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蚊蝎蛉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蚊蝎蛉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蚊蝎蛉科(学名:Bittacidae)是昆虫纲、长翅目的一个科。

简介

起源研究

Penny(1975)对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分布及演化的解释是,蚊蝎蛉起源于冈瓦纳古陆(Gondwana),约在白垩纪末期(约6000万年前)逐渐分化出许多独立的属;南美洲的蚊蝎蛉扩散至北美洲后进一步演化,并经过白令陆桥向欧亚大陆迁移。然而,欧亚大陆地区丰富的种、属多样性,以及越来越多古老化石的发现,证明蚊蝎蛉很可能最早发生于劳亚古陆(Laurasia);超级古陆解体后,蚊蝎蛉逐渐扩散,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任东,1993)。李艳丽和任东(2009)在探讨蚊蝎蛉的分布及演化时,认为欧亚大陆很可能是蚊蝎蛉科(Bittacidae)的起源地,亚洲是其分化和扩散的中心,蚊蝎蛉在始新世(Eocene)从这里扩散到其他地区。

名称来源

蚊蝎蛉科昆虫英文通称“hangingflies”,字面意思为“挂蛉”,因其成虫具有3对捕捉足,并常在不飞行时,用前、中足可抓握的跗节将虫体悬挂于植物叶片或枝条的边缘而得名。它们与双翅目的大蚊极其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2对大小相似的翅,而大蚊的后翅极度退化成了1对平衡棒。因此,它们的中文俗称为“蚊蝎蛉”。在中国台湾,它们则被称作“拟大蚊”。

评价

栖息环境

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一般生活于湿润的环境中,尤以海拔1000米以上的冷凉林区较为常见。常在有溪水流动的山沟、林下开阔的平地,长有茂盛的草本和灌木植物丛中活动。由于足的特化,它们不能站立或行走,只能用前足和中足将自己挂在物体上。蚊蝎蛉大多对湿度要求十分严格,在被带离高湿度的原始环境之后,很容易失去活力而死亡。

生活习性

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为捕食性昆虫,通常以捕捉式前足悬挂于植物叶片边缘或枝条上,以张开的中、后足捕捉飞过的猎物,是典型的守株待兔型捕食者。捕食方式大致分为以下3种:一是用前足将身体悬挂于植物上,伸展后足,伏击撞到的小虫;二是悬挂时用后足在周围主动扫动捕猎;三是在飞行中捕捉猎物。少数情况下,蚊蝎蛉也会从其他个体那里抢夺或盗取猎物,甚至同类相残。抓到猎物后蚊蝎蛉立即将猎物送到口器旁,用上刺破后者的体壁,将喙插入取食;取食完毕后,将剩余的残渣丢弃。蚊蝎蛉的幼虫为腐食性,取食土壤中各类有机物残渣,主要为死亡的节肢动物尸体等。

分布范围

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动物地理区。蚊蝎蛉属(Bittacus)是分布最广的属。其他各属大多局限于某些较狭窄的区域内,如分布于智利的安娜蚊蝎蛉属(Anabittacus),分布于南非的异蚊蝎蛉属(Anomalobittacus),分布于北美洲的无翅蚊蝎蛉属(Apterobittacus),分布于南美洲的一色蚊蝎蛉属(Issikiella),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双尾蚊蝎蛉属(Bicaubittacus)和地蚊蝎蛉属(Terrobittacus),以及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曲蚊蝎蛉属(Harpobittacus)等。 [1]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