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表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表象'''(心理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像感知到某些物体、事件、场景,不过对[[感官]]而言,感知对象实际上并不存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在入眠期和半醒(半意识)状态下,这时的表象有着快速、变幻无常、不由自主的特点,因此会违背[[知觉]],呈现千变万化的场景,以致不能清楚辨识目标。 表象有时会与[[行为]]或想像的体验,产生相同的效果。  
 
'''表象'''(心理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像感知到某些物体、事件、场景,不过对[[感官]]而言,感知对象实际上并不存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在入眠期和半醒(半意识)状态下,这时的表象有着快速、变幻无常、不由自主的特点,因此会违背[[知觉]],呈现千变万化的场景,以致不能清楚辨识目标。 表象有时会与[[行为]]或想像的体验,产生相同的效果。  
  
 表象的性质、成因、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研究及争议的主题。“表象”或“意象”作用当代研究人员的措辞,可包含来自任何感官输入源的资讯; 例如人们可能会体验听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然而,大多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都集中在“视觉表象”上。 有时人们会认为,某些种类的动物与人类一样,也能够体验表象。 但是由于这一现象本质上是内省的,所以几乎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这种观点。
+
 表象的性质、成因、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ref>[https://www.sohu.com/a/254884647_464088 什么是认知?什么是认知科学? ],搜狐,2018-09-20  </ref> 、神经科学研究及争议的主题。“表象”或“意象”作用当代研究人员的措辞,可包含来自任何感官输入源的资讯; 例如人们可能会体验听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然而,大多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都集中在“视觉表象”上。 有时人们会认为,某些种类的动物与人类一样,也能够体验表象。 但是由于这一现象本质上是内省的,所以几乎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这种观点。
  
 
 乔治·贝克莱、大卫·休姆等[[哲学家]]以及诸如威廉·冯特、威廉·詹姆士等早期实验[[心理学家]],将一般的思想(想法、意念)理解为表象。如今普遍相信,许多表象作为心智表征(或心理模型 )在[[记忆]]和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威廉·布兰特(William Brant, 2013, p. 12)将“表象”这一用语的科学用法追溯到1870年,约翰·丁达尔发表了名为“想像力的科学利用”的演讲。有些人甚至认为,表象最好理解为一种内在、心理、神经的表征;而入眠表象和半醒表象的情形,根本不具表征性。另一些人则对“表象等同于任何此类心灵或[[大脑]]的表征(或直接由其引起)”表示反对,但也不考虑表象的非表征型式。
 
 乔治·贝克莱、大卫·休姆等[[哲学家]]以及诸如威廉·冯特、威廉·詹姆士等早期实验[[心理学家]],将一般的思想(想法、意念)理解为表象。如今普遍相信,许多表象作为心智表征(或心理模型 )在[[记忆]]和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威廉·布兰特(William Brant, 2013, p. 12)将“表象”这一用语的科学用法追溯到1870年,约翰·丁达尔发表了名为“想像力的科学利用”的演讲。有些人甚至认为,表象最好理解为一种内在、心理、神经的表征;而入眠表象和半醒表象的情形,根本不具表征性。另一些人则对“表象等同于任何此类心灵或[[大脑]]的表征(或直接由其引起)”表示反对,但也不考虑表象的非表征型式。
行 15: 行 15:
 
 视觉通路不是单向道。 更高级的大脑区域也可以将视觉输入送回视觉皮层低级区域的[[神经元]]。作为人类,我们有能力用心灵之眼 - 在没有视觉输入的情况下获得感知体验。 例如,PET扫描显示,当坐在房间中的受试者想像他们正站在前门开始向左或向右行走时,会开始激活视觉关联皮质、顶叶皮质和前额皮质 -所有更高级的大脑认知处理中心。
 
 视觉通路不是单向道。 更高级的大脑区域也可以将视觉输入送回视觉皮层低级区域的[[神经元]]。作为人类,我们有能力用心灵之眼 - 在没有视觉输入的情况下获得感知体验。 例如,PET扫描显示,当坐在房间中的受试者想像他们正站在前门开始向左或向右行走时,会开始激活视觉关联皮质、顶叶皮质和前额皮质 -所有更高级的大脑认知处理中心。
  
 心灵之眼的基础生物学雏形,发生在大脑新皮质下方较深的部分,或是说发生在感知中心所在处。丘脑被发现是独立于其他组成部分,处理从大脑较低级和较高级组成部分所传来的所有型式的感知[[数据]]。损伤这种组成部分会产生永久性的感知损伤,然而,当大脑皮层受损时,大脑会因应神经可塑性,以修正任何阻塞的知觉。我们可以认为,大脑皮层是个复杂的记忆储存仓库,从感觉系统接收到的数据透过大脑皮层进行分区。这基本上允许识别形状,由于缺乏过滤内部产生输入的机制,因此可能产生幻觉 - 看到的东西不是外部输入而是内部输入(大脑皮层的分段感觉数据在过滤时发生错误,可能导致一个人看到、[[感觉]]、听到或经历与现实不一致的事物。)
+
 心灵之眼的基础生物学雏形,发生在大脑新皮质下方较深的部分,或是说发生在感知中心所在处。丘脑被发现是独立于其他组成部分,处理从大脑较低级和较高级组成部分所传来的所有型式的感知[[数据]]。损伤这种组成部分会产生永久性的感知损伤,然而,当大脑皮层受损时,大脑会因应神经可塑性,以修正任何阻塞的知觉。我们可以认为,大脑皮层是个复杂的记忆储存仓库,从感觉系统接收到的数据透过大脑皮层进行分区。这基本上允许识别形状,由于缺乏过滤内部产生输入的机制,因此可能产生幻觉 - 看到的东西不是外部输入而是内部输入<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657819 如何理解表象理论?],知乎</ref> (大脑皮层的分段感觉数据在过滤时发生错误,可能导致一个人看到、[[感觉]]、听到或经历与现实不一致的事物。)
  
