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虎尾糖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尾糖厂
图片来自痞客邦

虎尾糖厂(又称台糖虎尾总厂,简称虎尾总厂),是一座兴建于1907年的砂糖制造工厂,位于台湾云林县虎尾镇中山路2号,隶属台湾糖业公司砂糖事业部。

介绍

第一工场于1909年正式开工,每日压榨甘蔗量为3,300公吨;第二工场兴建于1912年,每日压榨甘蔗量为1,600公吨,并已于1962年停止关闭。

虎尾总厂是原台糖三大总厂之一(另二为新营糖厂屏东糖厂),目前仅存虎尾一座;同时亦是迄2020年初仍以五分车进行铁路运输甘蔗的糖厂[1] ,其另一部份的甘蔗则以运蔗卡车进行公路运输。目前是台糖仍在从事制糖业务,且仍在营运中的两座糖厂之一。(另为台南市善化区善化糖厂)

虎尾糖厂总面积为11.5公顷(11.5甲),34,500坪。2014年6月,洪天财先生就任台糖公司云林区处经理兼虎尾糖厂厂长。目前包括厂长在内的员工人数共计282人。

沿革事记

虎尾总厂,旧称虎尾制糖所,位于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庄,即是现在的云林县虎尾镇。

1906年,由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设立。

1909年,第一工场正式开工,初期压榨能力为1700公吨(A机)。

1912年,第二工场兴建,每日压榨甘蔗量为1,600公吨。

1924年,扩充第一工场设备(B机),将虎尾制糖所总压榨能力提升至4900公吨,成为台湾地区产能最高的制糖工场。

1925年,增设东洋地区规模最大的酒精工场。

1937年,增加设置无水酒精制造设备。

二次大战期间,因为被盟军列为攻击重点目标,另外也因虎尾设有飞行场,制糖工场遭受猛烈轰炸,第一工场和第二工厂在战后的损害统计等级中分别被列为大破与中破。

二战后,隶属于台湾糖业公司第一分公司,改名虎尾糖厂;因为厂区受损非常严重,所以先行维修受损较轻的第二工场。

1945年,本年年底开始恢复制糖。

1947年,第一工场完成A机的修复工程,并于同年恢复制糖。

1950年,改为总厂制,虎尾糖厂改为虎尾总厂,下辖虎尾、北港、斗六、大林、龙岩(1967年并入虎尾总厂)、竹山(1951年并入斗六糖厂)等糖厂。

1952年,第一工场B机于2月完成复旧工程。

1961年,因为甘蔗种植面积下降,故停闭第二工场,并更新第一工场制糖设备,将压榨能力提高至3500公吨。

1967年,改行大厂制,下辖虎尾、北港、斗六糖厂。

1972年,大林糖厂回归虎尾总厂督管理。

1974年,恢复总厂制,仍管辖虎尾、北港、斗六与大林共四间糖厂。

1976年,酒精工场于9月停闭,设备移至新营副产加工厂继续使用。

1985年,取消总厂督导制度,原总厂区内之糖厂改由公司直属管理,虎尾总厂名称仍保留不变。

1990年,斗六糖厂并入虎尾总厂。

2004年,更名为虎尾糖厂台湾糖业公司,《台糖六十周年庆纪念专刊》。

十年来住户逐渐迁出宿舍区,闲置老宿舍少有修护,并且多次发生火灾。

2014年,5月8日凌晨5时左右,宿舍区又有一栋建筑物发生火灾并烧毁,目前老宿舍只剩下十一栋。[2]

运输

虎尾糖厂所属营业车站最早的名称为五间厝驿,自1920年以后改称虎尾驿,是虎尾早年最重要的交通动线,也是日治时期虎尾最繁荣热闹的市街中心。

在糖厂南方便是虎尾溪,有一座虎尾铁桥横跨,是连接南北平行预备线其中一座铁桥,外观与西螺大桥相仿,不同是颜色呈灰色,现今随著糖铁废止而没有使用。

参考文献

  1. 虎尾糖厂开工 来看“五分仔车”. 自由时报. 2015-12-17 [2016-05-09]. 
  2. 王, 威雄. 虎尾糖厂老宿舍 昨日又烧毁1栋. 中昼新闻 (云林: 公视新闻网). 2014-05-09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