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果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蛇果草(学名:Duchesnea indica)又称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
是多年生草本为蔷薇科蛇莓属的植物。[1]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 叶为掌状三裂,
3出复叶,有托叶,基生叶的叶柄长6-10多厘米,茎生叶的叶柄长1—7厘米;
小叶片菱状卵形或倒卵形,长1.5—4厘米,宽1—3毫米,两侧小叶片较小,
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散生柔毛或表面近于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
有时有缺刻状分裂。花黄色,单生叶腋,直径1—2厘米;花萼有两轮,
副萼为6片且片顶端3-5齿裂,通常3齿裂;花瓣几与副萼片或萼片等长。
聚合果近球形或长椭圆形,直径1-1.5厘米,暗红色,外包宿存萼片。花期4月,果期5月。
生长
蛇莓喜荫凉、耐寒,在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适生温度15℃~25℃。
喜温暖湿润,不耐旱、不耐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田园土、砂壤土、中性土均能生长良好,宜于疏松、湿润的砂壤土生长。
蛇莓是优良的花卉,春季赏花、夏季观果。产辽宁以南各省区,长江流域地区都有分布。
从阿富汗东达日本,南达印度、印度尼西亚,在欧洲及美洲均有记录。
生长于海拔280米至3,1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河岸、草地及潮湿的地方,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2]
药用
全草都可供药用
性味
甘、苦、寒,有毒经。
归经
入肺、肝、大肠经。
效用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惊厥、咽喉肿痛、疔疮肿痛以及蛇虫咬伤等。
而近年来,更是有研究者发现蛇莓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蛇莓药理作用表明,
蛇莓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抑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肿瘤性疾病、肝炎、白血球减少症状等,
且毒副作用小。蛇莓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用途
蛇莓全草供药用,蛇莓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
蛇莓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不过蛇莓的果实有微毒,最好不要生吃。蛇莓的药用功效与作用有:
- 蛇莓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蛇莓自然汁,捣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饮之。(伤寒类要)
- 蛇莓治瘰疬:鲜蛇莓草一至二两,洗净,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 蛇莓治伤暑,感冒:干蛇莓五至八钱,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 蛇莓治癌肿、疔疮:蛇莓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 蛇莓治吐血咯血:鲜蛇莓草二、三两,捣烂绞汁一杯,冰糖少许炖服。(闽东本草)
- 蛇莓治小面积烧伤:鲜蛇莓捣烂外敷。如创面有脓,加鲜犁头草;无脓,加冰片少许。(江西草药)
- 蛇莓治咽喉肿痛: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闽东本草》)
- 蛇莓治蛇咬伤,毒虫咬伤:鲜蛇莓草,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 蛇莓治小儿口疮:蛇泡草(研末)、枯矾末,混合,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再撒上药粉。(贵阳民间药草)
备注
用于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药同用;
用于癌肿,可配合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药同用;用于水火烫伤,可配虎杖根同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特征及用途:多年生伏地草木,茎多数纤细,匍匐在地面上,有柔毛。
叶互生赕指状三小叶,小叶为卵圆形,长1~3厘米。
有锯齿,叶柄长,花黄色。果熟时红色,
由多数小圆果聚集成半球形。
根肉质,较粗壮。喜生于田野、沟边的潮湿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可防治肠炎病。
使用方法:防治肠炎病,每百斤鱼种用鲜草0.5公斤,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拌入米糠,捏成团状投喂,每天1次,连喂3~6天。
使用方法2:A肝稳定治疗,黄疸型A肝患者,每日取鲜草,
加适量水,煮沸,当成凉茶喝。每日服用,直至痊愈,能够根治A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