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血浆胶体渗透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图片来自百度

血浆胶体渗透压生物学名词,正常值约1.5mOsm/L,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

病理简介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识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渗溶液

等渗溶液等张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85%NaCI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即可看到:在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I溶液中时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I溶液中时完全溶血.在某些溶血性疾病中,病人的红细胞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的NaCI溶液浓度均比正常人高,即红细胞的渗透抵抗性减小了,渗透脆性增加了。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所谓“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例如NaCI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85%NaCI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但如尿素,因为它是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肾脏毛细血管渗透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的核心就是一团毛细血管网,特点是血压高。两端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而入球小动脉粗、短,出球小动脉细、长,所以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入球小动脉阻力较大,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利于滤过的形成;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后再一次分支为毛细血管网,包绕在肾小管周围,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特点是血压低,因为血液流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时消耗了能量。[1]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是血浆中高分子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比如说蛋白质、核酸。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部分物质都滤过至肾小囊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所以无法滤过,蛋白质浓度升高,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利于肾小管重吸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