剩,並非由於缺乏貨幣,而是由於某些產品生產過少所致。他由此得出結論:生產愈多,銷路會愈廣;一個企業的成功,有助於其他企業,全體利害與共;進口會給本國產品開闢銷路;鼓勵消費無益,重要在於激勵生產。薩伊這一理論被稱為「薩伊定律」,它被用來論證資本主義普遍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是不可能存在的。薩伊的經濟理論對後來的資產階級經濟理論有很大的影響。

關於讓薩伊的「三位一體」分配公式

法國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讓巴蒂斯特薩伊的「三位一體」分配公式是建立在他的「生產三要素論」的基礎之上的。薩伊認為:勞動、資本、土地是一切社會生產所不可缺少的三個要素。生產不是創造物質,而是創造效用(使用價值);而效用又是商品價值的基礎,商品價值的大小取決於它的效用。由此,他就把勞動、資本、土地這三個生產要素既看作是創造商品使用價值的要素,又看作是創造商品價值的要素。基於這個理淪,薩伊認為:各種要素的所有者都應該依據自己所提供的生產性服務,取得各自的收人,以作為對自身耗費的補償。[6]

具體來說:工人應該得到工資,資本家應該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應得到地租。同時,薩伊還認為:利潤應分解為兩部分:一是資本的利息,一是對使用資本的企業家的 「勞動」的「報酬」,即企業家本人的工資公平地分析,可以看出:薩伊把勞動、資本、土地看作是生產要素的觀點是一點也不錯的。錯誤在於:他把資本、土地也看作是創造價值的要素而不是把勞動看作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進而,他又錯誤地得出:資本、土地也應獲得同勞動性質一樣的收人但是說資本、土地本身不創造價值,並不等於說憑藉資本所有權、土地所有權就不能獲得收人;進而,也不能認定,憑藉資本所有權、土地所有權所獲得的收人統統都是剝削收入這是因為,就資本來說,如果資本以貨幣資本的形式或以物化的廠房、設備等等形式出現,它就成了現實的生產要素,就要在經營過程中發揮作用。

由此,獲得這些生產要素的就必須將自己因借用這些要素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利潤的一部分作為報酬讓渡給這些要素的所有者,可以這樣認定:這些生產要素所有者所獲得的收人不過是出售生產要素使用權商品的價格。在這其間的交換中體現的依然是「等價資換」原則,所以不應將共完全視為剝削收人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地看問題,而是認定,資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獲得的收入純屬剝削收人。那麼,按照這種邏輯推理這些所有者如要「不剝削」,那就只好拱手讓別人白白使用資金和廠房設備等等而不能索要一丁點兒報酬。然而,這樣一來,從使用這些生產要素的一力來看,豈不成了無償占用他人資產了嗎?這難道不是剝削。

關於資本應得報酬的問題,還有一點需要推證,即,資本家的管理勞動能否創造價值?他們的這種勞動是否應當獲得報酬? 經育型資本家的管理勞動同樣屬於創造價值的勞動;而且,他們所從事的勞動往往還是複雜程度較高或者很高的勞動(比如設計產品、組織生產、聯繫銷售等等就是如此),所以他們所獲得的資本利潤,不能視為統統都是剝削收人,在其中應有一塊兒勞動收人。如果剔除掉薩伊所認定的資本、土地能夠創造價值的庸俗觀點,那麼,「三位一體」分配方式,就是按生產要素分配(為主)+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為輔)—顯然,此種分配方式廣泛存在於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中;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則表現為按勞分配(為主)+按生產要素分配(為輔)。因此,薩伊的「=位一體」分配公式在一定形式上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卜社會分配的特徵同時,對於按生產要素分配這一塊兒來說,這種收人雖是非勞收人,但也不全是剝削收人。薩伊的「三位一體分配公式」有它的一定合理性。

消費思想

李嘉圖同時代的薩伊和馬爾薩斯被認為拋棄了勞動價值理論,發展了斯密等人的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中的庸俗成為,而成為早期庸俗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讓·巴蒂斯特·薩伊是經濟學說史上把消費正式納入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第一人。他認為消費即效用的消滅,不會損失價值的東西不能消費,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費,因為效用被消失了。所以他認為消費的唯一的研究對象是消費行為本身所產生的滿足的程度,唯一的目的是在於對比消費者的消費對他所引起的損失和給他所提供的滿足。所以消費者所作的損益估算的正確程度決定消費是否適宜。著名的薩伊定義認為,生產能創造自身的需求,不會出現需求不足。薩伊定律在當時就遭到馬爾薩斯西斯蒙第馬克思等人的反對,但在凱恩斯革命以前,一直為西方的主流所接受。

參考資料

相關影片

 

延伸閱讀

  • Hollander, Samuel, Jean-Baptiste Say and the Classical Canon in Economics: the British Connection in French Classic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ISBN 041532338X .
  • Sowell, Thomas, Say's Law: An Historical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ISBN 0691041660 .
  • Whatmore, Richard, Republicanism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Jean-Baptiste Say's Political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9241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