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柏坡那个院子(郝菊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柏坡那个院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西柏坡那个院子》中国当代作家郝菊先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西柏坡那个院子

西柏坡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艘船,载着火种从延安驶来。1948年5月26日,一夜之间西柏坡就亮了,迷茫的人在漫漫的征程中认清了方向;西柏坡仿佛是一颗闪闪的红五星,把一种美丽和气魄,组合镶嵌在历史的旗子上。著名的“九月会议”“一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著名的“淮海,平津,辽沈”三大战役在这里运筹帷幄。

无数次搜捕和围剿,暗藏重重险恶,却也只是为我独尊者自导自演的几场闹剧。而西柏坡那个农家院落上了红色的光辉,自然有其深刻的内涵,它有着简朴的作风和务实的精神,有着高贵的追求和博大的胸怀。走进那个院子,你会了解到许多与坚贞和崇高有关的故事。

如果没有西柏坡那简陋朴素的院子,没有那石磨般的耐性,没有楸树一样防风固沙的定力,没有两个“务必”的核心精神,刚毅的西柏坡便变少了一份神圣和智慧,那些竹的挺拔和花的美丽也少了一些韵味。

西柏坡那个大院是西柏坡的家,在最艰难的日子里,那个黄土院子也没有让西柏坡去流浪。西柏坡和延安血脉相连。每一粒种子发芽的地方,定会有泥土去拥抱。几十年过去了,院墙下那些小草,依然鲜嫩,依然讲述着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西柏坡依然年轻,还是当年的样子,一看就让人激动万分。

历史不只是一段故事,更不只是逝去一些人,或留下些什么。

一切已经默默无闻地离去的,和在历史的仓库里放不下的名字,都在随着

时间的长河慢慢地走远,就像春去冬来后那些死去的小花一样,没有人会记着他们的样子,谁也不会讲起他们的故事,除了常常怀念他们的亲人。

但西柏坡不同,它的名字被历史崛起!

西柏坡那个黄土院子更不一样,它不仅作为居所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更作为一种精神像血液一样流淌在炎黄子孙的生命里,那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总会在春天醒来,有一种呼唤总会在心底响起。一种延安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万古长存!

一个人也许会没有正义,也许为欲望折腰。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正义,一个没有正义的民族,就是一个邪恶的民族。

西柏坡那个院子是有正义感的!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在延安,至今仍留有许多抗日战争的历史印记。凤凰山麓和杨家岭那简陋、朴实得如一捧黄土的窑洞,见证着《论持久战》指导二战东方战场取得的最后胜利,也见证着《新民主主义论》引领追求名主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西柏坡是延安的征途,火种在这里延伸,光明在这里扩大。铭记,是为了启迪当下,昭示未来;传承是为了明智,为了强胜!

西柏坡的人也是有正义的人!回望历史,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不做寿、不送礼、少敬烟,、少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同列。要求全党同志:永远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革命到底”这些英明的决策明镜般照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言行,而他们的优良品质像红色的光芒,使中国大地充满了光明,让那些处在绝望中的人看到了希望,也温暖了无数冰冷的日子。一个个从西柏坡走出的人,我们听着他们的声音,甚至感受着他们的气息,从几十年前到如今一直心潮澎湃。从岁月里挖出来的一些碎片,更真实地告诉我们,他们曾经来过,在这里生活过,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蓬勃的生命,是我们的亲人。

如今,在西柏坡的中央大院里,一不小心还会捡起一串故事。你必须仔细听

,在那个院子里,曾经留下毛泽东和朱德的笑声。那棵楸树,那个石磨,那块石条仿佛是一个个音符:有一首《东方红》,在这里弹出强音,响彻全世界;这个音符是历史正在弹奏的,也是我们正在聆听的;一首《东方红》在这里唱响,为历史留下一首赞歌,否则那些走出去的英雄,怎么回来?

我们在西柏坡远望。

一个人在西柏坡望了望,个头就长高了,一群人在西柏坡望了望,就望见了远方,一只鸟在西柏坡飞了飞,就飞向了世界。西柏坡是一只青鸟,从硝烟里飞向云霄,太阳就变红了。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北方的白杨树,挺拔的干,向上伸展的枝桠,和那些茂密的叶子,都有着顽强地向上生长的精神。其实,每一个向上生长的生命都有阳光与她相遇。

我们热爱西柏坡那个院子。

沉迷于那黄土清香,陶醉于那简朴的作风,更崇拜那决胜千里的智慧,和大鹏展翅的气度。西柏坡的红杜鹃,像一团火掩映着西柏坡那个院子,西柏坡的那个院子在杜鹃花的浸染中变红了,像一面面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它鲜艳的色彩,照亮了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从这里站稳了脚跟。“为人民务”的声音在火红的杜鹃丛中越来越响亮,仿佛那杜鹃鸟在不停地歌唱:走呵,母亲戎冠秀带头送子上前线;看呵,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听呵,曹火星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西柏坡的万山丛中,革命斗争的遗址开满了最美的杜鹃,常开不败,千千万万叫不响的,史册里盛不下的名字,更是一朵朵美丽的杜鹃,绽放着灵魂的芬芳。这红红的杜鹃,仿佛是人类伟大精神的火炬,永垂不朽。

于是,我想起了韶山的杜鹃,像红霞,像火焰,红的浪漫,红的豪迈,红的坦荡,红的让人流泪;就像西柏坡那个院子,一看就感人,一看就心潮澎湃,一看就热泪盈眶!那样熟悉,那样亲切,那样深入人心!那样万古长青!

有人说,你可以把一个人从他的故乡带走,却无法把他的故乡从他的体内带走。

是的,你可以把一个人从西柏坡带走,却无法把西柏坡那所院落从他的心里带走!

[1]

作者简介

郝菊先,七十年代生于内蒙呼伦贝尔盟,现北京市中学教师。崇尚自然,爱好读书、写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