 
 并非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内在感知能力。对许多人来说,当[[眼睛]]闭上时,其对黑暗的感知就会占上风。然而,有些人能够感知丰富多彩的、动态的表象。迷幻药的使用增加了受试者有[[意识]]地获得视觉(以及听觉和其他感官)感知的能力。
 
 并非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内在感知能力。对许多人来说,当[[眼睛]]闭上时,其对黑暗的感知就会占上风。然而,有些人能够感知丰富多彩的、动态的表象。迷幻药的使用增加了受试者有[[意识]]地获得视觉(以及听觉和其他感官)感知的能力。

於 2020年8月26日 (三) 06:48 的最新修訂

表象(心理圖像),在大多數情況下,就像感知到某些物體、事件、場景,不過對感官而言,感知對象實際上並不存在。有些時候,尤其是在入眠期和半醒(半意識)狀態下,這時的表象有着快速、變幻無常、不由自主的特點,因此會違背知覺,呈現千變萬化的場景,以致不能清楚辨識目標。 表象有時會與行為或想像的體驗,產生相同的效果。

表象的性質、成因、功能,長期以來一直是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1]、神經科學研究及爭議的主題。「表象」或「意象」作用當代研究人員的措辭,可包含來自任何感官輸入源的資訊; 例如人們可能會體驗聽覺表象、嗅覺表象等。 然而,大多數的哲學和科學研究都集中在「視覺表象」上。 有時人們會認為,某些種類的動物與人類一樣,也能夠體驗表象。 但是由於這一現象本質上是內省的,所以幾乎沒有證據支持或反對這種觀點。

喬治·貝克萊、大衛·休姆等哲學家以及諸如威廉·馮特、威廉·詹姆士等早期實驗心理學家,將一般的思想(想法、意念)理解為表象。如今普遍相信,許多表象作為心智表徵(或心理模型 )在記憶和思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威廉·布蘭特(William Brant, 2013, p. 12)將「表象」這一用語的科學用法追溯到1870年,約翰·丁達爾發表了名為「想像力的科學利用」的演講。有些人甚至認為,表象最好理解為一種內在、心理、神經的表徵;而入眠表象和半醒表象的情形,根本不具表徵性。另一些人則對「表象等同於任何此類心靈或大腦的表徵(或直接由其引起)」表示反對,但也不考慮表象的非表徵型式。

2010年, IBM申請了一項專利,可從人腦中提取人臉表象。它使用梭形面部區域的腦測量反饋迴路,激活程度與面部識別的程度成正比。 這項專利於2015年發布。

物理基礎

心靈的生物學基礎尚未完全了解。fMRI的研究表明,執行表象任務時, 外側膝狀核和視覺皮層的V1區域會被激活。

視覺通路不是單向道。 更高級的大腦區域也可以將視覺輸入送回視覺皮層低級區域的神經元。作為人類,我們有能力用心靈之眼 - 在沒有視覺輸入的情況下獲得感知體驗。 例如,PET掃描顯示,當坐在房間中的受試者想像他們正站在前門開始向左或向右行走時,會開始激活視覺關聯皮質、頂葉皮質和前額皮質 -所有更高級的大腦認知處理中心。

心靈之眼的基礎生物學雛形,發生在大腦新皮質下方較深的部分,或是說發生在感知中心所在處。丘腦被發現是獨立於其他組成部分,處理從大腦較低級和較高級組成部分所傳來的所有型式的感知數據。損傷這種組成部分會產生永久性的感知損傷,然而,當大腦皮層受損時,大腦會因應神經可塑性,以修正任何阻塞的知覺。我們可以認為,大腦皮層是個複雜的記憶儲存倉庫,從感覺系統接收到的數據透過大腦皮層進行分區。這基本上允許識別形狀,由於缺乏過濾內部產生輸入的機制,因此可能產生幻覺 - 看到的東西不是外部輸入而是內部輸入[2](大腦皮層的分段感覺數據在過濾時發生錯誤,可能導致一個人看到、感覺、聽到或經歷與現實不一致的事物。)

並非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內在感知能力。對許多人來說,當眼睛閉上時,其對黑暗的感知就會占上風。然而,有些人能夠感知豐富多彩的、動態的表象。迷幻藥的使用增加了受試者有意識地獲得視覺(以及聽覺和其他感官)感知的能力。

此外,松果體是產生心靈之眼的假設候選者; 瑞克·斯特拉斯曼等人假設,在瀕死體驗(NDEs)和做夢的期間,腺體可能在外部感官數據被阻斷時,分泌一種致幻化學物質二甲基色胺(DMT)以產生內部視覺。然而,這一假說還沒有得到神經化學證據和DMT產生的可信機制充分支持。

視頻

表象 相關視頻

表象
腦與認知科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