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十四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览古十四首》是一首古诗,诗歌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
“ |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 三代业遽陨,七雄遂交驰。庶物坠涂炭,区中若棼丝。 秦皇燎儒术,方册靡孑遗。大汉历五叶,斯文复崇推。 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弛张固天意,设教安能持。 兴亡道之运,否泰理所全。奈何淳古风,既往不复旋。 三皇已散朴,五帝初尚贤。王业与霸功,浮伪日以宣。 忠诚及狙诈,淆混安可甄。馀智入九霄,守愚沦重泉。 永怀巢居时,感涕徒泫然。 栋宇代巢穴,其来自三皇。迹生固为累,经始增百王。 瑶台既灭夏,琼室复陨汤。覆车世不悟,秦氏兴阿房。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力役弊万人,瑰奇殚八方。 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 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所残必忠良,所宝皆凶嚚。 昵谀方自圣,不悟祸灭身。箕子作周辅,孙通为汉臣。 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 吾观采苓什,复感青蝇诗。谗佞乱忠孝,古今同所悲。 奸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汉储殒江充,晋嗣灭骊姬。 天性犹可间,君臣固其宜。子胥烹吴鼎,文种断越铍。 屈原沈湘流,厥戚咸自贻。何不若范蠡,扁舟无还期。 尝稽真仙道,清寂祛众烦。秦皇及汉武,焉得游其藩。 情扰万机屑,位骄四海尊。既欲先宇宙,仍规后乾坤。 崇高与久远,物莫能两存。矧乃恣所欲,荒淫伐灵根。 金膏恃延期,玉色复动魂。征战穷外域,杀伤被中原。 天鉴谅难诬,神理不可谖。安期返蓬莱,王母还昆仑。 异术终莫告,悲哉竟何言。 鲁侯祈政术,尼父从弃捐。汉主思英才,贾生被排迁。 始皇重韩子,及睹乃不全。武帝爱相如,既征复忘贤。 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 食其昔未偶,落魄为狂生。一朝君臣契,雄辩何纵横。 运筹康汉业,凭轼下齐城。既以智所达,还为智所烹。 岂若终贫贱,酣歌本无营。 晁错抱远策,为君纳良规。削彼诸侯权,永用得所宜。 奸臣负旧隙,乘衅谋相危。世主竟不辨,身戮宗且夷。 汉景称钦明,滥罚犹如斯。比干与龙逢,残害何足悲。 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 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萧洒去物累,此谋诚足敦。 至人顺通塞,委命固无疵。吾观太史公,可谓识道规。 留滞焉足愤,感怀殄生涯。吾叹龚夫子,秉义确不移。 晦迹一何晚,天年夭当时。薰膏自销铄,楚老空馀悲。 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京房洞幽赞,神奥咸发挥。 如何嫉元恶,不悟祸所归。谋物暗谋已,谁言尔精微。 玄元明知止,大雅尚保躬。茂先洽闻者,幽赜咸该通。 弱年赋鹪鹩,可谓达养蒙。晚节希鸾鹄,长飞戾曾穹。 知进不知退,遂令其道穷。伊昔辨福初,胡为迷祸终。 方验嘉遁客,永贞天壤同。 圣人垂大训,奥义不苟设。天道殃顽凶,神明祐懿哲。 斯言犹影响,安得复回穴。鲧瞍诞英睿,唐虞育昏孽。 盗跖何延期,颜生乃短折。鲁隐全克让,祸机遂潜结。 楚穆肆巨逆,福柄奚赫烈。田常弑其主,祚国久罔缺。 管仲存霸功,世祖成诡说。汉氏方版荡,群阉恣邪谲。 謇謇陈蕃徒,孜孜抗忠节。誓期区宇静,爰使凶丑绝。 谋协事靡从,俄而反诛灭。古来若兹类,纷扰难尽列。 道遐理微茫,谁为我昭晰。吾将询上帝,寥廓讵跻彻。 已矣勿用言,忘怀庶自悦。 |
” |
— [唐代]吴筠 |
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1]”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2]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 人文课堂 |《诗经》的“六义”是什么意思?,搜狐,2019-09-24
- ↑ 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搜狐,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