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山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山桥位于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为南宋时期桥梁,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桥为条石折边单拱桥。全长18米,宽3.7米,高5.5米,拱跨度11米。桥面用石板铺接而成。桥面沿上仍留有石刻,尚能辨别的有“咸淳岁在乙丑”等六字,其余已模糊不清。桥的造型优美独特,结构严谨,至今仍为当地居民所使用,对研究古代桥梁的类型及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桥体介绍

桥拱两旁杂草丛生,没有精美刻石,没有护手栏杆,桥下清流潺潺,过桥村民三三两两,乍一看,西山桥显得十分简朴而安静。但是到了桥底,仰头一看,才发现这座古桥内大有文章,桥下石拱看似五边形,每边用六根竖向石条顶两根横向石条形成,细数共有38根,中间的横砌条石长短不一,不同赵州桥拱的单一横向发券,也不同于洛阳桥拱的单一纵向发券,自成一派,个性显然。据资料显示,这种折边形桥型始于汉代,流行与两宋,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同形,在梁架拼合联接技术上有较高的力学平衡要求,架设难度很大,在古时候十分少见,而像西山桥这样桥身保存如此完好并且能够研判年代的更算的上是其中的凤毛麟角了,在中国桥梁史的研究上是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岁月流逝,西山桥虽然仍旧朴实无华的躺在那里,但是它饱经沧桑的身躯却在历史长河中焕发出了新的价值。

梓州八景之一

“梓州胜迹是炉烽,笔架排青接大空。玉柱昂霄丹凤宿,溪边垂钓峙西东,光照白璧山舀日,石渡桥横势跨虹。东坞岭高龙未到,西山山外夕阳红。”这首出自明代诗人翁合老的《梓州八景》在当地的老辈人当中广为流传,这其中的垂钓之溪便是西山下的梓州溪,而诗中所写“石渡桥”便是横跨梓州溪的西山桥[2]

视频

西山桥 相关视频

梓州八景之灵峰胜境
梓州八景之 琴泉秋韵

参考文献

  1. 咱建德的“国保”,你都了解吗?,,建德新闻网,2013-11-07
  2. 浙江建德南宋西山桥,炎黄风俗网,20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