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苏镜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苏镜潭
别名 菱槎
出生年 约1883
死亡年 1939
官宦经历 晋江令
编著作品 《南安县志》、《东宁百咏》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

生平

苏镜潭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弢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弢社聚会场所之一。为板桥林家之戚族,诗人林小眉之表兄。日治时期曾经数度来台,旅居台北,受聘为林季丞的西席。

著作

苏镜潭为人豪放磊落,善诗文,骈体典丽高华,才思深挚,为时所称。常参与台北诗社联吟,与林小眉、连雅堂苏大山等文友相酬和。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1] 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2]

七言绝句

东宁百咏百首选二
莽莽平沙万灶烟[3],将军缺嘴[4]故依然。

怒涛呜咽沉天堑[5],鹿耳门荒锁暮烟。

鹿耳门,在安平镇西北,风涛喷薄,

夙称天险,海中浮沙突起,若隐若现,

形如鹿耳,故名。舟行至此,以竹插标为记,

曰:“荡缨[6]”。当荷郑之时,沿海均筑炮台,

今已圮。仅存沙汕[7],唯铁炮尚在,俗称“缺嘴将军”。(其十九)

千里流沙一线通[8],丹枫渔火满江红[9]

夜深帆动春潮入[10],估客移船泊海翁[11]

海翁线在台湾县西北一十二里,海中浮沙一线,

自南港至淡水,海外不知几千里。南有港,港口大,澳

甚深,号“海翁窟”,舟行多泊此候潮。(其三十九)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收入苏镜潭《东宁百咏》,为作者与林小眉唱和之作。第十九首诗在描绘鹿耳门天险,并将相关解释都附于诗末,寥寥数句便将鹿耳天险勾勒出来,从“莽莽平沙”、“缺嘴将军”、“怒涛呜咽沉天堑”到“荒锁暮烟”,呈显出一种令人畏惧、不容侵犯、难以靠近的肃杀氛围,加上作者特地对海中浮沙、荡缨等周遭海域独有之特色解释,更加凸显鹿耳门之险。第三十九首诗中提及的海翁线与海翁窟港属于“台江区域”,“台江”原是一个南北走向,南、北窄而中间宽的潟湖,形状如同海翁(即鲸鱼),与周边的海岸线沙洲形成一区域。据林玉茹《清代台湾港口的空间结构》研究,道光年间台江区域因泥沙淤积,至光绪年间已无船只停泊海翁窟港之景象,故此诗应为想像之作。本诗虽为想像之作,却句句写实如画,能勾勒海翁沙线一线相连的壮阔,晚间海上渔火映照,潮入帆动泊海翁的景致,生动的呈显出百年前台江的繁荣。

【延伸阅读】
1.   高拱干〈鹿耳春潮〉,《全台诗》第壹册。

2.   王善宗〈沙昆渔火〉,《全台诗》第壹册。

3. 林小眉〈东宁百咏百首之四十七〉,《林小眉三草》。

七言古诗

东宁百咏选三
香米[12]新登菉豆[13]肥,曼声蛮舞[14]短青衣。木瓢瓮口开春酿[15],伏腊[16]鸡豚带醉归。(香米较常米倍大,味醇气馥,为饭逾二、三日不变,凤山以下,诸番多种之。然只供一年自食,虽费倍价不售也。酿酒用糯米蒸熟,拌麹入篾篮,置瓮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用木瓢或椰碗汲饮之,遇贵客始出以待。) 番儿初拥卓戈纹[17],番女双趺露桶裙[18]。头上野花名蛤网[19],螺钱[20]一串各平分。(旧志称番社衣饰,男裸全体,女露上身。改隶后,女始著衣裙、裹双胫,男用鹿皮蔽体,或毡披身,名“卓戈纹”;女子青布围腰,号“桶裙”,亦名“抄阴”。男女喜戴野花,名“蛤网”;项悬螺钱,名“兴那”,行时铮𫓩有声。) 小姑[21]结屋[22]傍溪林,惹得阿郎[23]逗嘴琴[24]。欲解佩环太羞涩[25],纱巾乌合[26]订同心。(番俗嫁娶,不择姻、不倩媒妁,女及笄,构屋独居,番童有意者,弹嘴琴挑之,名曰“突肉”,意出而招之。既婚,女赴男家洒扫屋舍二日,名曰“乌合”,此后则男归女家,同居耕作,以谐终身。)

