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血海

Yqsong讨论 | 贡献2021年12月30日 (四) 15:29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血海
来自别有福的图片
血海

中文名称 :血海

拼 音 :Xuehai

别 名 :十二经之海

定 义 :穴位

血海,人体穴位的名称,一指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二指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三指肝脏

目录

穴位介绍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可见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针灸甲乙经》:“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千金要方》:“一作三寸”;《千金翼方》作“二寸”;《灵枢经脉翼》作“二寸中”;今皆从二寸,“半”字疑为“中”字之误。《针方六集》:“一方以患人手按膝盖骨上,大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大指尽处是穴。”即以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内侧,当拇指端所止处。《循经考穴编》:“以虎口按犊鼻骨,取中指点到是。”

穴位别名

百虫窠(《针灸大全》,《类经图翼》)。

穴位类别

足太阴脾经腧穴

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

折叠编辑本段穴位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取穴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局部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纤维组织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进入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膝上内动脉起于动脉,在股骨内上髁上方紧贴骨内面深进,经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腱与股骨骨面之间至膝关节前面,参加膝关节网。

按摩操作

直刺 l~1.2寸;可灸。也可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按摩的时间最好选在每天上午9点-11点,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呈上升趋势,所以按揉此穴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每天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个时间短是脾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侧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揉为原则,21~23点再进行艾灸。

临床应用

1)治月经不调∶血海,带脉(《针灸资生经》)。

2)治荨麻疹∶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

3)治膝关节疼痛∶血海,犊鼻,阴陵泉,阳陵泉。

4)治疗阴囊湿疹和股癣:采用放血疗法,配合拔罐。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2)《针灸大成》∶暴崩不止,血海主之。

3)《类经图翼》∶主带下,逆气,腹胀。

穴位名解

  •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1]

视频

快速取穴 血海穴

参考资料

  1. 血海,别有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