【题解】
本诗为七言古诗,收入《东宁百咏》。“东宁”之词源于时期,西元1662年,延平郡王郑成功攻下台湾后,将“东都明京”改为“东宁”,后来东宁亦成为台湾之代词之一。1923年冬,林小眉至晋江,镜潭与之日为酬唱,日课十诗,十日共得百咏,而辑成《东宁百咏》,所咏多关台湾事迹。作者每一首诗末皆有附注对诗中陈述再加说明,菱槎其创实具考证之力。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风俗,经历二百馀年的番汉交会,到了日治时期几乎淹没不存。本选诗共三首,内容都与台湾原住民社会的风俗相关,第一首的内容主要呈现原住民种植、跳舞、酿酒、庆典祭祀、饮酒等习惯;第二首则反映原住民服饰状貌上的风俗情态如卓戈纹、桶裙、簪花、螺钱为饰的风俗;第三首说明原住民社会男女缔结婚姻的过程。这些诗注的说明,明显的的从方志中引录或归纳,作者创作内容是回朔过去番民社会的生活情态记录,并加以咏歌。

【延伸阅读】
1.柯培元〈熟番歌〉,《全台诗》第肆册。
2.黄清泰〈观岸里社番踏歌〉,《全台诗》第参册。
3.周凯〈咏物二十四首〉,《全台诗》第肆册。

注释

  1. 苏镜潭《东宁百咏》,泉州:梅村诗社发行,1935年6月初版。
  2. 参考苏镜潭《东宁百咏》,厦门大学影印本;陈泗东〈清代末科泉州的举人进士遗闻录〉,《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1月。
  3. 莽莽平沙万灶烟:莽莽,无涯无际貌。平沙,谓广阔的沙地。
  4. 将军缺嘴:谓毁圮的炮台。
  5. 天堑:天然险要的壕沟。
  6. 荡缨:鹿耳门附近海域为避免船只误触礁石或搁浅于沙洲,发展出的因应方法,在重点位置摆上黑白旗帜标示深浅,谓“荡缨”。
  7. 沙汕:汕,音ㄕㄢˋ。即沙洲。
  8. 千里流沙一线通:此指“海翁线”沙线绵延千里连成一线。
  9. 丹枫渔火满江红: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指点点渔火布满海上,映照出色泽夺目的景致。
  10. 夜深帆动春潮入:此指春夜进入台江,船只的摇晃,激起阵阵浪潮的涌入。
  11. 估客移船泊海翁:估客,即行商。海翁,即海翁窟港。
  12. 香米:番物产名。〈番俗六考/南路凤山番一〉“香米倍长大,味醇气馥,为饭逾二、三日香美不餲;每岁种植只供一年自食,不交易,价虽数倍不售也。”
  13. 菉豆:绿豆的别名。
  14. 曼声蛮舞:曼声,拉长声音;蛮舞,原住的舞蹈。
  15. 木瓢瓮口开春酿:酿,酒;《重修台湾县志•番俗》“出此酒泡以水,群坐地上,用木瓢或椰碗汲饮之。酒酣歌舞,夜深乃散。一以糯米蒸熟,拌麹入篾篮,置瓮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遇贵客始出以待。”
  16. 伏腊:伏祠与腊祭,或曰夏祭与冬祭、伏天与腊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腊月,农历十二月。
  17. 卓戈纹:亦名达戈纹,就是一种树皮衣料,有的夹杂树皮及兽毛织成毛毯,汉人称为番毡。本来达戈纹是专指树皮衣料,后来演变成为原住民所有自制衣料的代名词。
  18. 番女双趺露桶裙:趺,ㄈㄨ脚背。同“跗”。指用布条裹双胫。桶裙,女子青布围腰,号“桶裙”,亦名“抄阴”。
  19. 蛤网:番语,一种头饰。《台海使槎录》记录“男女喜簪野花,围绕头上,名蛤网。”
  20. 螺钱:一种项饰,番俗有订姻用螺钱,亦有作为货币交易使用。
  21. 小姑:未婚女子。
  22. 结屋:结构房屋,盖屋。
  23. 阿郎:借指原住民未婚之男子。
  24. 嘴琴:又名口簧琴,削竹如弓,长尺馀或七、八寸,番语称“突肉”。
  25. 羞涩:穷困贫乏。
  26. 乌合:番语,婚姻既成,女赴男家洒扫屋舍二日,名曰‘乌合’。

参考资料